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流器系统及其变流器冷却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5350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流器系统及其变流器冷却水系统,其中,变流器冷却水系统包括:冷却水管路、自动排气箱和集气管;冷却水管路位于变流器冷却水系统顶部的最高位置;集气管的集气管进口连接于冷却水管路,且集气管至少进口部分位于冷却水管路的上方,集气管的集气管出口连接于自动排气箱的排气箱进口;当自动排气箱内的气体压力值大于自动排气箱预设的临界压力值时,自动排气箱能够自动排出气体。在本方案中,将集气管连接在变流器冷却水系统顶部最高管路的上方,以便于通过气体的浮力作用,使得流速高的夹带空气能够漂浮至集气管内,以实现了对夹带空气的收集,再将其流入自动排气箱内,从而实现了对变流器冷却水系统的自动排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流器系统及其变流器冷却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流器
,特别涉及一种变流器系统及其变流器冷却水系统。
技术介绍
变流器冷却水系统的排气是变流器冷却水系统维护的必需要求,如果系统内存在大量空气,会导致冷却水系统循环水泵气蚀,流量降低,并且水流中夹杂气泡会导致换热效果降低,严重影响变流器的可靠运行。在现有的自动排气装置中,其适用于内部空间大、结构简单、空气易于聚集的腔体结构中。然而,对于流速很高的变流器水冷却循环系统而言,空气夹杂在冷却水中,使得现有的自动排气装置难以将空气从变流器冷却水系统聚集到排气装置内。因此,现有的自动排气装置不适合于变流器冷却系统的自动排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流器冷却水系统,能够使得流速高的夹带空气能够漂浮至集气管内,以实现了对夹带空气的收集,再将其流入自动排气箱内,从而实现了对变流器冷却水系统的自动排气。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变流器冷却水系统的变流器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流器冷却水系统,包括:冷却水管路、自动排气箱和集气管;所述冷却水管路位于所述变流器冷却水系统顶部的最高位置;所述集气管的集气管进口连接于所述冷却水管路,且所述集气管至少进口部分位于所述冷却水管路的上方,所述集气管的集气管出口连接于所述自动排气箱的排气箱进口;当所述自动排气箱内的气体压力值大于所述自动排气箱预设的临界压力值时,所述自动排气箱能够自动排出气体。优选地,所述集气管的进口部分和中间部分位于所述冷却水管路的上方,所述集气管的出口部分位于所述冷却水管路的下方。优选地,所述进口部分的管径大于所述中间部分和所述出口部分的管径。优选地,所述进口部分的管径与所述冷却水管路的管径相同。优选地,所述自动排气箱包括:箱体、隔板、排气阀和空气压缩机构;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以使得所述箱体的中上部形成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隔板上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排气阀设置于所述箱体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左腔室一侧;所述空气压缩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空气压缩机构的压缩端能够朝所述左腔室的顶部压缩空气;当所述压缩端的压力值大于所述排气阀的临界压力值时,则所述排气阀处于打开状态。优选地,所述自动排气箱的排气箱进口设置于所述箱体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右腔室一侧,排气箱出口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底部。优选地,所述空气压缩机构包括:贯穿且可转动设置于所述隔板下部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左腔室内,第二端位于所述右腔室内;可沿所述左腔室的腔壁上下运动,且与所述连杆机构的第一端相连的活塞;设置于所述右腔室内,且与所述连杆机构的第二端相连的浮球;所述浮球能够随着所述箱体内的液位上下运动,并且还能通过所述连杆机构带动所述活塞作反向的上下运动。优选地,所述活塞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左腔室的横截面形状匹配。优选地,所述连杆机构为二级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长杆和短杆;所述长杆贯穿且可转动设置于所述隔板的下部,所述长杆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左腔室内,第二端位于所述右腔室内,并与所述浮球相连;所述短杆位于所述左腔室内,且所述短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长杆的第一端铰接,第二端垂直连接于所述活塞的底部。优选地,所述长杆绕其中点可转动设置于所述隔板的下部。优选地,所述集气管进口部分的流进方向与所述冷却水管路的流动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优选地,所述冷却水管路为回流管路。优选地,还包括:冷却塔和变流器水冷板;所述冷却水管路连接在所述变流器水冷板的水冷板出口与所述冷却塔的冷却塔进口之间。优选地,还包括:水泵;所述自动排气箱的排气箱出口连接于所述水泵的水泵进口。一种变流器系统,包括:变流器和冷却水系统,所述冷却水系统为如上所述的变流器冷却水系统。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变流器冷却水系统中,将集气管连接在变流器冷却水系统顶部最高管路的上方,以便于通过气体的浮力作用,使得流速高的夹带空气能够漂浮至集气管内,进而实现了对高速循环管路内空气的收集,然后再将其流入自动排气箱内进行自动排气,从而实现了对变流器冷却水系统的自动排气。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变流器系统,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变流器冷却水系统,因此其也就具有相应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照前面说明,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流器冷却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排气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排气箱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冷却塔;2为冷却塔换热器;3为冷却塔散热风机;4为自动排气箱,4.1为排气箱进口,4.2为排气阀,4.3为箱体,4.4为浮球,4.5为连杆机构,4.51为长杆,4.52为短杆,4.6为活塞,4.7为排气箱出口,4.8为通孔,4.9为隔板;5为冷却水管路;6为水泵;7为变流器;8为变流器水冷板;9为集气管,9.1为进口部分,9.2为中间部分,9.3为出口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流器冷却水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冷却水管路5、自动排气箱4和集气管9;冷却水管路5位于所述变流器冷却水系统顶部的最高位置;集气管9的集气管进口连接于冷却水管路5,且集气管9至少进口部分9.1位于冷却水管路5的上方,集气管9的集气管出口连接于自动排气箱4的排气箱进口4.1;当自动排气箱4内的气体压力值大于自动排气箱4预设的临界压力值时,自动排气箱4能够自动排出气体。在本方案中,不难理解的是,将集气管9至少进口部分9.1连接在冷却水管路5的上方,以便于通过气体的浮力作用,使得流速高的夹带空气能够漂浮至集气管9内,以实现对夹带空气的收集;当然,自动排气箱4内具有为被聚集到集气管9内的夹带空气提供吸力的驱动机构,以使得在驱动机构的吸力驱动下,夹带空气经能够从集气管9流进自动排气箱4内;另外,随着变流器冷却水系统的循环进行,自动排气箱4内聚集的空气原来越多,而自动排气箱4内的液位也就越来越低,当自动排气箱4内的气体压力值大于预设的临界压力值时,自动排气箱4能够自动排出空气。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流器冷却水系统中,将集气管连接在变流器冷却水系统顶部最高管路的上方,以便于通过气体的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流器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水管路(5)、自动排气箱(4)和集气管(9);/n所述冷却水管路(5)位于所述变流器冷却水系统顶部的最高位置;所述集气管(9)的集气管进口连接于所述冷却水管路(5),且所述集气管(9)至少进口部分(9.1)位于所述冷却水管路(5)的上方,所述集气管(9)的集气管出口连接于所述自动排气箱(4)的排气箱进口(4.1);当所述自动排气箱(4)内的气体压力值大于所述自动排气箱(4)预设的临界压力值时,所述自动排气箱(4)能够自动排出气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流器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水管路(5)、自动排气箱(4)和集气管(9);
所述冷却水管路(5)位于所述变流器冷却水系统顶部的最高位置;所述集气管(9)的集气管进口连接于所述冷却水管路(5),且所述集气管(9)至少进口部分(9.1)位于所述冷却水管路(5)的上方,所述集气管(9)的集气管出口连接于所述自动排气箱(4)的排气箱进口(4.1);当所述自动排气箱(4)内的气体压力值大于所述自动排气箱(4)预设的临界压力值时,所述自动排气箱(4)能够自动排出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器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管(9)的进口部分(9.1)和中间部分(9.2)位于所述冷却水管路(5)的上方,所述集气管(9)的出口部分(9.3)位于所述冷却水管路(5)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流器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部分(9.1)的管径大于所述中间部分(9.2)和所述出口部分(9.3)的管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流器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部分(9.1)的管径与所述冷却水管路(5)的管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器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排气箱(4)包括:箱体(4.3)、隔板(4.9)、排气阀(4.2)和空气压缩机构;
所述隔板(4.9)设置于所述箱体(4.3)内,以使得所述箱体(4.3)的中上部形成左腔室和右腔室,所述隔板(4.9)上部开设有通孔(4.8);所述排气阀(4.2)设置于所述箱体(4.3)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左腔室一侧;所述空气压缩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4.3)内,所述空气压缩机构的压缩端能够朝所述左腔室的顶部压缩空气;当所述压缩端的压力值大于所述排气阀(4.2)的临界压力值时,则所述排气阀(4.2)处于打开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流器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排气箱(4)的排气箱进口(4.1)设置于所述箱体(4.3)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右腔室一侧,排气箱出口(4.7)设置于所述箱体(4.3)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流器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压缩机构包括:
贯穿且可转动设置于所述隔板(4.9)下部的连杆机构(4.5);所述连杆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宇龙张宾毛康鑫刘清蒋奉兵何维李昆徐江辉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