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5891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59
一种热管理组件,包括阀组件和换热芯体,换热芯体与阀组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阀组件还包括传感器,传感器与电路板电连接,至少部分传感器伸入第三流道,传感器能够检测第三流道内工作介质的温度和/或压力,换热芯体至少包括一个定位部,阀体至少包括一个配合部,定位部与配合部对应配合设置;通过以上结构将传感器、阀组件以及换热芯体集成组装在一起,这样能够有利于相对减少管路和传感器线路的连接,进而有利于简化结构,便于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管理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热管理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在电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电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工作时会产生热量,为保证电池的正常工作,需要对电池进行冷却,利用冷却液冷却是一种较常用的方式。通常的电池冷却系统包括换热器和膨胀阀,液态制冷剂通过膨胀阀的节流作用后进入换热器,换热器一般可采用双流道换热器,内部流动两种流体,两种流体分别为制冷剂和冷却液,两者在换热器中互相隔离并且两者在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使得冷却液冷却,并通过冷却液的循环,对电池进行冷却。通常,换热器和膨胀阀都是单独的零部件,两者都是通过管路等方式连接,这种通过管路连接的方式会使得整个组件重量变重,不利于整个组件的抗振性,进而容易出现连接管断裂等现象;另外,为了系统便于控制,通常还会在换热器的出口管路上会设置传感器以采集换热器出口工作介质的相关参数,然后传感器通过线束与电子膨胀阀的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获取相关参数后根据相应的控制程序来调节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这样就会涉及传感器的机械连接和电连接,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芯体和阀组件,以所述换热芯体为基准,所述阀组件位于所述换热芯体的上方,所述换热芯体与所述阀组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阀组件包括阀体、阀芯、阀口以及电路板,所述阀芯能够相对所述阀口运动进而能够调节所述阀口的开度;所述阀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能够连通,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位于所述阀口的两侧,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流道位于所述阀口的上方,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流道位于所述阀口的下方;所述阀体还包括第三流道,在所述阀体上,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不连通,所述阀组件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7 CN 20192039618271.一种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芯体和阀组件,以所述换热芯体为基准,所述阀组件位于所述换热芯体的上方,所述换热芯体与所述阀组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阀组件包括阀体、阀芯、阀口以及电路板,所述阀芯能够相对所述阀口运动进而能够调节所述阀口的开度;所述阀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能够连通,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位于所述阀口的两侧,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流道位于所述阀口的上方,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流道位于所述阀口的下方;所述阀体还包括第三流道,在所述阀体上,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不连通,所述阀组件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所述传感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至少部分所述传感器伸入所述第三流道,所述传感器能够检测所述第三流道内工作介质的温度和/或压力;所述换热芯体至少包括一个定位部,所述阀体至少包括一个配合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配合部对应配合设置从而限定所述换热芯体和所述阀体的至少部分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体包括两个所述定位部,定义其中一个所述定位部为第一定位部,另一个所述定位部为第二定位部,所述阀体包括两个所述配合部,定义其中一个所述配合部为第一配合部,另一个所述配合部为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间隙配合设置,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间隙配合设置,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厚度,所述第二定位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成形于所述换热芯体的主体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自所述换热芯体的主体部的上表面凸起设置;所述阀体包括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位于所述阀体的两侧,所述第一流道的进口孔成形于所述第一壁面,所述第二流道的出口孔成形于所述第二壁面;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呈孔状,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自所述第二壁面向所述第一壁面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体包括换热主体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换热主体和所述阀组件之间,所述换热主体与所述安装板定位设置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成形于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呈孔状,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自所述安装板的顶面向所述安装板的底面的方向延伸;所述阀体包括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位于所述阀体的两侧,所述第一流道的进口孔成形于所述第一壁面,所述第二流道的出口孔成形于所述第二壁面,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自所述第二壁面向远离所述第二壁面的方向凸起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一配合部围绕所述第二流道的出口孔设置,所述第二配合部围绕所述第三流道的进口孔设置;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配合部插入所述第一定位部并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对应间隙配合设置,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配合部插入所述第二定位部并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对应间隙配合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体包括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和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不相通;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包括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第一孔道和所述第二孔道相连通;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孔道和所述第二孔道之间;阀体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阀体包括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自所述第二壁面向所述第一壁面的方向凹陷设置,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未贯穿所述第一壁面,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