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眼科局麻手术的胸前支撑架,包括主管道、至少两个三角撑和支撑杆,所述三角撑设于主管道的下方,所述主管道为空心管道,主管道的两端分别为首端和尾端,主管道的首端封闭,首端的底部设有通气孔,尾端连接供氧管,相邻的三角撑之间连接有加强杆,支撑杆的上端与加强杆连接。本用于眼科局麻手术的胸前支撑架,适用于内眼各类手术,使用无菌铺巾遮盖口鼻,仅暴露术眼及其周边2cm皮肤,又能搭建一个供氧空间增加病人手术舒适度,可减轻患者恐惧感,而且不影响医生操作显微镜。本胸前支撑架体积小、材质轻、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固定可靠的优点;它的推广使用可产生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眼科局麻手术的胸前支撑架
本技术涉及眼科手术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眼科局麻手术的胸前支撑架。
技术介绍
颜面部普通手术通常做法是全面部消毒,术中可暴露口、鼻甚至全面部,这种做法增加了病人舒适度。但眼科内眼手术,通常在结膜、角膜上做手术切口,破坏了眼球原有的密闭性,如果暴露口、鼻,随呼吸节律呼出的气体,易造成手术切口的污染,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甚至眼内炎。为了预防污染,避免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甚至引起眼内炎,术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常用的方式为采用无菌铺巾遮盖口鼻阻挡口、鼻呼出气体,只暴露术眼结膜、角膜。眼内炎是眼科内眼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术后眼内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眼科内眼手术大部分是在局麻下完成,手术需要持续一定时间,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处于清醒状态,使用消毒布遮盖口鼻,一方面易引起患者不舒适、心理恐慌;另一方面,患者自觉呼吸时不顺畅、憋气、有窒息感,甚至出现呼吸困难无法耐受,则会导致手术暂停或改期。眼科内眼手术其中老年合并心肺疾病术中需要吸氧患者约占50%~60%。目前最常用的解决办法是改良眼科手术专用的头架。参照专利文件“眼科手术床CN201410330010.1”,在床头设置了支撑架,然后支撑架上安装手术托盘、安装供氧空间搭建机构,所述供氧空间搭建机构包括手术布支撑机构和手术布定位机构,手术布支撑机构与手术布定位机构配合将手术布前部撑开,形成供氧空间。上述支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术中舒适度,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操作繁琐,多台连接时反复安装拆卸,耗费时间;2、占据空间,影响术者显微镜下操作;3、支撑架靠近手术部位,术前需仔细消毒再使用,而且消毒工序复杂;4、支撑架结构复杂,沉重、体积大、造价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眼科局麻手术的胸前支撑架,该装置能够在眼科局麻手术中搭建患者的供氧空间,且体积小,便于医生操作显微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眼科局麻手术的胸前支撑架,包括主管道、至少两个三角撑和支撑杆,所述三角撑设于主管道的下方,所述主管道为空心管道,主管道的两端分别为首端和尾端,主管道的首端封闭,首端的底部设有通气孔,尾端连接供氧管,相邻的三角撑之间连接有加强杆,支撑杆的上端与加强杆连接。其中,主管道、三角撑和支撑杆共同支撑起无菌铺巾,在患者的口鼻与胸前形成舒适的空间,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恐惧感,避免无菌铺巾直接覆盖遮挡口、鼻,使用时,主管道的首端是靠近脸部的一端,尾端是远离脸部的一端,主管道的空心设计,可连接供氧管输送氧气,供氧管中的氧气从尾端进入主管道,从通气孔扩散出去。主管道的首端封闭,避免了氧气直吹患者脸部而引起患者不舒适,首端的底部设用于弥散氧气的通气孔,而不设置在顶部和两侧,是为了可以保障氧气正常提供,同时改善患者呼吸条件,避免了无菌铺巾压住顶端及两侧,而阻挡氧气向口鼻处扩散,影响氧气的供给。所述每个三角撑包括两个连杆,连杆的一端与主管道连接,三角撑所在的平面与主管道的轴线垂直。所述三角撑呈等腰三角形,三角撑的顶点与主管道连接,两个连杆形成的夹角为60-90°。其中,三角撑的外型体积小,不影响医生术中显微镜操作,每个三角撑设有两个连杆,可以将主管道稳定固定于病人胸前。所述三角撑设有两个,两个三角撑的同一侧连杆之间连接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与主管道平行。所述三角撑的高度为8-14cm,支撑杆的长度为40-50cm。所述主管道的长度为30-42cm,主管道的内径为0.6-1cm。靠近首端的所述三角撑与首端的距离为3-5cm,靠近尾端的三角撑与尾端的距离为5-7cm。所述主管道采用铜质空心管制成,连杆和加强杆采用铜质管制成。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设有弧形卡口,支撑杆与加强杆为可拆卸式连接。其中,卡口便于支撑杆承托连接加强杆。所述支撑杆设有四根,支撑杆对称分布,每个支撑杆的下端连接一个夹头,所述夹头包括穿杆孔和卡槽,所述穿杆孔内设有径向的第一螺栓顶杆,第一螺栓顶杆远离穿杆孔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手柄,卡槽内设有竖直的第二螺栓顶杆,第二螺栓顶杆远离卡槽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手柄。其中,四根支撑杆可以将三角撑和主管道稳定固定于病人胸前,支撑杆通过夹头固定在手术床两侧,支撑杆穿过穿杆孔,第一螺栓顶杆顶紧支撑杆,卡槽卡进手术床的床沿,第二螺栓顶杆顶紧床沿。第一螺栓顶杆的轴线位于水平,第二螺栓顶杆的轴线位于竖直方向。使用时,术前把三角撑和主管道放置于病人胸前靠近下颌的适合位置,4根支撑杆的卡口分别卡住两根加强杆,4个夹头分别放置于手术床两侧,一侧2个,调节4条支撑杆合适高度,使三角撑的底部高于患者胸部1~2cm,以不压住胸部为宜,然后拧紧夹头的第一螺栓顶杆,把支撑架稳定固定于病人胸前。主管道尾端连接氧气管。消毒术眼周围皮肤,然后采用四层无菌铺巾遮盖口鼻,仅暴露术眼及其周边2cm皮肤,再用无菌贴膜包裹上下眼睫毛、严密贴覆于术眼周边2cm皮肤,仅暴露眼结膜、角膜术野部位,避免了进出口鼻的气体流出污染手术切口。调节合适氧气流量,一般为4~6L/min,通过主管道首端底部的弥散氧气向病人口鼻方向输送氧气,让支撑架在患者的口鼻与胸前形成舒适的供氧空间。手术结束,主管道、三角撑和支撑杆用75%酒精擦拭消毒。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用于眼科局麻手术的胸前支撑架,适用于内眼各类手术,如局麻眼科内眼角膜移植、白内障超声乳化、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以及外眼眼睑、眼眶整形手术,既能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使用无菌铺巾遮盖口鼻,仅暴露术眼及其周边2cm皮肤,又能搭建一个供氧空间增加病人手术舒适度,可减轻患者恐惧感,而且不影响医生操作显微镜。本胸前支撑架体积小、材质轻、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固定可靠的优点;它的推广使用可产生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用于眼科局麻手术的胸前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主管道首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夹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所示,1为主管道、2为三角撑、3为支撑杆、4为通气孔、5为加强杆、6为夹头、7为穿杆孔、8为卡槽、9为第一螺栓顶杆、10为第二螺栓顶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本实施例一种用于眼科局麻手术的胸前支撑架,如图1-3所示,包括主管道、至少两个三角撑和支撑杆,所述三角撑设于主管道的下方,所述主管道为空心管道,主管道的两端分别为首端和尾端,主管道的首端封闭,首端的底部设有通气孔,尾端连接供氧管,相邻的三角撑之间连接有加强杆,支撑杆的上端与加强杆连接。其中,主管道、三角撑和支撑杆共同支撑起无菌铺巾,在患者的口鼻与胸前形成舒适的空间,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恐惧感,避免无菌铺巾直接覆盖遮挡口、鼻,使用时,主管道的首端是靠近脸部的一端,尾端是远离脸部的一端,主管道的空心设计,可连接供氧管输送氧气,供氧管中的氧气从尾端进入主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眼科局麻手术的胸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道、至少两个三角撑和支撑杆,所述三角撑设于主管道的下方,所述主管道为空心管道,主管道的两端分别为首端和尾端,主管道的首端封闭,首端的底部设有通气孔,尾端连接供氧管,相邻的三角撑之间连接有加强杆,支撑杆的上端与加强杆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眼科局麻手术的胸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道、至少两个三角撑和支撑杆,所述三角撑设于主管道的下方,所述主管道为空心管道,主管道的两端分别为首端和尾端,主管道的首端封闭,首端的底部设有通气孔,尾端连接供氧管,相邻的三角撑之间连接有加强杆,支撑杆的上端与加强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眼科局麻手术的胸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三角撑包括两个连杆,连杆的一端与主管道连接,三角撑所在的平面与主管道的轴线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眼科局麻手术的胸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撑呈等腰三角形,三角撑的顶点与主管道连接,两个连杆形成的夹角为60-9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眼科局麻手术的胸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撑设有两个,两个三角撑的同一侧连杆之间连接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与主管道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眼科局麻手术的胸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撑的高度为8-14cm,支撑杆的长度为40-50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利环,黄海玲,欧伟光,
申请(专利权)人:暨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