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动控温控湿白僵蚕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6273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自动控温控湿白僵蚕养殖装置,包括车架,位于车架底部设有移动轮,所述车架上设有滑轨,所述滑轨通过滑道固定蚕扁,所述滑轨设有若干组,所述蚕扁通过若干组滑轨叠放在车架上,所述蚕扁为矩形盒体,所述滑道设置于蚕扁两侧,所述蚕扁顶部为敞口结构,所述车架顶部设有横梁,位于横梁上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底部连接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设置于顶层蚕扁上部用于探测蚕扁内的温度和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改善了大棚养殖白僵蚕占地空间大以及温度湿度控制困难的问题,做到精确控温控湿,提高白僵蚕接菌后繁殖所需的温度和湿度,满足药用市场的需求,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自动控温控湿白僵蚕养殖装置
本技术涉及白僵蚕养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自动控温控湿白僵蚕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白僵蚕,是家蚕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其外形呈圆柱状,弯曲而且皱缩,由于其药用价值高,因此白僵蚕的养殖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现有白僵蚕的养殖,多为大棚内养殖,占地面积大,且就白僵蚕在养殖过程中在其接菌后对温度和湿度控制要求高,而现有的大棚养殖无法做到后期温度湿度的精准控制,从而造成白僵菌菌种无法有效繁殖,致使成僵率低,导致大棚养殖户减产减收,因此一种有效精准控制温度湿度的问题,在对白僵蚕养殖过程中极为重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自动控温控湿白僵蚕养殖装置,设置的温度湿度传感器,可以实现对白僵蚕养殖接菌后温度和湿度的精准控制,同时设置的若干组叠放的蚕扁,提供立体式养殖模式,进一步有效利用大棚内养殖空间,以及配合设置的移动小车,方便搬运和移动,极大提高了白僵蚕接菌的成僵率,提高大棚养殖户的经济收入,以及为市场提供品质更高的白僵蚕,提高其药用价值,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大棚养殖白僵蚕接菌后存在的温度湿度控制困难,造成的成僵率低、养殖户减收减产等现象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自动控温控湿白僵蚕养殖装置,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新型自动控温控湿白僵蚕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位于车架底部设有移动轮,所述车架上设有滑轨,所述滑轨通过滑道固定蚕扁,所述滑轨设有若干组,所述蚕扁通过若干组滑轨叠放在车架上,所述蚕扁为矩形盒体,所述滑道设置于蚕扁两侧,所述蚕扁顶部为敞口结构,所述车架顶部设有横梁,位于横梁上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底部连接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设置于顶层蚕扁上部用于探测蚕扁内的温度和湿度。进一步的,所述车架两侧等间距设有若干组角钢,位于两侧角钢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的,所述角钢内侧底部设有滑轨,所述滑轨截面呈凹型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蚕扁的滑道对应滑轨位置设置,所述滑道呈凸型结构,用于嵌套固定于滑轨内。进一步的,相邻角钢之间的高度大于蚕扁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底部设有支撑架。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底部焊接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移动轮,所述移动轮上设有刹车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设置的白僵蚕养殖装置,将大棚内地面养殖模式改成了立体养殖模式,设置的若干组叠放于车架上的蚕扁,既可以节省空间,又方便搬运,同时位于小车顶部设置的温度湿度传感器,可以提前设定好所需温度和湿度,一旦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偏离设定值,其控制器便启动相应的加温加湿模式,满足白僵蚕接菌后培养所需的温度和湿度,提高成僵率,大大改善大棚养殖存在的瓶颈,培养出的白僵蚕成品质量优乘,满足药用需求,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值得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前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蚕扁结构示意图。图6位图4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作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的范围。如图1-6所示:一种新型自动控温控湿白僵蚕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位于车架1底部设有移动轮2,所述车架1上设有滑轨6,所述滑轨6通过滑道7固定蚕扁4,所述滑轨6设有若干组,所述蚕扁4通过若干组滑轨6叠放在车架1上,所述蚕扁4为矩形盒体,所述滑道7设置于蚕扁4两侧,所述蚕扁4顶部为敞口结构,所述车架1顶部设有横梁5,位于横梁5上设有显示屏8,所述显示屏8底部连接温度传感器9和湿度传感器10,所述温度传感器9和湿度传感器10设置于顶层蚕扁上部用于探测蚕扁内的温度和湿度。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车架1两侧等间距设有若干组角钢3,位于两侧角钢3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角钢3内侧底部设有滑轨6,所述滑轨6截面呈凹型结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蚕扁4的滑道7对应滑轨6位置设置,所述滑道7呈凸型结构,用于嵌套固定于滑轨6内。作为优选方案,相邻角钢3之间的高度大于蚕扁4的高度。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车架1底部设有支撑架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车架1底部焊接支架12,所述支架12上固定移动轮2,所述移动轮2上设有刹车片。实施例:使用时,根据大棚的高度,设定所需车架的高度,最大程度上利用大棚养殖的空间,本装置设置的车架1,底部设置了移动轮,满足随时随地移动的需求,当需要固定位置时,通过刹车片进行车架1的位置固定,位于车架1两侧等间距设置的若干组角钢3,其角钢3内侧底部设置凹型结构的滑轨6,同时本装置设置的若干组蚕扁4,位于蚕扁4上两侧设置的凸型滑道7,滑轨6和滑道7对应设置,完成若干组蚕扁4叠放在车架1上,用于白僵蚕的养殖,相邻角钢3的高度大于蚕扁4的高度,为蚕扁4的收放提供了空间,同时为白僵蚕的养殖提供了空间,位于车架1顶部设置的衡梁5上,固定了显示屏8,该显示屏8底部连接了温度传感器9和湿度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9和湿度传感器10可以采用一体式,例如:开普森PT100的A级0.1精度型号的温湿度传感器,这样可以节约制造成本,用于感应蚕扁4内白僵蚕的温度湿度,为白僵蚕的养殖提供精确控温控湿条件,一旦显示屏8上显示的温度和湿度偏离设定值,即可启动相应的温度湿度控制系统,确保大棚内的温度湿度满足白僵蚕接菌后的养殖条件;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可移动车架1以及若干组叠放的蚕扁4,最大程度上利用了大棚内养殖的空间,同时通过温度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控蚕扁4内白僵蚕养殖的温度湿度条件,为白僵蚕提供最优养殖条件,极大提高了成僵率,白僵蚕成品质量上乘优等,满足白僵蚕药用市场,具备更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值得推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自动控温控湿白僵蚕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位于车架(1)底部设有移动轮(2),所述车架(1)上设有滑轨(6),所述滑轨(6)通过滑道(7)固定蚕扁(4),所述滑轨(6)设有若干组,所述蚕扁(4)通过若干组滑轨(6)叠放在车架(1)上,所述蚕扁(4)为矩形盒体,所述滑道(7)设置于蚕扁(4)两侧,所述蚕扁(4)顶部为敞口结构,所述车架(1)顶部设有横梁(5),位于横梁(5)上设有显示屏(8),所述显示屏(8)底部连接温度传感器(9)和湿度传感器(10),所述温度传感器(9)和湿度传感器(10)设置于顶层蚕扁上部用于探测蚕扁内的温度和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动控温控湿白僵蚕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位于车架(1)底部设有移动轮(2),所述车架(1)上设有滑轨(6),所述滑轨(6)通过滑道(7)固定蚕扁(4),所述滑轨(6)设有若干组,所述蚕扁(4)通过若干组滑轨(6)叠放在车架(1)上,所述蚕扁(4)为矩形盒体,所述滑道(7)设置于蚕扁(4)两侧,所述蚕扁(4)顶部为敞口结构,所述车架(1)顶部设有横梁(5),位于横梁(5)上设有显示屏(8),所述显示屏(8)底部连接温度传感器(9)和湿度传感器(10),所述温度传感器(9)和湿度传感器(10)设置于顶层蚕扁上部用于探测蚕扁内的温度和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自动控温控湿白僵蚕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两侧等间距设有若干组角钢(3),位于两侧角钢(3)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辉陈静赖晓芳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市振北桑蚕养殖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