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6967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体育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育锻炼训练装置。包括:底板;2个对称设置的升降机构,其包括支柱、沿支柱上下滑动的框架;导轨,其横向设置于框架上,导轨上滑动设置有滑块;横杆,其两端分别与一个滑块铰接;转动杆,其第一端与横杆铰接,其第二端连接有弧形齿条;第一支杆,其垂直设置于底板上,且顶端与转动杆铰接;通过齿轮传动的负重机构,齿轮与弧形齿条啮合,齿轮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杆的第一端,第二支杆的第二端与底板固定连接;外壳,其可拆卸连接于支柱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能够通过踩踏的方式锻炼踝关节蹬地力量和腿部肌肉,气缸工作平稳性强,踩踏之后缓慢释放,从而降低脚踝受伤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体育锻炼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体育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体育锻炼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短跑是田径径赛项目的其中一类,一般包括:50米跑、60米跑、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4×100米接力跑等几项,其运动特性,是人们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在田径跑道上跑完规定的距离,并以最先跑完者为获胜者的项目。在人体机能供能方面,短跑表现为人体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速度极限本能,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说,起跑动作及蹬地力量很重要,为了提高竞赛成绩,需要增大起跑的蹬地力量,现有技术缺乏专项锻炼蹬地力量的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育锻炼训练装置,专项锻炼蹬地力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体育锻炼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2个对称设置的升降机构,其包括支柱、沿支柱上下滑动的框架;导轨,其横向设置于所述框架上,所述导轨上滑动设置有滑块;横杆,其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滑块铰接;转动杆,其第一端与所述横杆铰接,其第二端连接有弧形齿条;第一支杆,其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顶端与所述转动杆铰接;通过齿轮传动的负重机构,所述齿轮与所述弧形齿条啮合,所述齿轮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支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外壳,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柱顶部。进一步的,所述支柱沿所述齿轮方向倾斜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负重机构包括:第一活塞缸,其包括第一缸体、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缸体内的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一活塞固接的直齿条和所述第一缸体侧壁底端的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一缸体的侧壁上设有开口,所述齿轮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直齿条啮合;第二活塞缸,其包括第二缸体、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缸体内的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固接的活塞杆和所述第二缸体侧壁底端的第二连通口,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第二缸体顶部、并连接有用于放置负重块的放置盘;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一缸体内底面之间、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二缸体内底面之间均充有液体,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更进一步的,所述液体为液压油或者水。更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踏蹬板。更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撑扶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能够模拟起跑姿势,辅以负重,能够规范起跑动作,且可以锻炼蹬地力量。2、本技术通能够通过踩踏的方式锻炼踝关节蹬地力量和腿部肌肉,通过设置弧形齿条、齿轮、直齿条以及气缸,根据锻炼者所需,添加负重,气缸工作平稳性强,踩踏之后缓慢释放,从而降低脚踝受伤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支柱,3-框架,4-导轨,5-滑块,6-转动杆,7-弧形齿条,8-第一支杆,9-齿轮,10-外壳,11-第一缸体,12-第一活塞,13-直齿条,14-第二缸体,15-第二活塞,16-活塞杆,17-放置盘,18-踏蹬板,19-撑扶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实施例1参见图1-2,本实施例的体育锻炼训练装置,包括:底板1;2个对称设置的升降机构,其包括支柱2、沿支柱2上下滑动的框架3;导轨4,其横向设置于框架3上,导轨4上滑动设置有滑块5;横杆,其两端分别与一个滑块5铰接;转动杆6,其第一端与横杆铰接,其第二端连接有弧形齿条7;第一支杆8,其垂直设置于底板1上,且顶端与转动杆6铰接;通过齿轮9传动的负重机构,齿轮9与弧形齿条7啮合,齿轮9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杆的第一端,第二支杆的第二端与底板1固定连接;外壳10,其可拆卸连接于支柱2顶部。本实施例中,支柱2沿齿轮9方向倾斜设置,模拟起跑时,身体前倾,且使框架滑动距离增长。本实施例中,负重机构包括:第一活塞缸,其包括第一缸体11、滑动设置于第一缸体11内的第一活塞12、与第一活塞12固接的直齿条13和第一缸体侧壁底端的第一连通口,第一缸体的侧壁上设有开口,齿轮穿过开口与直齿条啮合;第二活塞缸,其包括第二缸体14、滑动设置于第二缸体14内的第二活塞15、与第二活塞15固接的活塞杆16和第二缸体侧壁底端的第二连通口,活塞杆16穿过第二缸体14顶部、并连接有用于放置负重块的放置盘17;第一活塞12与第一缸体11内底面之间、第二活塞15与第二缸体14内底面之间均充有液体,第一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连通。本实施例中,液体为液压油,实现能量传递、减震等作用。本实施例中,外壳上还设置有踏蹬板18,用于踏蹬。本实施例中,底板上还设置有撑扶杆1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体育锻炼训练装置,在使用时,运动员将负重放置于放置盘17上,不同使用者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重量,然后一只脚踏在踏蹬板18上,另一只脚踩在底板上,如果踏蹬板18和底板1高度相差太大,通过在底板1上固定设置台子,使双脚处于同一高度,然后手扶着撑扶杆19,向后蹬踏蹬板18,框架3下滑,弧形齿条7上升,带动齿轮9转动,直齿条13下降,将第一缸体11的液压油压至第二缸体14中,抵消负重的重力,从而完成训练,气缸工作平稳性强,踩踏之后缓慢释放,从而降低脚踝受伤的可能性。以上的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实施例并非仅限于此,任何本领域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体育锻炼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板(1);/n2个对称设置的升降机构,其包括支柱(2)、沿支柱(2)上下滑动的框架(3);/n导轨(4),其横向设置于所述框架(3)上,所述导轨(4)上滑动设置有滑块(5);/n横杆,其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滑块(5)铰接;/n转动杆(6),其第一端与所述横杆铰接,其第二端连接有弧形齿条(7);/n第一支杆(8),其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且顶端与所述转动杆(6)铰接;/n通过齿轮(9)传动的负重机构,所述齿轮(9)与所述弧形齿条(7)啮合,所述齿轮(9)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支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n外壳(10),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柱(2)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体育锻炼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1);
2个对称设置的升降机构,其包括支柱(2)、沿支柱(2)上下滑动的框架(3);
导轨(4),其横向设置于所述框架(3)上,所述导轨(4)上滑动设置有滑块(5);
横杆,其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滑块(5)铰接;
转动杆(6),其第一端与所述横杆铰接,其第二端连接有弧形齿条(7);
第一支杆(8),其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且顶端与所述转动杆(6)铰接;
通过齿轮(9)传动的负重机构,所述齿轮(9)与所述弧形齿条(7)啮合,所述齿轮(9)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支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
外壳(10),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柱(2)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育锻炼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2)沿所述齿轮(9)方向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育锻炼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重机构包括:
第一活塞缸,其包括第一缸体(11)、滑动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玮钟怡帆黎苇
申请(专利权)人:九江职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