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甘蔗黄化苗调控试验的叶面肥喷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6144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23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甘蔗试验施肥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甘蔗黄化苗调控试验的叶面肥喷施装置,包括水箱,所述水箱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水箱相连通的药水箱和清水箱,所述清水箱和药水箱底部皆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水箱内部且与水箱相连通的出料口,所述水箱和药水箱、清水箱之间皆连接有阀门,所述水箱内部底端的一侧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水管。通过设置在水箱顶部两侧设置有与水箱相连通的清水箱和药水箱,通过调节阀门,浓度过高,打开清水箱底部的阀门,使清水对水箱内部的浓度进行稀释,浓度过低,打开药水箱底部的阀门,使药水提高水箱内部药水的浓度,能够对水箱内部药水的浓度进行及时的调整,方便进行浓度对比试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甘蔗黄化苗调控试验的叶面肥喷施装置
本技术属于甘蔗试验施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甘蔗黄化苗调控试验的叶面肥喷施装置。
技术介绍
甘蔗黄化苗是指宿根甘蔗在生长过程中,特别是在苗期叶片容易出现褪绿变黄甚至发白的症状,不仅影响甘蔗正常生长发育,还造成蔗茎减产和品质下降,给蔗农和糖厂带来经济损失。在开展黄化苗调控试验时,科研人员通过喷施叶面肥来使黄化苗复绿,通常需要喷施不同浓度的叶面肥来做对比试验,以寻求最佳调控方案,一般喷施一种浓度后,再配制另外一种浓度的肥料装入喷雾器后,重新喷施,操作繁琐,工作效率低;同时,针对不同对比试验区,还需精准控制喷施范围,减少误差;此外,目前选用的为普通喷雾器,不便调节喷施压力,工作效率低。现有的叶面肥喷施装置在使用时不能随时的调节浓度,操作繁琐、效率低,且现有的叶面肥喷施装置在使用的时候无法很好的调节喷施的压力和喷施装置的喷施范围,导致现有的叶面肥喷施装置适用性大大的降低,操作起来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甘蔗黄化苗调控试验的叶面肥喷施装置,从而解决现有的叶面喷施装置在使用使不方便调节浓度、喷施压力和喷施范围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甘蔗黄化苗调控试验的叶面肥喷施装置,包括水箱,所述水箱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水箱相连通的药水箱和清水箱,所述清水箱和药水箱底部皆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水箱内部且与水箱相连通的出料口,所述水箱和药水箱、清水箱之间皆连接有阀门,所述水箱内部底端的一侧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水管,所述水箱内部底端的一侧设置有与水管相配合的水泵,所述水管外侧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压紧结构,所述水管的末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喷头,所述喷头内部设置固定设置有与水管相配合的梯形板,所述梯形板和喷头之间设置有通孔,所述压紧结构包括固定板、调节板和丝杆,所述调节板和固定板分别位于水管的顶部和底部,所述调节板顶部两端设置有贯穿调节板且延伸至固定板内部的两组丝杆。优选地,所述清水箱和药水箱顶部的一侧皆固定设置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进水口,所述清水箱和药水箱内部皆设置有浮标,所述清水箱和药水箱的外侧皆设置有与浮标相配合的透明标尺。优选地,所述水箱一侧的顶部设置有与水箱相连通的通管,且通管顶部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管盖。优选地,所述水箱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槽,所述槽内部设置有与水泵电性连接的蓄电池。优选地,所述清水箱和药水箱底部皆固定设置有与水箱相连接的支撑架,所述水箱一端的两侧设置有背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设置在水箱顶部两侧设置有与水箱相连通的清水箱和药水箱,通过调节阀门,浓度过高,打开清水箱底部的阀门,使清水对水箱内部的浓度进行稀释,浓度过低,打开药水箱底部的阀门,使药水提高水箱内部药水的浓度,能够对水箱内部药水的浓度进行及时的调整,方便进行浓度对比试验,操作起来较为方便。2、通过设置在水管外侧的压紧结构,若水管喷施药水的压力过小时,转动两组丝杆,进而两组丝杆带动调节板向固定板方向进行移动,进而调节板可以在与固定板的配合下对水管进行一定程度的挤压,进而可以达到控制喷施药水的压力大小。3、通过水管末端与其螺纹连接的喷头,且喷头内部固定设置有梯形块,通过旋转喷头,使喷头内部的梯形板做靠近或者远离水管的运动,当梯形板与水管末端距离较近时,水管末端喷施出的药水在梯形板的作用下,使喷施出药水通过通孔的范围扩大,反之减小,操作起来较为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甘蔗黄化苗调控试验的叶面肥喷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甘蔗黄化苗调控试验的叶面肥喷施装置的喷嘴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甘蔗黄化苗调控试验的叶面肥喷施装置的压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甘蔗黄化苗调控试验的叶面肥喷施装置的侧视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水箱,2-药水箱,3-清水箱,4-出料口,5-透明标尺,6-浮标,7-进水口,8-阀门,9-通管,10-蓄电池,11-水泵,12-水管,13-压紧结构,14-固定板,15-调节板,16-丝杆,17-喷头,18-梯形板,19-通孔,20-槽,21-支撑架,22-背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甘蔗黄化苗调控试验的叶面肥喷施装置,包括水箱1,所述水箱1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水箱1相连通的药水箱2和清水箱3,所述清水箱3和药水箱2底部皆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水箱1内部且与水箱1相连通的出料口4,所述水箱1和药水箱2、清水箱3之间皆连接有阀门8,所述水箱1内部底端的一侧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水管12,所述水箱1内部底端的一侧设置有与水管12相配合的水泵11,所述水管12外侧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压紧结构13,所述水管12的末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喷头17,所述喷头17内部设置固定设置有与水管12相配合的梯形板18,所述梯形板18和喷头17之间设置有通孔19,所述压紧结构包括固定板、调节板和丝杆,所述调节板和固定板分别位于水管的顶部和底部,所述调节板顶部两端设置有贯穿调节板且延伸至固定板内部的两组丝杆。使用时,通过调节清水箱3、药水箱2与水箱1之间的阀门8,可以对水箱1内部药水的浓度进行随时调节,调节浓度后的药水在水泵11的作用下通过水管12排出水箱1外,若需要对喷施出去的药水进行调节压力大小,此时,只需要转动两组丝杆16,两组丝杆16带动调节板15向固定板14的方向进行靠近,进而可以对水管12进行挤压,可以调整喷施压力,通过水管12末端与其螺纹连接的喷头17,且喷头17内部固定设置有梯形板18,通过旋转喷头17,使喷头17内部的梯形块做靠近或者远离水管12末端的运动,当梯形板18与水管12末端距离较近时,水管12末端喷施出的药水在梯形板18的作用下,使喷施出药水通过通孔19的范围扩大,反之减小,操作起来较为方便。通过打开药水箱2和清水箱3与水箱1之间连接的阀门8时,可以对水箱1内部的药水混合液进行调节浓度,通过转动两组丝杆16,可以带动调节板15挤压水管12,进而可以调节水管喷施的压力大小,通过设置梯形板18,当梯形板18靠近水管12的末端时,水管12末端喷施出的药水范围变大,反之变小。结合图1,所述清水箱3和药水箱2顶部的一侧皆固定设置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进水口7,所述清水箱3和药水箱2内部皆设置有浮标6,所述清水箱3和药水箱2的外侧皆设置有与浮标6相配合的透明标尺5。通过设置进水口7,可以对药水箱2和清水箱3内部进行添加药水和清水,设置浮标6和透明标尺5,方便观察药水箱2和清水箱3内部的液体的高度,且方便记录数据。如图1,所述水箱1一侧的顶部设置有与水箱1相连通的通管9,且通管9顶部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管盖。通过设置通管9,方便对水箱1内部通入药水混合液。如图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甘蔗黄化苗调控试验的叶面肥喷施装置,包括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水箱相连通的药水箱和清水箱,所述清水箱和药水箱底部皆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水箱内部且与水箱相连通的出料口,所述水箱和药水箱、清水箱之间皆连接有阀门,所述水箱内部底端的一侧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水管,所述水箱内部底端的一侧设置有与水管相配合的水泵,所述水管外侧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压紧结构,所述水管的末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喷头,所述喷头内部设置固定设置有与水管相配合的梯形板,所述梯形板和喷头之间设置有通孔;/n所述压紧结构包括固定板、调节板和丝杆,所述调节板和固定板分别位于水管的顶部和底部,所述调节板顶部两端设置有贯穿调节板且延伸至固定板内部的两组丝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甘蔗黄化苗调控试验的叶面肥喷施装置,包括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水箱相连通的药水箱和清水箱,所述清水箱和药水箱底部皆固定设置有延伸至水箱内部且与水箱相连通的出料口,所述水箱和药水箱、清水箱之间皆连接有阀门,所述水箱内部底端的一侧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水管,所述水箱内部底端的一侧设置有与水管相配合的水泵,所述水管外侧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压紧结构,所述水管的末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喷头,所述喷头内部设置固定设置有与水管相配合的梯形板,所述梯形板和喷头之间设置有通孔;
所述压紧结构包括固定板、调节板和丝杆,所述调节板和固定板分别位于水管的顶部和底部,所述调节板顶部两端设置有贯穿调节板且延伸至固定板内部的两组丝杆。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基于甘蔗黄化苗调控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明邓宇驰罗霆黄杏丘立杭闫海峰周忠凤周慧文陈荣发范业赓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