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陡坡填方路堤边坡侧向位移观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5455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陡坡填方路堤边坡侧向位移观测装置,包括底座和多组定位组件,多组所述定位组件竖向排列于所述底座上方,且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有支撑所述定位组件的承托架,多组所述定位组件内侧均设置有移动杆;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横向延伸的滑套。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现有设备容易堵塞卡死的滑槽式移动结构设置为密封滑套结构,通过筒状滑套支撑移动杆以及观测板作为辅助监测设备,以避免边坡变形以及施工所产生的土石堵塞滑动部位,从而确保观测板跟随边坡变形位置进行移动,提高监测准确性,且可根据所需监测高度调整观测板数量以及高度,同时可将设备拆卸折叠以缩小运输体积,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陡坡填方路堤边坡侧向位移观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陡坡填方路堤边坡侧向位移观测装置。
技术介绍
边坡失稳塌滑是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随着道路建设以及其他建筑工程向山区延伸和发展,填方路堤边坡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边坡侧向位移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为施工开展提供及时的填方区域反馈信息,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及时进行观测预警,监测边坡的位移、变形以及发展趋势,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所使用的陡坡填方路堤侧向位移观测设备是在边坡侧面设置可滑移的定位结构,通过滑槽支撑定位结构在边坡变形时产生移动,从而反映边坡侧向位移距离,由于设备布置于室外施工环境中,直接暴露的滑槽结构会被施工区域以及边坡的土石等杂物填充堵塞,造成定位结构移动不畅,从而无法准确反映边坡位移距离,且设备体积较大,结构复杂,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陡坡填方路堤边坡侧向位移观测装置,将现有设备容易堵塞卡死的滑槽式移动结构设置为密封滑套结构,通过筒状滑套支撑移动杆以及观测板作为辅助监测设备,以避免边坡变形以及施工所产生的土石堵塞滑动部位,从而确保观测板跟随边坡变形位置进行移动,提高监测准确性,且可根据所需监测高度调整观测板数量以及高度,同时可将设备拆卸折叠以缩小运输体积,实用性强,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陡坡填方路堤边坡侧向位移观测装置,包括底座和多组定位组件,多组所述定位组件竖向排列于所述底座上方,且所述底座顶部设置有支撑所述定位组件的承托架,多组所述定位组件内侧均设置有移动杆;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横向延伸的滑套,该滑套中部外侧固定有辅助块,所述辅助块设置于所述承托架中部,所述移动杆横向贯穿所述滑套,且所述移动杆与所述滑套滑动配合,所述移动杆远离所述定位组件一端设置有观测板,且所述移动杆另一端设置有握把。采用上述一种陡坡填方路堤边坡侧向位移观测装置,在使用时,将所述底座通过锚地杆固定于边坡待监测位置,通过将移动杆端部的观测板抵紧于边坡侧面所需监测区域,当边坡产生侧向位移时,边坡与观测板相接处推动其所对应的观测板以及移动杆向位移方向移动,从而通过观测板对边坡移动距离进行反映;需要调整观测板高度以及数量时,将所需调整的观测板所对应位置的所述手拧螺栓从安装孔内拆除,以在导向槽的支撑下调整定位组件以及移动杆的整体高度,通过手拧螺栓与不同位置的安装孔相接,以通过手拧螺栓将定位组件固定于不同高度的承托架上,从而对承托架上所设置的定位组件数量以及高度进行调整,实现观测板位置高度以及数量的调整过程。作为优选,所述滑套中心通孔与所述移动杆纵截面均为矩形,且所述移动杆外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长度刻度。作为优选,所述承托架为开口朝上的U形框架,该承托架内部前后相对侧均纵向延伸有导向槽,所述辅助块前后侧分别延伸到两组所述导向槽内,且所述辅助块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作为优选,所述承托架前后侧均竖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安装孔,且对应所述定位组件的若干所述安装孔内均设置有手拧螺栓,且所述手拧螺栓与所述辅助块螺纹配合。作为优选,所述底座四角均设置有锚地杆,所述锚地杆顶部设置有螺柱,该螺柱与所述底座螺纹配合,且所述锚地杆底端为尖头结构。作为优选,所述承托架底部铰接于所述底座顶部,且所述承托架底部远离所述观测板一侧设置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中部竖向设置有固定螺栓,且所述限位片通过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底座相接。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将现有设备容易堵塞卡死的滑槽式移动结构设置为密封滑套结构,通过筒状滑套支撑移动杆以及观测板作为辅助监测设备,以避免边坡变形以及施工所产生的土石堵塞滑动部位,从而确保观测板跟随边坡变形位置进行移动,提高监测准确性,且可根据所需监测高度调整观测板数量以及高度,同时可将设备拆卸折叠以缩小运输体积,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承托架的俯视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定位组件的内部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承托架的折叠状态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底座;101、锚地杆;2、承托架;201、手拧螺栓;202、安装孔;203、导向槽;204、限位片;204a、固定螺栓;3、定位组件;301、滑套;302、辅助块;4、移动杆;401、观测板;402、握把。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陡坡填方路堤边坡侧向位移观测装置,包括底座1和多组定位组件3,多组定位组件3竖向排列于底座1上方,且底座1顶部设置有支撑定位组件3的承托架2,多组定位组件3内侧均设置有移动杆4。定位组件3包括横向延伸的滑套301,该滑套301中部外侧固定有辅助块302,辅助块302设置于承托架2中部,移动杆4横向贯穿滑套301,且移动杆4与滑套301滑动配合,移动杆4远离定位组件3一端设置有观测板401,且移动杆4另一端设置有握把402。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滑套301中心通孔与移动杆4纵截面均为矩形,且移动杆4外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长度刻度,承托架2为开口朝上的U形框架,该承托架2内部前后相对侧均纵向延伸有导向槽203,辅助块302前后侧分别延伸到两组导向槽203内,且辅助块302与导向槽203滑动配合,承托架2前后侧均竖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安装孔202,且对应定位组件3的若干安装孔202内均设置有手拧螺栓201,且手拧螺栓201与辅助块302螺纹配合。底座1四角均设置有锚地杆101,锚地杆101顶部设置有螺柱,该螺柱与底座1螺纹配合,且锚地杆101底端为尖头结构,承托架2底部铰接于底座1顶部,且承托架2底部远离观测板401一侧设置有限位片204,限位片204中部竖向设置有固定螺栓204a,且限位片204通过固定螺栓204a与底座1相接,将限位片204上的固定螺栓204a与底座1拆除,并将承托架2上的多组定位组件3分离,以将承托架2向下转动到水平状态,以实现承托架2的折起收纳过程。采用上述结构,在使用时,将底座1通过锚地杆101固定于边坡待监测位置,通过将移动杆4端部的观测板401抵紧于边坡侧面所需监测区域,当边坡产生侧向位移时,边坡与观测板401相接处推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陡坡填方路堤边坡侧向位移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多组定位组件(3),多组所述定位组件(3)竖向排列于所述底座(1)上方,且所述底座(1)顶部设置有支撑所述定位组件(3)的承托架(2),多组所述定位组件(3)内侧均设置有移动杆(4);/n所述定位组件(3)包括横向延伸的滑套(301),该滑套(301)中部外侧固定有辅助块(302),所述辅助块(302)设置于所述承托架(2)中部,所述移动杆(4)横向贯穿所述滑套(301),且所述移动杆(4)与所述滑套(301)滑动配合,所述移动杆(4)远离所述定位组件(3)一端设置有观测板(401),且所述移动杆(4)另一端设置有握把(4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陡坡填方路堤边坡侧向位移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多组定位组件(3),多组所述定位组件(3)竖向排列于所述底座(1)上方,且所述底座(1)顶部设置有支撑所述定位组件(3)的承托架(2),多组所述定位组件(3)内侧均设置有移动杆(4);
所述定位组件(3)包括横向延伸的滑套(301),该滑套(301)中部外侧固定有辅助块(302),所述辅助块(302)设置于所述承托架(2)中部,所述移动杆(4)横向贯穿所述滑套(301),且所述移动杆(4)与所述滑套(301)滑动配合,所述移动杆(4)远离所述定位组件(3)一端设置有观测板(401),且所述移动杆(4)另一端设置有握把(4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陡坡填方路堤边坡侧向位移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301)中心通孔与所述移动杆(4)纵截面均为矩形,且所述移动杆(4)外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长度刻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陡坡填方路堤边坡侧向位移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架(2)为开口朝上的U形框架,该承托架(2)内部前后相对侧均纵向延伸有导向槽(2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林尚文高青松孙吉海张文强张虎平李宁陈弘程木星窦鹏飞星胜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