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的针织圆机回收过滤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705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的针织圆机回收过滤箱,涉及针织圆机的循环利用技术领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上方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底部与第一辊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辊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左侧与第一齿条的啮合,所述第一齿条的下方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部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弹簧。该便携的针织圆机回收过滤箱,通过设置伺服电机、滑块、滑杆、第一辊轴、导渣管、第一齿轮、第一齿条、连杆与刮片之间的配合,使润滑油可以循环利用且铁屑杂质可以自动排出过滤箱,使润滑油可再生利用且减少了人工操作非常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的针织圆机回收过滤箱
本技术涉及针织圆机的循环利用
,具体为一种便携的针织圆机回收过滤箱。
技术介绍
针织大圆机是以一套高速度运转、相互配合的精密体系,由于纱线在编织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飞花、尘埃,使完成编织的中心部件容易因为飞花和尘埃以及油污造成不畅,严重时会损坏大圆机,所以运转部件的润滑、除尘(清洁)工作相当重要。现有的针织圆机清洁机构很少有润滑油回收再利用机构,且部分拥有再回收的机构的针织圆机清洁结构需要人工大量操作。针织圆机清洁机构没有的运动需要消耗润滑油,但是大部分针织圆机清洁结构无法对润滑油进行回收循环利用,浪费资源,且少部分拥有再回收机构的针织圆机清洁机构需要人工大量操作,增大了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的针织圆机回收过滤箱,解决了大部分过滤箱润滑油无法回收循环利用,少部分有回收装置的过滤箱使用不便捷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携的针织圆机回收过滤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上方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底部与第一辊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辊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左侧与第一齿条的啮合,所述第一齿条的下方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部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左侧与连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底部与刮片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机架,所述第一机架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的左侧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底部与第二机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机架的下方设置有第四支撑柱,所述第四支撑柱的内部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的底部与挡块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箱体的顶部与液压油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油箱的底部与输油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输油管的下方设置有油泵。优选的,所述第一辊轴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承。优选的,所述连杆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撑柱。优选的,所述刮片的下方设置有高效过滤网。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导渣管。优选的,所述第一机架的右侧与第三支撑柱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柱的右侧与第二弹簧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右侧与第二支撑柱的左侧固定连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的针织圆机回收过滤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便携的针织圆机回收过滤箱,通过设置伺服电机、滑块、滑杆、第一辊轴、导渣管、第一齿轮、第一齿条、连杆与刮片之间的配合,打开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转动可以带动第一辊轴一起转动,第一辊轴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也会一起转动,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所以第一齿轮会在第一齿条上滚动,滚动方向由伺服电机的转动方向控制,第一齿轮的底部也和滑块通过第一轴承连接,所以此时滑块也会在滑杆上做水平方向上的滑动,且滑块的下方通过连杆连接有刮片,此时刮片可以通过伺服电机来回运动,把经过过滤剩余的铁屑杂质从导渣管排出,同时经过过滤的油会被油泵吸入液压油箱完成清洁与回收,上述机构使润滑油可以循环利用且铁屑杂质可以自动排出过滤箱,使润滑油可再生利用且减少了人工操作非常便捷。(2)、该便携的针织圆机回收过滤箱,通过设置第二齿条、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二弹簧,螺纹杆、连杆、第二齿轮、螺母与挡块之间的配合,当连杆带着刮片在水平方向运动时,连杆上的第一支撑柱的也会跟着运动,当刮片在把铁屑杂质刮到过滤箱边缘时,第一支撑柱会给第二支撑柱一个压力,第二支撑柱受到压力会带动第二齿条一起运动,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此时第二齿轮也会跟着转动,第二齿轮固定在螺纹杆上,所以此时螺纹杆也一起转动,螺纹杆与螺母螺纹连接,此时螺纹杆会向上运动拉起挡块,导渣管没有了挡块的限制,铁屑杂质随之被刮片从导渣管排出,上述结构实现了排渣结构的自动化,非常便捷,且大大减少了人为操作,减少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局部A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齿轮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滑块等部分结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过滤箱内部部分结构侧视图。图中:1液压油箱、2输油管、3油泵、4第一弹簧、5连杆、6伺服电机、7第一轴承、8第一齿条、9滑块、10滑杆、11第一支撑柱、12刮片、13箱体、14高效过滤网、15导渣管、16过滤箱、17第一齿轮、18第一辊轴、19第二支撑柱、20第二弹簧、21第二齿条、22第三支撑柱、23第一机架、24第二齿轮、25螺纹杆、26第二轴承、27第二机架、28螺母、29第四支撑柱、30第三轴承、31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的针织圆机回收过滤箱,包括箱体13,箱体13的顶部与液压油箱1的底部固定连接,液压油箱1的底部与输油管2的顶部固定连接,输油管2的下方设置有油泵3,箱体13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箱16,过滤箱16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导渣管15,过滤箱16的上方设置有伺服电机6,设置伺服电机6、滑块9、滑杆10、第一辊轴18、导渣管15、第一齿轮17、第一齿条17、连杆5与刮片12之间的配合,使润滑油可再生利用且减少了人工操作非常便捷,打开伺服电机6,伺服电机6的转动可以带动第一辊轴18一起转动,第一辊轴18底部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17也会一起转动,第一齿轮17与第一齿条8啮合,所以第一齿轮17会在第一齿条8上滚动,滚动方向由伺服电机6的转动方向控制,第一齿轮17的底部也和滑块9通过第一轴承7连接,所以此时滑块9也会在滑杆10上做水平方向上的滑动,且滑块10的下方通过连杆5连接有刮片12,此时刮片12可以通过伺服电机6来回运动,把经过过滤剩余的铁屑杂质从导渣管15排出,同时经过过滤的油会被油泵3吸入液压油箱1完成清洁与回收,伺服电机6的底部与第一辊轴18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辊轴18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承7,第一辊轴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7,第一齿轮17的左侧与第一齿条8的啮合,第一齿条8的下方设置有滑块9,滑块9的内部设置有滑杆10,滑杆10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弹簧4,第一弹簧4的左侧与连杆5的右侧固定连接,连杆5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撑柱11,连杆5带着刮片12在水平方向运动时,连杆5上的第一支撑柱11的也会跟着运动,当刮片12在把铁屑杂质刮到过滤箱16边缘时,第一支撑柱11会给第二支撑柱19一个压力,第二支撑柱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的针织圆机回收过滤箱,包括箱体(1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3)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箱(16),所述过滤箱(16)的上方设置有伺服电机(6),所述伺服电机(6)的底部与第一辊轴(18)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辊轴(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7),所述第一齿轮(17)的左侧与第一齿条(8)的啮合,所述第一齿条(8)的下方设置有滑块(9),所述滑块(9)的内部设置有滑杆(10),所述滑杆(10)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弹簧(4),所述第一弹簧(4)的左侧与连杆(5)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杆(5)的底部与刮片(1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箱(1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机架(23),所述第一机架(2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齿条(21),所述第二齿条(21)的左侧啮合有第二齿轮(24),所述第二齿轮(24)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轴承(26),所述第二轴承(26)的底部与第二机架(2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机架(27)的下方设置有第四支撑柱(29),所述第四支撑柱(29)的内部设置有螺母(28),所述螺母(28)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5),所述螺纹杆(25)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轴承(30),所述第三轴承(30)的底部与挡块(31)的顶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的针织圆机回收过滤箱,包括箱体(1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3)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箱(16),所述过滤箱(16)的上方设置有伺服电机(6),所述伺服电机(6)的底部与第一辊轴(18)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辊轴(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7),所述第一齿轮(17)的左侧与第一齿条(8)的啮合,所述第一齿条(8)的下方设置有滑块(9),所述滑块(9)的内部设置有滑杆(10),所述滑杆(10)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弹簧(4),所述第一弹簧(4)的左侧与连杆(5)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杆(5)的底部与刮片(1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箱(1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机架(23),所述第一机架(2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齿条(21),所述第二齿条(21)的左侧啮合有第二齿轮(24),所述第二齿轮(24)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轴承(26),所述第二轴承(26)的底部与第二机架(2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机架(27)的下方设置有第四支撑柱(29),所述第四支撑柱(29)的内部设置有螺母(28),所述螺母(28)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5),所述螺纹杆(25)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轴承(30),所述第三轴承(30)的底部与挡块(31)的顶部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伟刚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荣星针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