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症医学科气道通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687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症医学科气道通畅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下端处设有竖直筒,该竖直筒与外壳连通;外壳的内部设有导气管和连接管,导气管与连接管均为一端探出外壳处,另一端延伸至竖直筒的下端;竖直筒的下端处设有存液筒,存液筒与竖直筒之间活动配合连接;存液筒的内部设有吸痰层,吸痰层与存液筒活动配合连接;连接管靠近存液管的一端设有阀门;连接管远离外壳的一端处设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的一侧设有负压机,负压机与过滤装置连通;外壳的上端处设有第一连接管,连接管一端贯穿外壳与导气管连通,另一端与过滤装置连通吸痰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安全系数高、稳定性和灵活性强,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症医学科气道通畅装置
本技术涉及重症医学科
,特别涉及一种重症医学科气道通畅装置。
技术介绍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组成。主要诊治脑血管疾病、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脊髓炎、癫痫、痴呆、神经系统变性病、代谢病和遗传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主要检查手段包括头颈部MRI,CT,ECT,PETCT,脑电图、TCD肌电图,诱发电位及血流变学检查等。同时与心理科交叉进行神经衰弱、失眠等功能性疾患的诊治,目前在神经内科疾病的治疗和检查过程中,需要对体内进行积液抽取化验和注入造影剂,目前的方式是通过普通的注射器进行操作,但是目前的注射器结构简陋,稳定性差,在注射时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操作难度大,同时容易对患者进行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净整洁,易于更换,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交叉感染的重症医学科气道通畅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方案为:一种重症医学科气道通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下端处设有竖直筒,该竖直筒与外壳连通;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导气管和连接管,该导气管与连接管均为一端探出外壳处,另一端延伸至竖直筒的下端;所述竖直筒的下端处设有存液筒,该存液筒与竖直筒之间活动配合连接;所述存液筒的内部设有吸痰层,该吸痰层与存液筒活动配合连接;所述连接管靠近存液管的一端设有阀门;所述连接管远离外壳的一端处设有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的一侧设有负压机,该负压机与过滤装置连通;所述外壳的上端处设有第一连接管,该连接管一端贯穿外壳与导气管连通,另一端与过滤装置连通吸痰管。具体地,所述竖直筒与外壳之间垂直设置,该竖直筒与外壳透明材质设置。具体地,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吸痰管,该吸痰管与导气管之间通过设有的密封环活动配合连接,吸痰管的上端处设有吸痰触头。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管与导气管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该第一阀门跟第二阀门均为感应控制阀门。具体地,所述存液筒为透明材质制成的存液筒,该存液筒内设有的吸痰层为医用纱布设置的环形吸痰层。具体地,所述导气管探入存液管的一端的探入长度高于连接管。具体地,所述过滤装置的内部设有保护壳,该保护壳与过滤装置之间活动配合连接,该过滤装置的内部设有过滤膜和过滤纱布,该过滤膜和过滤纱布与保护壳之间通过连接槽活动配合连接,所述保护壳的一侧设有把手,该把手与保护壳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负压机上设有控制器,该控制器与负压机、第一阀门与第二阀门之间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重症医学科气道通畅装置,设置的存液筒的内部设有的吸痰层为医用纱布设置的环形吸痰层,使得通过吸痰管吸出去的痰能够更好被纱布层吸附,使得存液筒的吸痰层更换方便,减少二次污染,位于外壳体的上端处设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一阀门,使得该装置在紧急时刻直接通过负压机进行吸痰;设置的过滤装置能够避免痰进入负压机内,通过过滤装置的内部设有的过滤膜和过滤纱布,保证了整个装置干净整洁,易于更换,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根据图1-2所示,一种重症医学科气道通畅装置,外壳1、第一连接管2、第一阀门3、密封盖4、密封环5、吸痰管6、吸痰触头7、连接管8、竖直筒9、过滤筒10、吸痰层11、固定盖12、存液筒13、第二阀门14、把手15、保护壳16、过滤装置17、负压机18、控制器19、连接槽22、过滤膜23、过滤纱布24,该外壳1为圆柱筒型结构设置,该外壳1为中空结构设置,该外壳1为透明材质制成的外壳,该外壳1的下端处设有竖直筒9,该竖直筒9与外壳1之间垂直设置,该外壳1与竖直筒9之间固定连接,位于竖直筒9的下端处设有存液筒13,该存液筒13与竖直筒9之间活动配合连接,该竖直筒9的内部设有吸痰层11,该吸痰层11为医用纱布设置的环形吸痰层,便于更换,提高了安全性,避免交叉感染,外壳1的内部设有导气管25和连接管8,该导气管8的一端探出壳体1的内部延伸至外壳1外,另一端延伸至存液筒13的内部,位于导气管25的一侧设有连接管6,该连接管8一端探出远离导气管25一端的外壳延伸至壳体1外,另一端延伸至存液筒13的内部,导气管25探入存液管13的一端的长度高于连接管8探入的长度;导气管25上远离壳体1的一端处设有吸痰管6,该吸痰管6与导气管25之间通过密封环5活动密封连接,位于吸痰管6上远离壳体1的一侧设有吸痰触头7;位于连接管8上远离导气管25的一端处设有过滤装置17,该过滤装置17的一侧设有负压机18,该负压机18与过滤装置17为通过管道连通,过滤装置17与连接管8和管道连通;位于壳体1上设有第一连接管2,该第一连接管2与导气管25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第一阀门3和第二阀门14,该第一阀门2跟第二阀门14均为感应控制阀门;位于过滤装置17的内部设有保护壳16,该保护壳16与过滤装置17活动配合连接,该保护壳16的一侧设有把手15,另一侧设有过滤膜23和过滤纱布24,该过滤膜23和过滤纱布24之间设有多个,该过滤膜23与过滤纱布24之间通过连接槽22与保护壳15之间电性连接。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症医学科气道通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下端处设有竖直筒,该竖直筒与外壳连通;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导气管和连接管,该导气管与连接管均为一端探出外壳处,另一端延伸至竖直筒的下端;所述竖直筒的下端处设有存液筒,该存液筒与竖直筒之间活动配合连接;所述存液筒的内部设有吸痰层,该吸痰层与存液筒活动配合连接;所述连接管靠近存液管的一端设有阀门;所述连接管远离外壳的一端处设有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的一侧设有负压机,该负压机与过滤装置连通;所述外壳的上端处设有第一连接管,该连接管一端贯穿外壳与导气管连通,另一端与过滤装置连通吸痰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症医学科气道通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下端处设有竖直筒,该竖直筒与外壳连通;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导气管和连接管,该导气管与连接管均为一端探出外壳处,另一端延伸至竖直筒的下端;所述竖直筒的下端处设有存液筒,该存液筒与竖直筒之间活动配合连接;所述存液筒的内部设有吸痰层,该吸痰层与存液筒活动配合连接;所述连接管靠近存液管的一端设有阀门;所述连接管远离外壳的一端处设有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的一侧设有负压机,该负压机与过滤装置连通;所述外壳的上端处设有第一连接管,该连接管一端贯穿外壳与导气管连通,另一端与过滤装置连通吸痰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症医学科气道通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筒与外壳之间垂直设置,该竖直筒与外壳透明材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症医学科气道通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吸痰管,该吸痰管与导气管之间通过设有的密封环活动配合连接,吸痰管的上端处设有吸痰触头。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磊陈国凤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