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控一体板、控制系统和机器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5353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驱控一体板、控制系统和机器人,其中驱控一体板包括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和第一基板,所述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控制系统和机器人包括上述的驱控一体板。本方案通过将控制功能与驱动功能设置为一体式结构,能够使控制功能与驱动功能组件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其应用设备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控一体板、控制系统和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控制
,尤其涉及驱控一体板、控制系统和机器人。
技术介绍
机器人是一种集机械、电气、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交叉性技术产品,较为常见的是工业机器人,其可以代替人类执行搬运、装配、上下料、码垛、焊接、喷涂等工作。这些机器人的主要组成至少包括机械本体、减速机、电机、驱动器和控制器,目前市场上常见机器人的控制器和驱动器是相互分立的,需要分别安装,占用的空间大,耗用安装辅料多,且信号传输连接复杂,此外,这种分体设计难以满足窄小空间使用需求。基于上述现状,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驱动器与控制器组合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控一体板、控制系统和机器人,实现驱动功能与控制功能的一体化,使驱动控制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驱控一体板,包括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和第一基板,所述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具体地,通过将控制模块与驱动模块设置于同一块基板上,能够使控制模块与驱动模块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其应用设备小型化。作为可选方案,还包括隔离器件,所述隔离器件设置于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之间。具体地,所述隔离器件用于对所述驱动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进行隔离,避免强电与弱电之间的干扰,进而提高所述驱动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各自的工作可靠性。可选的,所述隔离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可选的,所述隔离器件包覆所述驱动模块和/或所述控制模块。可选的,所述隔离器件是磁耦合器、光耦合器、容性隔离器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基板上开设有隔离开槽,所述隔离开槽位于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之间。具体地,所述隔离开槽在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之间形成空气隔离,使干扰信号在固体和气体两种不同媒介之间切换传递,对干扰信号形成阻碍,进而有助于降低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之间的相互干扰。作为可选方案,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之间设置有多条所述隔离开槽;或者,所述隔离开槽内设置有多块间隔板。具体地,通过设置多条所述隔离开槽或多块间隔板,能够使干扰信号多次在固体与气体媒介之间反复切换,进而提高对干扰信号的阻隔效果。优选的,全部所述隔离开槽平行设置。优选的,全部所述间隔板平行设置。作为可选方案,所述驱动模块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端的边沿设置,所述控制模块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另一端的边沿设置。具体地,通过将所述驱动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于相对远离的两端,有助于降低两者之间的干扰。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驱动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同一侧;或者,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面,所述驱动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面;或者,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部分和第二控制部分,所述第一控制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面,所述第二控制部分和所述驱动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面;或者,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驱动部分和第二驱动部分,所述第一驱动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面,所述第二驱动部分和所述控制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面。具体地,所述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作为发热源,将所述控制模块分为两部分或将所述驱动模块分为两部分,能够使发热源更加分散,有助于避免局部位置过热,进而有效提高驱控一体板的工作可靠性。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部分与所述第二控制部分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部分和/或第二控制部分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部分与所述第二驱动部分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驱动部分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作为可选方案,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低压电源和第一高压电源,且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第一低压电源、所述第一高压电源和所述驱动模块依次相邻设置,或者,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第一低压电源、所述驱动模块和所述第一高压电源依次相邻设置。作为可选方案,还包括I/O接口,所述I/O接口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作为可选方案,所述I/O接口设置于所述控制模块远离所述驱动模块的一侧;或者,所述I/O接口设置于所述控制模块靠近所述驱动模块的一侧;或者,所述I/O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低压电源靠近所述驱动模块的一侧。具体地,通过上述设计,一方面能够缩短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I/O接口的连接距离,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之间的空间,且使所述第一低压电源靠近所述控制模块,以及使所述第一高压电源靠近所述驱动模块,进而能够更加高效可靠地对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驱动模块进行供电。可选的,所述隔离器件位于所述第一低压电源与所述第一高压电源之间。可选的,所述隔离开槽位于所述第一低压电源与所述第一高压电源之间。作为可选方案,所述驱动模块与外部的强电电源连接。作为可选方案,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通讯模块,所述第一通讯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和/或驱动模块。具体地,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通讯模块,能够实现所述控制模块与外部设备的远程连接,进而提高该驱控一体板的使用灵活性和适用范围。可选的,所述第一通讯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面或第二面。可选的,所述第一通讯模块位于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讯模块靠近所述控制模块设置。可选的,所述第一通讯模块位于所述第一低压电源与所述第一高压电源之间。可选的,所述第一通讯模块位于所述隔离器件或所述隔离开槽靠近所述控制模块的一侧。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一通讯模块与网络总线连接。作为可选方案,还包括两个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且其中一个所述散热组件位于所述控制模块远离所述驱动模块的一侧,另一个所述散热组件位于所述驱动模块远离所述控制模块的一侧。具体地,通过将所述散热组件设置于两端的外侧,且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驱动模块相邻设置,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作为可选方案,还包括至少一个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基板。具体地,所述散热组件能够对所述控制模块、所述驱动模块进行散热,进而保证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的工作可靠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底板和若干散热翅片,所述散热底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板,所述散热翅片安装于所述散热底板上。可选的,所述散热底板和所述散热翅片设置于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之间。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散热底板与所述驱动模块和/或所述控制模块抵接。具体地,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或驱动模块直接传热连接,能够提高散热效果。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散热底板通过导热硅胶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和/或驱动模块。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安装于所述散热翅片的一侧,并能够驱动所述散热翅片区域的气体流动。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和第一基板,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驱动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和第一基板,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驱动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离器件,所述隔离器件设置于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开设有隔离开槽,所述隔离开槽位于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之间设置有多条所述隔离开槽;
或者,所述隔离开槽内设置有多块间隔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端的边沿设置,所述控制模块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另一端的边沿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驱动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同一侧;
或者,所述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面,所述驱动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面;
或者,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部分和第二控制部分,所述第一控制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面,所述第二控制部分和所述驱动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面;
或者,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驱动部分和第二驱动部分,所述第一驱动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面,所述第二驱动部分和所述控制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低压电源和第一高压电源,且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第一低压电源、所述第一高压电源和所述驱动模块依次相邻设置,或者,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第一低压电源、所述驱动模块和所述第一高压电源依次相邻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I/O接口,所述I/O接口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I/O接口设置于所述控制模块远离所述驱动模块的一侧;或者,所述I/O接口设置于所述控制模块靠近所述驱动模块的一侧;或者,所述I/O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低压电源靠近所述驱动模块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与外部的强电电源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通讯模块,所述第一通讯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和/或所述驱动模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与网络总线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且其中一个所述散热组件位于所述控制模块远离所述驱动模块的一侧,另一个所述散热组件位于所述驱动模块远离所述控制模块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基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底板和若干散热翅片,所述散热底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板,所述散热翅片安装于所述散热底板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底板与所述驱动模块和/或所述控制模块抵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底板通过导热硅胶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和/或所述驱动模块。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安装于所述散热翅片的一侧,并能够驱动所述散热翅片区域的气体流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边沿。


20.根据权利要求11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基板。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底板和若干散热翅片,所述散热底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基板,所述散热翅片安装于所述散热底板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底板与所述驱动模块和/或所述控制模块和/或所述第一通讯模块抵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底板通过导热硅胶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和/或所述驱动模块和/或所述第一通讯模块。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安装于所述散热翅片的一侧,并能够驱动所述散热翅片区域的气体流动。


25.根据权利要求20至24任一项所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边沿。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全电路模块,所述安全电路模块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安全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和/或所述驱动模块。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设置于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之间。


2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一基板贴合,所述第一通讯模块贴合于所述驱动模块的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控制模块贴合于所述第一通讯模块的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2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基板贴合,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并列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基板贴合;
或者,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基板贴合,所述驱动模块贴合于所述控制模块的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或者,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第一基板贴合,所述控制模块贴合于所述驱动模块的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30.一种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是控制功能板,所这第二基板是驱动功能板,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电连接。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叠合设置。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贴合且通过菊花链连接。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离器件,所述隔离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低压电源和第一高压电源,且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一低压电源、所述第一高压电源和所述第二基板依次相邻设置,或者,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一低压电源、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一高压电源依次相邻设置。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驱控一体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I/O接口,所述I/O接口与所述第一基板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金博陈理辉俞春华沙琪刘虹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