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麻醉专用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6814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麻醉专用挡板,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麻醉专用挡板,包括上层板和下层板,所述下层板的两侧均安装有抵板,所述上层板的侧壁安装有竖直挡板,且竖直挡板内凹成“C”形状,所述竖直挡板的侧壁开设有通口,所述上层板的底部活动安装有齿状滚轮,该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麻醉专用挡板,对儿童、特别是低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全麻手术过程中患儿体位保护具有明显效果,不仅解决了术中因为手术医生暴力牵拉造成患儿头部坠空,引起气管插管脱出缺氧,颈椎受伤的问题,还解决了术中由于麻醉医生频繁查看,造成潜在感染风险增加,延长麻醉手术时间的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麻醉专用挡板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麻醉专用挡板。
技术介绍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占小儿肘关节骨折的70%。虽然大部分采用保守治疗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但对于三度移位,骨折块不相连,手法复位不理想,幼儿哭闹不能忍受疼痛这几类患者,全身麻醉下行X线定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就成了首选,由于手术过程中要把患儿手臂外展90度,把肘关节放置在便携式X线机的中间进行术后透视操作。而幼儿手臂通常较短,现有手术床及X线机尺寸均为成年设计。这就造成了手术过程中要将患儿身体不住的往床边一侧牵拉。由于患儿处于全麻状态,同时手术过程中头面部均会被无菌单覆盖,牵拉过度时候有可能出现患儿头部拉下手术床的情况,轻则麻醉气管插管脱出造成患儿缺氧,重则患儿颈椎受损。同时,频繁查看患儿头部位置及术中牵拉情况就成了此类手术麻醉监护的一个重点。但频繁查看不仅增加麻醉医生的工作量,反复掀单或手探查位置都存在加重感染风险,同时打断手术进程,延长手术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麻醉专用挡板。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麻醉专用挡板,包括上层板和下层板,所述下层板的两侧均安装有抵板,所述上层板的侧壁安装有竖直挡板,且竖直挡板内凹成“C”形状,所述竖直挡板的侧壁开设有通口,所述上层板的底部活动安装有齿状滚轮,所述齿状滚轮的侧壁活动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端部活动安装有与齿状滚轮相适配为铁质的卡块,所述上层板的底部且靠近卡块处安装油烟磁块,所述下层板的顶部开设有与齿状滚轮相适配的轮槽,所述上层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竖向的拉紧滑杆,所述下层板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拉紧滑杆相适配的滑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均为两段相互套接可伸缩的板状结构组成,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的中部插接有固定钉固定,上层板和下层板的可伸缩形状,在该装置闲置不用时可缩小体积,既方便其运输,也减小了占用空间,便捷性更佳。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两个所述螺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夹板,旋转螺杆可控制两个夹板相互靠近或远离,通过两个夹板夹固手术床的两侧,方便将下层板牢固的固定在手术床上,避免手术过程中下层板晃动影响手术的操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层板为直角梯形状,且通口位于竖直挡板靠近上层板锐角的一侧,梯形状的上层板在对病患儿童进行固定时,使患者的手臂可突出靠近医疗设备,更加便于医护人员对其的救治。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口为椭圆形状,且通口的内壁粘接有橡胶环,橡胶环避免儿童在治疗过程中手臂与通口的内壁影响接触而产生损伤。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直挡板顶端套接有护垫,避免儿童躺在上层板上时撞击竖直挡板的尖锐部位产生损伤。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该技术对儿童、特别是低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全麻手术过程中患儿体位保护具有明显效果,不仅解决了术中因为手术医生暴力牵拉造成患儿头部坠空,引起气管插管脱出缺氧,颈椎受伤的问题,还解决了术中由于麻醉医生频繁查看,造成潜在感染风险增加,打断手术进程,增加麻醉药物使用,延长麻醉手术时间的弊端。2、该技术在使用时通过上层板和下层板的可伸缩形状,在该装置闲置不用时可缩小体积,既方便其运输,也减小了占用空间,便捷性更佳,通过两个夹板夹固手术床的两侧,方便将下层板牢固的固定在手术床上,避免手术过程中下层板晃动影响手术的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图1中A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上层板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通口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上层板、2竖直挡板、3下层板、4抵板、5齿状滚轮、6连接杆、7卡块、8磁块、9拉紧滑杆、10滑槽、11螺杆、12夹板、13通口、14护垫、15橡胶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麻醉专用挡板,包括上层板1和下层板3,上层板1为直角梯形状,且通口13位于竖直挡板2靠近上层板1锐角的一侧,梯形状的上层板11在对病患儿童进行固定时,使患者的手臂可突出靠近医疗设备,更加便于医护人员对其的救治,下层板3的两侧均安装有抵板4,抵板4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11,两个螺杆11相互靠近的一端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夹板12,旋转螺杆11可控制两个夹板12相互靠近或远离,通过两个夹板12夹固手术床的两侧,方便将下层板3牢固的固定在手术床上,避免手术过程中下层板3晃动影响手术的操作,上层板1的侧壁安装有竖直挡板2,且竖直挡板2内凹成“C”形状,竖直挡板2的侧壁开设有通口13,通口13为椭圆形状,且通口13的内壁粘接有橡胶环15,橡胶环15避免儿童在治疗过程中手臂与通口13的内壁影响接触而产生损伤,竖直挡板2顶端套接有护垫14,避免儿童躺在上层板1上时撞击竖直挡板2的尖锐部位产生损伤,上层板1的底部活动安装有齿状滚轮5,齿状滚轮5的侧壁活动安装有连接杆6,且连接杆6的端部活动安装有与齿状滚轮5相适配为铁质的卡块7,所述上层板1的底部且靠近卡块7处安装油烟磁块8,下层板3的顶部开设有与齿状滚轮5相适配的轮槽,上层板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竖向的拉紧滑杆9,下层板3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拉紧滑杆9相适配的滑槽10,先将下层板3置于手术床上,通过旋转螺杆11控制两个夹板12相互靠近,即可将该装置牢固的固定在手术床上,将病患儿童置于上层板1顶部,使其手臂通过通口13伸出靠近医疗设备,上层板1通过齿状滚轮5可在下层板3上方移动,方便在手术床固定的情况下将儿童靠近医疗设备,将卡块7从磁块8上拆下,在重力作用下抵触齿状齿轮5,其上方可嵌入齿状滚轮5侧壁,底部抵触轮槽,即可将上层板1固定,避免影响手术的操作,操作简便迅速,上层板1和下层板3均为两段相互套接可伸缩的板状结构组成,上层板1和下层板3的中部插接有固定钉固定,上层板1和下层板3的可伸缩形状,在该装置闲置不用时可缩小体积,既方便其运输,也减小了占用空间,便捷性更佳,同时所用设备均采用树脂材料,具有质量轻,耐腐蚀,易消毒,承重好,拆卸方便的特点。工作原理:本装置在使用时,先将下层板3置于手术床上,通过旋转螺杆11控制两个夹板12相互靠近,即可将该装置牢固的固定在手术床上,将病患儿童置于上层板1顶部,使其手臂通过通口13伸出靠近医疗设备,上层板1通过齿状滚轮5可在下层板3上方移动,方便在手术床固定的情况下将儿童靠近医疗设备,将卡块7从磁块8上拆下,在重力作用下抵触齿状齿轮5,其上方可嵌入齿状滚轮5侧壁,底部抵触轮槽,即可将上层板1固定,避免影响手术的操作。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说明。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麻醉专用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板(1)和下层板(3),所述下层板(3)的两侧均安装有抵板(4),所述上层板(1)的侧壁安装有竖直挡板(2),且竖直挡板(2)内凹成“C”形状,所述竖直挡板(2)的侧壁开设有通口(13),所述上层板(1)的底部活动安装有齿状滚轮(5),所述齿状滚轮(5)的侧壁活动安装有连接杆(6),且连接杆(6)的端部活动安装有与齿状滚轮(5)相适配为铁质的卡块(7),所述上层板(1)的底部且靠近卡块(7)处安装油烟磁块(8),所述下层板(3)的顶部开设有与齿状滚轮(5)相适配的轮槽,所述上层板(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竖向的拉紧滑杆(9),所述下层板(3)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拉紧滑杆(9)相适配的滑槽(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麻醉专用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板(1)和下层板(3),所述下层板(3)的两侧均安装有抵板(4),所述上层板(1)的侧壁安装有竖直挡板(2),且竖直挡板(2)内凹成“C”形状,所述竖直挡板(2)的侧壁开设有通口(13),所述上层板(1)的底部活动安装有齿状滚轮(5),所述齿状滚轮(5)的侧壁活动安装有连接杆(6),且连接杆(6)的端部活动安装有与齿状滚轮(5)相适配为铁质的卡块(7),所述上层板(1)的底部且靠近卡块(7)处安装油烟磁块(8),所述下层板(3)的顶部开设有与齿状滚轮(5)相适配的轮槽,所述上层板(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竖向的拉紧滑杆(9),所述下层板(3)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拉紧滑杆(9)相适配的滑槽(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麻醉专用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板(1)和下层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积水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