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板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577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摸板构造,包含在一基板表面上依序叠置一触摸传感器、一边框层、一信号导线层以及一保护层;该触摸感应器具有数个感应线迹及仿饰纹图案,各个所述感应线迹的线迹接点形成在基板的边缘部位;该边框层叠设在触摸传感器上的四周边缘区域,并在各个线迹接点的对应位置设有贯穿孔;该信号导线层叠设在边框层上,信号导线层包括数个信号传输线,该些信号传输线被布置在边框层的区域范围内,且各个信号传输线的信号接点分别对应设置于贯穿孔的位置;以及该保护层覆设在信号导线层上面;在信号接点与线迹接点之间的贯穿孔内填入导电胶,使信号接点与线迹接点电性导通,据此避免触摸传感器的ITO导电层受到弯折而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摸板构造
本技术涉及触摸板构造,特别是有关一种可提升生产良率的触摸板构造。
技术介绍
目前配置在显示屏前面使用的触摸板构造,主要是由一透明基板、一触摸传感器以及一信号导线层共同组成,该触摸传感器大都是使用透明的氧化铟锡(ITO)导电膜加工制作成的,触摸传感器含有多个感应线迹,该信号导线层包含多条信号传输线;已知触摸板的制作,大体上是先在该透明基板的四周边缘区域设置一层不透光的边框,再将触摸传感器叠设于该透明基板表面,使感应线迹的接点延伸到该透明基板的边缘,并叠置该边框的上面,然后再和该信号导线层的信号传输线作电性连接;由于该边框的厚度通常有几微米(um)到几十微米(um),因此与该透明基板的表面之间形成高度差,感应线迹的接点延伸到该边框的边缘部位会形成一陡峭的高度差,且由于ITO导电膜厚度很薄又具有硬脆性以及不易延展变形的材料特性,所以该陡峭的高度差很容易造成ITO导电膜的断裂,发生信号传输断路(OPEN)的缺陷,严重减损触摸板的产制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升生产良率的触摸板构造,其借由将触摸传感器平整地设置在基板的表面上,以及将边框层改设在触摸传感器与信号导线层之间,再使信号导线层通过边框层上的导电孔与触摸传感器电性连接,据此避免触摸传感器的ITO导电层受到弯折而破坏。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触摸板构造包含:一基板,为一透明的绝缘板;一触摸传感器,被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表面,其由透明的导电膜制作而成,在所述导电膜上设有数个感应线迹及仿饰纹图案(dummypattern),各个所述感应线迹的线迹接点形成所述基板的边缘部位,所述仿饰纹图案形成在除了所述感应线迹设置区域之外的整个所述导电膜上,所述仿饰纹图案是由彼此不相连接的数个微型区块组成,数个所述微型区块彼此之间借由间隙将彼此分开呈绝缘设置;一边框层,为一不透光的绝缘层,叠设在所述触摸传感器上的四周边缘区域,并在各个所述线迹接点的对应位置设有贯穿孔,所述边框层可由一层或数层叠合的第一绝缘性材料制作而成;一信号导线层,叠设在所述边框层上,所述信号导线层包括数个信号传输线,数个所述信号传输线被布置在所述边框层的区域范围内,且各个所述信号传输线的信号接点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贯穿孔的位置;以及一保护层,其由第二绝缘材料所制成,覆设在所述信号导线层上面;其中,在所述信号接点与所述线迹接点之间的所述贯穿孔内填入导电胶,使所述信号接点与所述线迹接点电性导通,所述导电胶使用与所述边框层相同颜色的不透光导电性材料。其中,所述触摸传感器的导电膜材料选自于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铝(AZO)、氧化锡锑(ATO)或聚乙撑二氧噻吩(PEDOT)材质的薄膜,但实施范围不以前述材料为限。其中,所述仿饰纹图案的微型区块的形状是选自于六角形、三角形、矩形、梯形或圆形之一或由数种形状共同组成,但实施范围不以前述形状为限。其中,所述边框层的不透光的第一绝缘性材料选自于绝缘油墨(Insulatingink)、光阻剂(Photoresist)或聚酯树脂(UP,不饱和聚酯胶粘剂)等;所述边框层的贯穿孔的横截面呈一上大下小的锥状设置。其中,所述信号导线层的材料选自于金、银、铜、铝、钼、或镍的纯金属或合金。其中,所述信号导线层为银浆印刷线。其中,所述保护层的第二绝缘材料选自于光学胶(OCA,OpticallyClearAdhesive)、绝缘油墨、光阻剂、聚酯树脂、硅氧烷(siloxane)或是环氧树脂(Epoxy)、压克力树脂(Acrylic)等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但实施范围不以前述材料为限。此将于下文中进一步阐明本技术的其他功能及技术特征,熟悉本技术的人熟读文中的说明后即可据以实现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构件分离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构件组合的平面图;图3为图2的II-II截面线的侧视剖面图;图4为图1在X部位局部放大的平面图,显示仿饰纹图案的微型区块的分布态样。附图中的符号说明:10  基板;20  触摸传感器;21  感应线迹;21a 线迹接点;25  微型区块;26  间隙;30  边框层;31  贯穿孔;33  导电胶;40  信号导线层;41  信号传输线;42  信号接点;50  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描述的是本技术列举的较佳实施例,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以该些实施例为限,其中,为提供更清楚的描述及更易理解本技术的技术特征,附图内各部分并没有依照其相对尺寸绘图,某些尺寸与其他相关尺度相比已经被夸张;不相关的细节部分也未完全绘出,以求附图的简洁。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摸板构造,其包含依序叠合的基板10、触摸传感器20、边框层30、信号导线层40以及保护层50。其中,该基板10可选用具有优良机械强度的高透光率的薄板,例如各种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酯(PET)或环烯烃共聚合物(COC)等,但实施范围不以前述材料为限;该基板10亦作为触摸板构造的面板(CoverLens)。该触摸传感器20设置在该基板10的上表面,在这个实施例中是以单层构造的电容式触摸传感器为例进行说明,详如图1所示,该触摸传感器20是使用高透光率导电膜制作而成,例如氧化铟锡(ITO),在该导电膜上设有数条感应线迹21,每一条感应线迹21的上端部位具有一线迹接点21a,且该线迹接点21a形成基板10的边缘部位;另在该导电膜上设有仿饰纹图案,该仿饰纹图案形成在除了前述感应线迹21设置区域之外的整个导电膜上,如图4所示,该仿饰纹图案由彼此不相连接的数个微型区块25组成,该些微型区块25彼此之间借由间隙26将彼此分开呈绝缘设置,该间隙26的宽度最好在25μm以上,可确保绝缘间隔效能,该微型区块的形状是选自于六角形、三角形、矩形、梯形或圆形之一或由数种形状共同组成,但实施范围不以前述形状为限;该仿饰纹图案的设置可增进整体导电层的透光均匀度,提升该触摸传感器20的瞻视性。该边框层30为一不透光的绝缘层,其可由一层或数层叠合的绝缘性材料制作而成,可使用绝缘油墨或是光阻剂等绝缘性材料制作,边框层30被叠设在前述触摸传感器20上的四周边缘区域,并在各个线迹接点21a的对应位置分别设有贯穿孔31,最好,该贯穿孔31的横截面呈一上大下小的锥状设置,使贯穿孔的上方具有较大的孔口,以利于将导电胶灌注至孔中的操作。该信号导线层40为一种低电阻率的电导线材料,例如是铜材质的导线材料;该信号导线层40被叠设在前述边框层30之上,其包含数条信号传输线41,该些信号传输线41皆被布置在该边框层30的区域范围内,且各条信号传输线的信号接点42分别对应设置于前述贯穿孔31的位置;其中,如图3所示,在信号接点42与线迹接点21a之间的贯穿孔31内可灌注填入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摸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基板,为一透明的绝缘板;/n一触摸传感器,被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表面,其由透明的导电膜制作而成,在所述导电膜上设有数个感应线迹及仿饰纹图案,各个所述感应线迹的线迹接点形成所述基板的边缘部位,所述仿饰纹图案形成在除了所述感应线迹设置区域之外的整个所述导电膜上,所述仿饰纹图案是由彼此不相连接的数个微型区块组成,数个所述微型区块彼此之间借由间隙将彼此分开呈绝缘设置;/n一边框层,为一不透光的绝缘层,叠设在所述触摸传感器上的四周边缘区域,并在各个所述线迹接点的对应位置设有贯穿孔,所述边框层由一层或数层叠合的第一绝缘性材料制作而成;/n一信号导线层,叠设在所述边框层上,所述信号导线层包括数个信号传输线,数个所述信号传输线被布置在所述边框层的区域范围内,且各个所述信号传输线的信号接点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贯穿孔的位置;以及/n一保护层,其由第二绝缘材料所制成,覆设在所述信号导线层的上面;其中,在所述信号接点与所述线迹接点之间的所述贯穿孔内填入导电胶,使所述信号接点与所述线迹接点电性导通,所述导电胶使用与所述边框层相同颜色的不透光导电性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摸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板,为一透明的绝缘板;
一触摸传感器,被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表面,其由透明的导电膜制作而成,在所述导电膜上设有数个感应线迹及仿饰纹图案,各个所述感应线迹的线迹接点形成所述基板的边缘部位,所述仿饰纹图案形成在除了所述感应线迹设置区域之外的整个所述导电膜上,所述仿饰纹图案是由彼此不相连接的数个微型区块组成,数个所述微型区块彼此之间借由间隙将彼此分开呈绝缘设置;
一边框层,为一不透光的绝缘层,叠设在所述触摸传感器上的四周边缘区域,并在各个所述线迹接点的对应位置设有贯穿孔,所述边框层由一层或数层叠合的第一绝缘性材料制作而成;
一信号导线层,叠设在所述边框层上,所述信号导线层包括数个信号传输线,数个所述信号传输线被布置在所述边框层的区域范围内,且各个所述信号传输线的信号接点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贯穿孔的位置;以及
一保护层,其由第二绝缘材料所制成,覆设在所述信号导线层的上面;其中,在所述信号接点与所述线迹接点之间的所述贯穿孔内填入导电胶,使所述信号接点与所述线迹接点电性导通,所述导电胶使用与所述边框层相同颜色的不透光导电性材料。


2.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志强林孟癸林青峰陈秋雯黄军豪
申请(专利权)人:洋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