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传感装置及移动机器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7097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悬崖传感装置及移动机器人,包括镜片壳体、信号座体及信号组件,镜片壳体为一体成型构造,镜片壳体包括本体,本体内部设有安装腔以及与安装腔连通的开口,信号座体通过开口插入安装腔;镜片壳体本体的一侧形成有信号穿透面,信号组件用于发射探测信号及接收由探测信号经障碍反射后形成的反馈信号,信号穿透面位于探测信号及反馈信号的传输路径上实现信号的发射与接收;如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悬崖传感装置既保证了信号的正常发射与接收,同时也简化了整个悬崖传感装置的生产装配工艺,提高了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崖传感装置及移动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移动机器人
,特别是涉及一种悬崖传感装置及移动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于对地面进行吸尘、清扫、清洗等清洁工作的移动机器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一般的移动机器人都装配了悬崖感应器,在移动机器人行进过程中,通过发射并接收红外线传感前方是否存在有高度查的地形,从而移动机器人判断出前方是否存在高处跌落的风险,有效的保护了移动机器人,使得移动机器人更加的智能化。常规的悬崖传感器通过在外壳上安装透光镜片,再设置红外灯在悬崖传感器内部的发射红外信号,透过安装在壳体上的透光镜片,直接发射到移动机器人外侧对前方地形进行感应,从而提前感应出前方移动轨迹上是否存在危险地形。常规的悬崖传感器的结构,需要提前将透光镜片固定在壳体上,且在安装时需要考虑透光镜片在壳体上的安装位置与红外灯的发射范围要对应设置,以保证壳体不会对红外线信号的发射造成影响,从而导致悬崖传感器的生产装配过程非常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针对现有悬崖传感器需透光镜片需要与壳体配合并且安装位置要考虑信号发射范围所导致的生产装配过程繁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悬崖传感装置及移动机器人,该悬崖传感装置及移动机器人具有生产装配效率高、成本低且装配密封性好的技术效果。一种悬崖传感装置,包括:镜片壳体,所述镜片壳体为一体成型;所述镜片壳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有安装腔且还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开口;信号座体,通过所述开口插入所述安装腔;以及<br>信号组件,安装于所述信号座体上;其中,所述本体的一侧形成有信号穿透面,所述信号组件用于发射探测信号及接收由所述探测信号经障碍反射后形成的反馈信号;所述信号穿透面位于所述探测信号及所述反馈信号的传输路径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片壳体由同一材料制成,所述本体为透光设置,所述信号穿透面与所述探测信号的传输路径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片壳体还包括第一扣合部,所述第一扣合部凸设于所述本体外周并沿所述信号座体的插入方向纵长延伸,所述信号座体上开设有第一配合部;当所述信号座体被插入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一配合部进入所述第一扣合部与所述第一扣合部密封扣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弹性扣,所述第一扣合部具有与所述弹性扣配合的扣合槽;所述信号座体被插入所述安装腔后,所述弹性扣被压缩直至进入所述扣合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崖传感装置还包括信号盖体,所述信号盖体盖合于所述信号座体设置有所述信号组件的一侧,且两者共同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盖体面向所述信号座体的一面设有第一定位件和第一固定件,所述信号座体上与之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定位件及第二固定件,当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配合,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扣合固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组件包括信号接收件、信号发射件及支撑件,所述信号发射件及所述信号接收件与所述支撑件连接并被所述支撑件安装于所述信号座体上。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移动机器人,包括机器主体及设置于所述机器主体上的至少两个悬崖传感装置,每个所述悬崖传感装置为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悬崖传感装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器人包括形成于所述机器主体上遮光部,所述遮光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遮光段及第二遮光段;所述信号座体上还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间隔设置于所述信号组件中信号接收件与信号发射件之间,所述第一遮光段穿设于所述第一通槽内并光隔离于所述信号接收件与所述信号发射件之间;所述信号穿透面上开设有第二穿出槽,所述第二遮光段穿设于所述第二穿出槽内并光隔于所述信号穿透面中用于传输探测信号区域与用于反馈信号的区域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器人机器主体上设有悬崖安装位,所述镜片壳体还包括第二扣合部,所述第二扣合部凸设于所述本体外周且背离所述信号穿透面的一侧,所述移动机器人机器主体上设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扣合部可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将所述悬崖传感装置安装于所述悬崖安装位上。上述悬崖传感装置及移动机器人,通过将信号穿透面形成于镜片壳体上且将镜片壳体由同一材料一体成型设置,并将信号组件安装在信号座体上直接安装于镜片壳体内部的安装腔,保证了红外线信号正常反射和接收的同时,也简化了整个悬崖传感器的生产装配工艺,提高了装配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悬崖传感装置的爆炸图;图2为图1中提供的悬崖传感装置的平面图;图3为图1中提供的悬崖传感装置信号座体与图1中视角相对的第二视角的轴测图;图4为图1中提供的悬崖传感装置信号盖体与图1中视角相对的第二视角的轴测图;图5为图4中提供的信号盖体的侧视图;图6为图1中提供的悬崖传感装置镜片壳体的侧视图;图7为图1中提供的悬崖传感装置信号盖体与信号组件配合后的剖视图;图8为图1中提供的悬崖传感装置信号盖体与信号组件配合后的透视图;图9为图1中提供的悬崖传感装置的轴测图;图10为图1中提供的悬崖传感装置与图1中视角相对的第二视角的轴测图;图11为图1中提供的悬崖传感装置第三视角的轴测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机器人的局部轴测图。附图标记:100、悬崖传感装置;10、镜片壳体;11、本体;111、信号穿透面;1111、第二穿出槽;112、安装腔;113、开口;114、第一穿入槽;115、第一穿出槽;12、第一扣合部;121、扣合槽;13、导向筋;14、第二扣合部;20、信号座体;21、第一配合部;22、支撑架;221、接收件安装部;222、发射件安装部;23、第一通槽;24、第二定位件;25、第二固定件;30、信号组件;31、信号接收件;32、信号发射件;33、支撑件;40、信号盖体;41、第一定位件;42、第一固定件;43、第二通槽;200、移动机器人;210、悬崖安装位;220、第二配合部;300、遮光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崖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镜片壳体(10),所述镜片壳体(10)为一体成型;所述镜片壳体(10)包括本体(11),所述本体(11)内设有安装腔(112)且还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112)连通的开口(113);/n信号座体(20),通过所述开口(113)插入所述安装腔(112);以及/n信号组件(30),安装于所述信号座体(20)上;/n其中,所述本体(11)的一侧形成有信号穿透面(111),所述信号组件(30)用于发射探测信号及接收由所述探测信号经障碍反射后形成的反馈信号;/n所述信号穿透面(111)位于所述探测信号及所述反馈信号的传输路径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崖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片壳体(10),所述镜片壳体(10)为一体成型;所述镜片壳体(10)包括本体(11),所述本体(11)内设有安装腔(112)且还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112)连通的开口(113);
信号座体(20),通过所述开口(113)插入所述安装腔(112);以及
信号组件(30),安装于所述信号座体(20)上;
其中,所述本体(11)的一侧形成有信号穿透面(111),所述信号组件(30)用于发射探测信号及接收由所述探测信号经障碍反射后形成的反馈信号;
所述信号穿透面(111)位于所述探测信号及所述反馈信号的传输路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崖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壳体(10)由同一材料制成,所述本体(11)为透光设置,所述信号穿透面(111)与所述探测信号的传输路径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崖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壳体(10)还包括第一扣合部(12),所述第一扣合部(12)凸设于所述本体(11)外周并沿所述信号座体(20)的插入方向纵长延伸,所述信号座体(20)上开设有第一配合部(21);
当所述信号座体(20)被插入所述安装腔(112),所述第一配合部(21)进入所述第一扣合部(12)与所述第一扣合部(12)密封扣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崖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21)为弹性扣,所述第一扣合部(12)具有与所述弹性扣配合的扣合槽(121);
所述信号座体(20)被插入所述安装腔(112)后,所述弹性扣被压缩直至进入所述扣合槽(1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崖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崖传感装置(100)还包括信号盖体(40),所述信号盖体(40)盖合于所述信号座体(20)设置有所述信号组件(30)的一侧,且两者共同置于所述安装腔(112)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崖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盖体(40)面向所述信号座体(20)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林海利黄现安黄忠平王超刘旭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