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灵敏的温度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575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应灵敏的温度控制器,包括调节阀盖、连接座、温包、阀杆组件、透气组件,透气组件包括设在调节阀盖外壁上的若干透气孔、套设在温包外壁上的感温金属套,透气孔内设有空气过滤网,调节阀盖内侧壁顶部设有接触面,温包顶部设有环状接触部,环状接触部的顶部与接触面底部抵接,调节阀盖的外侧设有防溅水组件,空气通过设在调节阀盖上的透气孔进入到调节阀盖内腔中,通过感温金属套将空气中的温度均匀地传递到温包的外壁上,使温包能够快速对室内的温度变化做出反应,通过空气过滤网可以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环状接触部与接触面之间的接触采用线接触的方式,提高定位精度,防溅水组件可以防止水渍通过透气孔流到调节阀盖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灵敏的温度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室内温度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反应灵敏的温度控制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温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冬天暖气取暖,夏天空调降温,这些取暖和降温的设备都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但是随着能源的不断消耗,能源危机问题不断的显现,于是人们设计出一种应用于管道输送中的温度控制器,目前,市场上的恒温控制器通常包括内部设有温包的调节阀盖、通过螺纹连接在调节阀盖底部的连接座、设置在连接座内用与连接温包与调节阀的阀杆组件,使用时,通过转动调节阀盖,使温控阀控制器设定一个温度,通过温控阀控制器的温包来感应室内的温度,以及温包的热胀冷缩使阀杆组件来控制对调节阀的开闭程度,使室内温度与温控阀控制器设定温度相一致,达到温度调节的目的。由于现有的温包通常都设置在调节阀盖内,温包无法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使其无法对外界的温度及时做出精确的感应,热胀冷缩的反应慢,导致阀杆组件无法及时得到温包的反馈,使阀杆对调节阀的调整速度慢,并且由于温包与调节阀盖之间通常为面接触,因此,温包的定位精度不高,不能够精确的控制室内的温度,由此有必要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馈速度快并且能够准确控制温度的反应灵敏的温度控制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反应灵敏的温度控制器,包括调节阀盖、通过螺纹与调节阀盖连接的连接座、设置在调节阀盖内腔顶部的温包、设置在连接座中的阀杆组件,所述调节阀盖上设置有用于使温包与空气接触的透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组件包括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在调节阀盖外壁上并且与调节阀盖内腔顶部连通的透气孔、套设在温包外侧壁上的感温金属套,所述透气孔内设置有空气过滤网,所述调节阀盖内侧壁顶部水平设置有接触面,所述温包顶部设置有纵向截面呈半圆形的环状接触部,所述环状接触部的顶部与接触面抵接,所述调节阀盖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水渍进入透气孔的防溅水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空气通过设置在调节阀盖上的透气孔进入到调节阀盖内腔中,空气中的温度传递到感温金属套外侧壁上,通过感温金属套将温度均匀地传递到温包的外壁上,使温包可以快速并且均匀地受到空气中温度的影响,而产生热胀冷缩,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温包能够快速对室内的温度变化做出反应,并且及时发生变化,通过阀杆组件对调节阀做出调整,使室内温度达到预设值,设置在透气孔中的空气过滤网可以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避免因空气进入调节阀盖内部,依附在温包和感温金属套外壁上,使温包与感温金属套对空气中温度的感应受到阻碍,导致温包与感温金属套无法快速的对空气温度变化做出反应的现象发生,通过环状接触部与接触面底部的抵接,使两者之间的接触采用线接触的方式,因此定位较为准确,能够使调节温度的精度较高,通过设置在调节阀盖外侧壁上的防溅水组件可以防止溅射到调节阀盖外壁上的水渍通过透气孔流到调节阀盖内部,水渍内的温度传递到温包中,导致温包对室温做出错误反应的现象发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高了产品的工作效率与控制精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溅水组件包括套设在调节阀盖外侧壁上部的防水罩,所述防水罩的底部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通气孔,所述透气孔设置在防水罩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设置在调节阀盖外侧壁上的防水罩可以起到遮挡透气孔的作用,外部空气可以从设置在其底部的通气孔中进入其内部在通过透气孔进入调节阀盖内,水渍溅射到防水罩外壁上后,沿着防水罩外壁滑落,由于通气孔是设置在防水罩底部,在重力的作用下水渍无法通过通气孔逆流而上进入防水罩,通过这样的方式,避免因水渍通过透气孔进入到调节阀盖内而导致温包无法对室温做出正确反馈的现象发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高了产品的控制精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阀盖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两条分别设置在透气孔上方和下方的环状卡槽,所述防水罩的底部和顶部分别插设在两条环状卡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将防水罩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插设在两条环状卡槽中,可以避免因防水罩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使防水罩与调节阀盖外壁的连接不再紧密,导致水渍通过防水罩与调节阀盖外壁之间的缝隙流入防水罩内部,并且通过透气孔流入调节阀盖内的现象发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了产品工作时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罩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为倾斜设置并且靠近调节阀盖的一端高于另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通过倾斜设置在防水罩侧壁上的若干通孔,可以使防水罩内部空气与防水罩外部空气的交换速度加快,并且通过将通孔倾斜设置,可以避免水通过通孔进入防水罩内,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了产品的工作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罩底部远离调节阀盖和通气孔的一侧设置有引流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日常使用中,设置在防水罩底部的引流部可以起到阻挡水流的作用,溅射到防水罩外壁上的水渍通防水罩外壁上滑落到引流部上,通过引流部滴落,避免因通过防水罩外壁流落的水滴流到通气孔中,使通气孔发生堵塞,防水罩内部空气与防水罩外部空气的交换速度减缓,导致温包无法及时感应到空气温度变化的现象发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了产品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表示为:1-调节阀盖、2-连接座、3-温包、4-阀杆组件、5-透气孔、6-感温金属套、7-空气过滤网、8-接触面、9-环状接触部、10-防水罩、11-通气孔、12-环状卡槽、13-通孔、14-引流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灵敏的温度控制器,包括调节阀盖1、通过螺纹与调节阀盖1连接的连接座2、设置在调节阀盖1内腔顶部的温包3、设置在连接座2中的阀杆组件4,所述调节阀盖1上设置有用于使温包3与空气接触的透气组件,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透气组件包括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在调节阀盖1外壁上并且与调节阀盖1内腔顶部连通的透气孔5、套设在温包3外侧壁上的感温金属套6,所述透气孔5内设置有空气过滤网7,所述调节阀盖1内侧壁顶部水平设置有接触面8,所述温包3顶部设置有纵向截面呈半圆形的环状接触部9,所述环状接触部9的顶部与接触面8抵接,所述调节阀盖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应灵敏的温度控制器,包括调节阀盖(1)、通过螺纹与调节阀盖(1)连接的连接座(2)、设置在调节阀盖(1)内腔顶部的温包(3)、设置在连接座(2)中的阀杆组件(4),所述调节阀盖(1)上设置有用于使温包(3)与空气接触的透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组件包括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在调节阀盖(1)外壁上并且与调节阀盖(1)内腔顶部连通的透气孔(5)、套设在温包(3)外侧壁上的感温金属套(6),所述透气孔(5)内设置有空气过滤网(7),所述调节阀盖(1)内侧壁顶部水平设置有接触面(8),所述温包(3)顶部设置有纵向截面呈半圆形的环状接触部(9),所述环状接触部(9)的顶部与接触面(8)抵接,所述调节阀盖(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水渍进入透气孔(5)的防溅水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灵敏的温度控制器,包括调节阀盖(1)、通过螺纹与调节阀盖(1)连接的连接座(2)、设置在调节阀盖(1)内腔顶部的温包(3)、设置在连接座(2)中的阀杆组件(4),所述调节阀盖(1)上设置有用于使温包(3)与空气接触的透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组件包括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在调节阀盖(1)外壁上并且与调节阀盖(1)内腔顶部连通的透气孔(5)、套设在温包(3)外侧壁上的感温金属套(6),所述透气孔(5)内设置有空气过滤网(7),所述调节阀盖(1)内侧壁顶部水平设置有接触面(8),所述温包(3)顶部设置有纵向截面呈半圆形的环状接触部(9),所述环状接触部(9)的顶部与接触面(8)抵接,所述调节阀盖(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水渍进入透气孔(5)的防溅水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灵敏的温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溅水组件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良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亿康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