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68793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压缩机,卧式压缩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排气管;电机部,设在壳体内且包括定子和转子,转子上设有转子风扇;压缩机构部,设在壳体内且将壳体内部的空间划分为电机部侧和油腔侧,排气管设在壳体的邻近电机部侧的一端,压缩机构部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气缸、活塞、滑片以及曲轴,曲轴穿设于转子内,第一轴承的上端无通气孔且下端设有通油孔;油管部件,设在油腔侧且包括:底壁;周壁,周壁的一端与底壁相连且另一端与第二轴承相连,周壁的底部设有油管用于上油,周壁的顶部设有抽气结构。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卧式压缩机,可以很好的解决卧式压缩机供油及电机冷却的问题,有利于保证卧式压缩机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卧式压缩机。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为保证卧式压缩机电机冷却及冷冻机油供应,常规的卧式压缩机排气口设置在油腔侧,压缩机运转时,排气先冷却电机,再从排气口排出。采用该排气方式,由于排出气体不会全部经过电机,电机冷却效果不如立式压缩机好,当使用R32(化学名为二氟甲烷,分子式CH2F2)等高温冷媒时,会发生电机过热的现象。而且气体流通通路变长,排气阻力增大,导致卧式压缩机效率降低。如图8所示,相关技术中的卧式压缩机,为保证压缩机内部气路和油路,压缩机内部压力分布如下:由于转子风扇的存在,以及压缩机采用下壳体侧排气,压缩机运转时,有P1=P2>P3,由于油腔侧压力P3小于曲轴中心油孔压力,故该冷冻机油能够很顺利的从该上油管进入曲轴中心孔,从而润滑压缩机构部。由于导流腔的存在,该泵体排出的制冷剂气体先从电机间隙到上壳体侧,然后经电机切边返回下壳体侧。气体流动过程存在压降,有P4>P5>P3。该方案虽然能够保证电机冷却,然而,上述技术方案的气体流通路径长,流通阻力大,导致压缩机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卧式压缩机,所述卧式压缩机的供油和电机冷却效果得以改善,且可靠性提高。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排气管;电机部,所述电机部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部包括定子和设在所述定子内侧的转子,所述转子上设有转子风扇;压缩机构部,所述压缩机构部设在所述壳体内且将所述壳体内部的空间划分为电机部侧和油腔侧,所述排气管设在所述壳体的邻近所述电机部侧的一端,所述压缩机构部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气缸、活塞、滑片以及曲轴,其中,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分别设在所述气缸沿轴向的两侧,所述曲轴穿设于所述转子内以将所述电机部的转矩传递至所述压缩机构部,所述第一轴承的上端无通气孔且下端设有通油孔;油管部件,所述油管部件设在所述油腔侧且包括:底壁;周壁,所述周壁的一端与所述底壁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承相连,所述周壁的底部设有油管用于上油,所述周壁的顶部设有抽气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压缩机构部将压缩机内部分割成电机腔和油腔,压缩机构部的上端无通气孔,这样可以保证压缩机压缩腔排出的制冷剂气体不会直接排出到油腔侧。压缩机构部的下端设有通油孔(或冷冻机油流通通路),这样可以保证电机部侧的冷冻机油顺利流回油腔侧。卧式压缩机运转过程中,转子风扇制造负压,导致曲轴内侧中心孔压力降低,从而导致油管部件中气压降低。由于油管的存在,冷冻机油可以吸入,润滑压缩机构部;由于抽气结构的存在,转子风扇可以将油腔上侧冷媒气体吸走,导致油腔压力降低,因为压差的作用,有利于冷冻机油从电机部侧流回油腔侧,保证了油面高度,提高了卧式压缩机的可靠性,很好的解决了卧式压缩机的供油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可以很好的解决卧式压缩机供油及电机冷却的问题,有利于保证卧式压缩机的可靠性。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主壳体以及下壳体,所述主壳体分别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焊接相连,所述排气管设在所述上壳体上;或者,所述排气管设在所述主壳体的邻近所述电机部侧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抽气结构为抽气孔,所述抽气孔的内径小于等于4m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抽气结构为抽气管,所述抽气管的内径与其长度的比值大于0.0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子风扇设在所述转子的远离所述压缩机构部的一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主壳体焊接相连,所述第一轴承的下侧形成有所述通油孔。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的内径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径差值小于0.5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缸与所述主壳体焊接相连,所述气缸的下侧形成有所述通油孔。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的内径与所述气缸的外径的差值小于0.5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轴承的上端设有通气孔,所述压缩机构部的邻近所述电机部的一侧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下侧形成有所述通油孔。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的一个剖面图,其中,第一轴承上未设置通气孔,图中示出了一种实施例的抽气结构;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的一个剖面图,其中,第一轴承上未设置通气孔,图中示出了另一种实施例的抽气结构;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的一个剖面图,其中,气缸上未设置通气孔,图中示出了一种实施例的抽气结构;图4是图1中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中第一轴承的一个示意图,其中,第一轴承上未设置通气孔;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种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的一个剖面图,其中,第一轴承上设置有通气孔,图中示出了一种实施例的抽气结构;图6是图5中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中第一轴承的一个示意图,其中,第一轴承上设置有通气孔;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种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的一个剖面图,其中,第一轴承上未设置通气孔,图中示出了一种实施例的抽气结构,排气管设在主壳体上;图8是相关技术中的卧式压缩机的一个剖面图,其中,图中与本申请相同的部件采用加撇(’)的方式进行区分。附图标记:卧式压缩机100,壳体1,排气管10,上壳体11,主壳体12,下壳体13,电机部2,定子21,转子22,转子风扇23,压缩机构部3,第一轴承31,通气孔311,通油孔312,第二轴承32,气缸33,活塞34,滑片35,曲轴36,油管部件4,底壁41,周壁42,油管421,抽气结构422,隔板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100。例如,所述卧式压缩机100可以为卧式旋转式压缩机等。参照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卧式压缩机100,包括:壳体1、电机部2、压缩机构部3以及油管部件4。具体而言,壳体1上可以设有排气管10;电机部2设在壳体1内,电机部2包括定子21和转子22,转子22可以设在定子21的内侧,转子22上可以设有转子风扇23。压缩机构部3设在壳体1内,并且压缩机构部3可以将壳体1内部的空间划分为电机部侧和油腔侧。排气管10设在壳体1的邻近所述电机部侧的一端,例如,排气管10可以设在图1中所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排气管;/n电机部,所述电机部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部包括定子和设在所述定子内侧的转子,所述转子上设有转子风扇;/n压缩机构部,所述压缩机构部设在所述壳体内且将所述壳体内部的空间划分为电机部侧和油腔侧,所述排气管设在所述壳体的邻近所述电机部侧的一端,所述压缩机构部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气缸、活塞、滑片以及曲轴,其中,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分别设在所述气缸沿轴向的两侧,所述曲轴穿设于所述转子内以将所述电机部的转矩传递至所述压缩机构部,所述压缩机构部的上端无通气孔且下端设有通油孔;/n油管部件,所述油管部件设在所述油腔侧且包括:/n底壁;/n周壁,所述周壁的一端与所述底壁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承相连,所述周壁的底部设有油管用于上油,所述周壁的顶部设有抽气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排气管;
电机部,所述电机部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部包括定子和设在所述定子内侧的转子,所述转子上设有转子风扇;
压缩机构部,所述压缩机构部设在所述壳体内且将所述壳体内部的空间划分为电机部侧和油腔侧,所述排气管设在所述壳体的邻近所述电机部侧的一端,所述压缩机构部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气缸、活塞、滑片以及曲轴,其中,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分别设在所述气缸沿轴向的两侧,所述曲轴穿设于所述转子内以将所述电机部的转矩传递至所述压缩机构部,所述压缩机构部的上端无通气孔且下端设有通油孔;
油管部件,所述油管部件设在所述油腔侧且包括:
底壁;
周壁,所述周壁的一端与所述底壁相连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承相连,所述周壁的底部设有油管用于上油,所述周壁的顶部设有抽气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主壳体以及下壳体,所述主壳体分别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焊接相连,所述排气管设在所述上壳体上;或者,所述排气管设在所述主壳体的邻近所述电机部侧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智祥张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