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倾角的表面微凹织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运动摩擦副表面
,尤其是涉及一种带倾角的表面微凹织构。
技术介绍
固体表面形貌对其摩擦行为及抗磨性影响很大,固体表面的摩擦特性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表面处理而不是单纯将其光滑化来改进,而加工表面微凹织构便是其中的一种表面处理方式。表面微凹织构是通过一些加工方法在材料表面上加工的尺寸和间距在微米量级的凹坑、凹槽或其他形状的阵列。表面微凹织构在提高摩擦副表面摩擦磨损和润滑性能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是近年来摩擦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在干摩擦中,表面的反复的对磨过程中产生大量磨粒,这些磨粒的尺寸一般在微米级,而表面微凹织构能够容纳对磨过程中产生的磨粒,从而避免磨粒对表面磨损,因此,表面微凹织构能够降低织构表面的磨损量,然而对于无织构表面,由于对磨表面存在织构,而织构内壁与表面会形成类似切削刃的部分,能够犁削无织构表面,从而加剧无织构表面的磨损。在贫油润滑(包括边界润滑和混合润滑)中,两摩擦表面间的距离很小,两表面间存在接触区域,也存在非接触区域,而在非接触区存在润滑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倾角的表面微凹织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微凹织构形成于材料表面,所述材料表面用于与被加工表面对磨,所述表面微凹织构中的单个织构的内壁与所述材料表面之间的夹角为壁面夹角;所述表面微凹织构为I型织构、II型织构或III型织构,其中,/n所述I型织构中的单个织构的所述壁面夹角分别为相对两侧的钝角和锐角,所述I型织构中的所有单个织构的钝角位于相同的一侧,所述I型织构中的所有单个织构的锐角位于相同的另一侧;/n所述II型织构中的单个织构的所述壁面夹角全为钝角;/n所述III型织构中的单个织构的所述壁面夹角全为锐角。/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1027 CN 20201116119981.一种带倾角的表面微凹织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微凹织构形成于材料表面,所述材料表面用于与被加工表面对磨,所述表面微凹织构中的单个织构的内壁与所述材料表面之间的夹角为壁面夹角;所述表面微凹织构为I型织构、II型织构或III型织构,其中,
所述I型织构中的单个织构的所述壁面夹角分别为相对两侧的钝角和锐角,所述I型织构中的所有单个织构的钝角位于相同的一侧,所述I型织构中的所有单个织构的锐角位于相同的另一侧;
所述II型织构中的单个织构的所述壁面夹角全为钝角;
所述III型织构中的单个织构的所述壁面夹角全为锐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倾角的表面微凹织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微凹织构的面密度为5%~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倾角的表面微凹织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微凹织构的单个织构的形状为凹坑或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倾角的表面微凹织构,其特征在于,所述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健,祁志浩,闫剑锋,李德才,索双富,王子羲,晋立丛,黄伟峰,郭飞,路益嘉,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