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269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2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圆筒形的气液混合腔,气液混合腔的上端设有顶盖以形成封闭的气液回旋室,气液回旋室中设有导向管,导向管的上端与气液回旋室外部连通,导向管的下端延伸至气液回旋室的下端;气液回旋室上端的侧壁上或者顶盖上设有与气液回旋室连通的进液管,导向管的上端设有出液管,出液管的另一端伸出于气液回旋室外部;气液回旋室的上端且位于进液管的下方设有螺旋导流件,气液回旋室进液端的混合液体经过螺旋导流件后以螺旋的方式经过导向管从出液管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结构简单,气液混合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本技术涉及增氧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技术介绍
液体的增气装置,特别是液体增氧装置是一种水产养殖业、景观水体等行业中最常用的机器,其主要作用是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以确保水中的鱼或者景观不会缺氧,同时也能抑制水中厌氧菌的生长,防止池水变质威胁鱼类、景观生存环境。增氧机一般是靠其自带的空气泵将空气打入水中,使空气中的氧迅速转移到需氧水体中,其综合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功能解决缺氧问题,还可以促进对流交换,改善水质条件。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为201080042484.6中公开的微小气泡发生器和微小气泡发生装置专利,通过将进水管与混合腔室侧壁呈切线方向设置,来促使混合液体经过进水管直达混合室的弧形侧壁,通过弧形侧壁的导向作用来实现液体的旋转,在混合液体的不断旋转流动过程中,将液体中的大气泡空气混入液体,实现微小气泡的产生。这种方式,仅仅通过斜向弧形面来引导液体旋转,驱动力有限,导致通过混合室中的空气与液体混合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气液混合效率高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圆筒形的气液混合腔,所述气液混合腔的上端设有顶盖以形成封闭的气液回旋室,所述气液回旋室中设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的上端与气液回旋室外部连通,所述导向管的下端延伸至气液回旋室的下端;所述气液回旋室上端的侧壁上或者顶盖上设有与气液回旋室连通的进液管,所述导向管的上端设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伸出于气液回旋室外部;所述气液回旋室的上端且位于进液管的下方设有螺旋导流件,气液回旋室进液端的混合液体经过螺旋导流件后以螺旋的方式经过导向管从出液管排出。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新型结构中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装置,在圆筒形的气液回旋室的内腔中沿竖直方向设置了导向管,并且导线管的下端与气液回旋室连通,导向管的上端通过一个出液管与气液回旋室的外部连通,并且在气液回旋室的上端靠近进液管的下方的位置设有螺旋导流件,当外部混合体液体从进液管进入到气液回旋室中,从上往下流动,先经过螺旋导流件,在其螺旋面的导流冲击作用下,混合液体产生旋转力,并且旋转的缓和液体继续往下流动,当往下流动到触碰气液回旋室的底面后产生往上的一个反转作用力,继而反向旋转的混合液体往上运动进入到导向管中,沿着导向管往上运动直至从出液管中排出,此过程中混合液体在气液回旋室、导向管中不断的涡旋流动,在旋流剪切力的作用下,使得混合液体中的气体充分的混和融入液体中,产生大量的微纳米级气泡。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的螺旋导流件包括至少一个导流叶片,所述的导流叶片呈斜向螺旋连接在导向管与气液回旋室侧壁之间。作为另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螺旋导流件包括安装盘,所述安装盘的内端与导向管连接,外端与气液回旋室内侧壁连接;所述安装盘上端面设有多个圆周分布的弧形凸棱,所述安装盘上与各个弧形凸棱对应的位置设有通孔,所述安装盘的另一端与通孔对应的位置设有周向分布的弧形出水管;多个弧形出水管的出水口沿水平方向设置。作为优选的,所述通孔设在安装盘的径向外端面且靠近弧形凸棱的外圆弧面的位置。这样设置后,气液回旋室中位于螺旋导流件上方的混合液体从通孔位置往下流出后,在弧形出水管的导向作用下,液体旋转流动;并且在安装盘的外端部是弧形的气液回旋室内侧壁,所以旋转后的液体直接沿着气液回旋室的弧型侧壁旋转,几乎没有反向作用阻力。更加具体的,所述导流叶片的旋向为左旋或者右旋。此结构中导流叶片的旋向仅影响混合液体的旋转方向,不会影响具体的微气泡产生。作为改进的,所述气液回旋室的上端设有出气管,且所述出气管的位置高度高于出液管所在的位置。出气管结构设置用于排除气液回旋室中积累在顶部的没有充分混合在液体中的气体,保证气液回旋室的正常混合功能。作为优选的,所述导向管与气液回旋室同轴设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半剖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另一种结构形式的半剖结构图。图3是图1中A-A向剖面俯视图。图4是图1中A-A向剖面的另一角度视图。图5是图1中B-B向剖面的另一角度视图。其中,1-气液回旋室,2-顶盖,3-导向管,4-进液管,5-出液管,6-导流叶片,7-出气管,8-安装盘,9-弧形凸棱,9.1-外圆弧面,10-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端”、“下端”、“侧壁”“下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一个圆筒形的气液混合腔,在气液混合腔的上端设置一块顶盖2,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气液回旋室1。具体的,该气液回旋室1可以在上端开口的圆筒机构上部密封连接一个顶盖2;也可以是两端都开口的圆管结构,在其两端密封连接有相应的顶盖2和底板,形成封闭的腔室。在气液回旋室1中沿竖向设置有一根导向管3,该导向管3结构同样为圆管结构。并且导向管3上端与气液回旋室1外部连通,导向管3的下端延伸至气液回旋室1的下端,并且导向管3下端与气液回旋室1底部直接留有一定的距离。具体的,如图1所示,在气液回旋室1上端的侧壁上设有进液孔,并且在进液孔位置连接有进液管4,该进液管4一端与外部的水泵连通,进液管4的另一端延伸至进液孔内,实现外部液体经水泵抽吸进入气液回旋室1内。当然,该进液孔还可以直接设置在顶盖2上(图中未画出),进液管4的下单连接在进液孔中,实现与气液回旋室1内腔的连通。相应的,导向管3上端与气液回旋室1外部连通是指,在导向管3的上端连接有出液管5,该出液管5的一端与导向管3连通,另一端直接沿竖向穿出于顶盖2。出液管5也可以直接沿水平方向设在导向管3的上端侧壁上,出液管5的外端穿出于气液回旋室1的侧壁,从而实现导向管2内腔与气液回旋室1外部的连通。具体的,如图1所示,为其中一种结构形式,即,导向管3的上端与顶盖2的下底面密封连接,出液管5沿水平方向连接在导向管3侧壁上,且出液管5内端与导向管3连通,外端延伸至穿出于气液混合腔的侧壁。具体的导向管3的上端可以与顶盖2焊接为整体式结构,也可以直接采用一体式加工而成,还可以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形的气液混合腔,所述气液混合腔的上端设有顶盖(2)以形成封闭的气液回旋室(1),所述气液回旋室(1)中设有导向管(3),所述导向管(3)的上端与气液回旋室(1)外部连通,所述导向管(3)的下端延伸至气液回旋室(1)的下端;所述气液回旋室(1)上端的侧壁上或者顶盖(2)上设有与气液回旋室(1)连通的进液管(4),所述导向管(3)的上端设有出液管(5),所述出液管(5)的另一端伸出于气液回旋室(1)外部;所述气液回旋室(1)的上端且位于进液管(4)的下方设有螺旋导流件,气液回旋室(1)进液端的混合液体经过螺旋导流件后以螺旋的方式经过导向管(3)从出液管(5)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形的气液混合腔,所述气液混合腔的上端设有顶盖(2)以形成封闭的气液回旋室(1),所述气液回旋室(1)中设有导向管(3),所述导向管(3)的上端与气液回旋室(1)外部连通,所述导向管(3)的下端延伸至气液回旋室(1)的下端;所述气液回旋室(1)上端的侧壁上或者顶盖(2)上设有与气液回旋室(1)连通的进液管(4),所述导向管(3)的上端设有出液管(5),所述出液管(5)的另一端伸出于气液回旋室(1)外部;所述气液回旋室(1)的上端且位于进液管(4)的下方设有螺旋导流件,气液回旋室(1)进液端的混合液体经过螺旋导流件后以螺旋的方式经过导向管(3)从出液管(5)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导流件包括至少一个导流叶片(6),所述的导流叶片(6)呈斜向螺旋连接在导向管(3)与气液回旋室(1)侧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阿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众之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