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吸尘器的内部走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6628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吸尘器的内部走线盒,包括容纳腔,吸尘器的外壳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内裹有电池、地刷插头、电机,容纳腔位于三者之间,容纳腔贯穿有朝向电池的簧片,容纳腔的内部具备与簧片一端连接的接线端子;穿线洞,第一壳体上具备两处豁口缝,第二壳体上具备两处凸枝,豁口缝的凹陷深度大于凸枝的凸起高度,每个凸枝与每个豁口缝的端口装配并构成一个贯通的穿线洞,接线端子连接有若干条导线,导线穿过每个穿线洞并分别连接电机、地刷插头;豁口缝的端口具备外圆角,凸枝的根部具备梯形部,外圆角与梯形部的腰外切。采用此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导线得到限位,接线端子得到封闭保护,导线拆装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吸尘器的内部走线盒
本技术涉及吸尘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吸尘器的内部走线盒。
技术介绍
手持吸尘器内部必然有若干条导线,负责连接电池与电机,还要连接电池与地刷,吸尘器内部自身空间较为紧张,吸尘器的工作环境也玩玩伴随灰尘,所以导线的布局需要针对设计,否则导线也会提供一些故障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吸尘器的内部走线盒,导线得到限位,接线端子得到封闭保护,导线拆装便捷。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持吸尘器的内部走线盒,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持吸尘器的内部走线盒,包括:容纳腔,吸尘器的外壳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内裹有电池、地刷插头、电机,容纳腔由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围成的空间构成,容纳腔位于电池、地刷插头、电机三者形心围成的三角形内,容纳腔贯穿有朝向电池的簧片,容纳腔的内部具备与簧片一端连接的接线端子;穿线洞,第一壳体上具备两处豁口缝,第二壳体上具备两处凸枝,豁口缝的凹陷深度大于凸枝的凸起高度,每个凸枝与每个豁口缝的端口装配并构成一个贯通的穿线洞,接线端子连接有若干条导线,导线穿过每个穿线洞并分别连接电机、地刷插头;豁口缝的端口具备外圆角,凸枝的根部具备梯形部,外圆角与梯形部的腰外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吸尘器的壳体一般也是对半拼接的,容纳腔恰好各利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一部分,使得容纳腔拼接时基本密封,拆分时容纳腔打开的状态。拼接时的容纳腔基本密封,给内部的接线端子起到保护作用,具备一定的防尘保护作用。容纳腔的位置又兼顾电源、又兼顾用电部件,控制了导线整体的长度,简化导线布设时的轨迹复杂度,两个穿线洞分别让导线穿过并连接电机、地刷插头。穿线洞是有对接的豁口缝、凸枝构成的,较深的豁口缝在口部被堵住时自然构成了穿线洞,穿线洞具备打开的状态,便于导线的便捷进出。导线被穿线洞限位,限定导线的位置状态,防止吸尘器长期工作中导线晃动造成自身磨损。梯形部强化了凸枝根部的结构强度,同时与豁口缝的外圆角外切接触,降低豁口缝、凸枝的加工精度要求,方便豁口缝、凸枝相互装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凸枝由梯形部、矩形部构成,梯形部为等腰梯形,矩形部的宽度等于豁口缝的宽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矩形部保证凸枝与豁口缝装配后具备一定的卡接力。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交界处构成凹陷的电池插孔,电池插孔与电池可拆卸得连接,簧片位于电池插孔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电池插孔给电池的插接处提供了稳固得限位,同时簧片也得到很好的保护,防止磕碰损伤。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内壁垂直延伸有顶板、侧立板,顶板、侧立板上各存在一个豁口缝,顶板、侧立板相互垂直连接,侧立板、电池插孔分别位于顶板的两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顶板、侧立板实现了容纳腔的半包围,为容纳腔基本的密封状态提供条件。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电机设置在顶板的上方,地刷插头设置在侧立板背离电池插孔的一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导线穿过顶板上的豁口缝正好与电机相连,另有的导线穿过侧立板上的豁口缝并与地刷插头相连,导线的指向明确,导线长度控制得短。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穿线洞的宽度大于导线的直径且小于导线直径的两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几条导线穿过穿线洞时是一字排开的,防止相邻导线之间缠绕。作为本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接线端子上具备若干个与导线一头接触的螺钉。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螺钉自身导电,可以锁紧或放松导线,实现导线与接线端子的拆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应用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A-A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B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8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C处局部放大图。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电池插孔;4-电池;5-地刷插头;6-电机;7-接线端子;8-顶板;9-侧立板;10-豁口缝;11-凸枝;12-梯形部;13-矩形部;14-穿线洞;15-外圆角;16-容纳腔;17-簧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为了达到本技术的目的,一种手持吸尘器的内部走线盒,包括:容纳腔16,吸尘器的外壳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内裹有电池4、地刷插头5、电机6,容纳腔16由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围成的空间构成,容纳腔16位于电池4、地刷插头5、电机6三者形心围成的三角形内,容纳腔16贯穿有朝向电池4的簧片17,容纳腔16的内部具备与簧片17一端连接的接线端子7;穿线洞14,第一壳体1上具备两处豁口缝10,第二壳体2上具备两处凸枝11,豁口缝10的凹陷深度大于凸枝11的凸起高度,每个凸枝11与每个豁口缝10的端口装配并构成一个贯通的穿线洞14,接线端子7连接有若干条导线,导线穿过每个穿线洞14并分别连接电机6、地刷插头5;豁口缝10的端口具备外圆角15,凸枝11的根部具备梯形部12,外圆角15与梯形部12的腰外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吸尘器的壳体一般也是对半拼接的,容纳腔恰好各利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一部分,使得容纳腔拼接时基本密封,拆分时容纳腔打开的状态。拼接时的容纳腔基本密封,给内部的接线端子起到保护作用,具备一定的防尘保护作用。容纳腔的位置又兼顾电源、又兼顾用电部件,控制了导线整体的长度,简化导线布设时的轨迹复杂度,两个穿线洞分别让导线穿过并连接电机、地刷插头。穿线洞是有对接的豁口缝、凸枝构成的,较深的豁口缝在口部被堵住时自然构成了穿线洞,穿线洞具备打开的状态,便于导线的便捷进出。导线被穿线洞限位,限定导线的位置状态,防止吸尘器长期工作中导线晃动造成自身磨损。梯形部强化了凸枝根部的结构强度,同时与豁口缝的外圆角外切接触,降低豁口缝、凸枝的加工精度要求,方便豁口缝、凸枝相互装配。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凸枝11由梯形部12、矩形部13构成,梯形部12为等腰梯形,矩形部13的宽度等于豁口缝10的宽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矩形部保证凸枝与豁口缝装配后具备一定的卡接力。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持吸尘器的内部走线盒,其特征在于,包括:/n容纳腔,吸尘器的外壳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内裹有电池、地刷插头、电机,所述容纳腔由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围成的空间构成,所述容纳腔位于电池、地刷插头、电机三者形心围成的三角形内,所述容纳腔贯穿有朝向电池的簧片,所述容纳腔的内部具备与簧片一端连接的接线端子;/n穿线洞,所述第一壳体上具备两处豁口缝,所述第二壳体上具备两处凸枝,所述豁口缝的凹陷深度大于凸枝的凸起高度,每个凸枝与每个豁口缝的端口装配并构成一个贯通的穿线洞,所述接线端子连接有若干条导线,所述导线穿过每个穿线洞并分别连接电机、地刷插头;/n所述豁口缝的端口具备外圆角,所述凸枝的根部具备梯形部,所述外圆角与梯形部的腰外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吸尘器的内部走线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纳腔,吸尘器的外壳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内裹有电池、地刷插头、电机,所述容纳腔由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围成的空间构成,所述容纳腔位于电池、地刷插头、电机三者形心围成的三角形内,所述容纳腔贯穿有朝向电池的簧片,所述容纳腔的内部具备与簧片一端连接的接线端子;
穿线洞,所述第一壳体上具备两处豁口缝,所述第二壳体上具备两处凸枝,所述豁口缝的凹陷深度大于凸枝的凸起高度,每个凸枝与每个豁口缝的端口装配并构成一个贯通的穿线洞,所述接线端子连接有若干条导线,所述导线穿过每个穿线洞并分别连接电机、地刷插头;
所述豁口缝的端口具备外圆角,所述凸枝的根部具备梯形部,所述外圆角与梯形部的腰外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吸尘器的内部走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枝由梯形部、矩形部构成,所述梯形部为等腰梯形,所述矩形部的宽度等于豁口缝的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燕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灵思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