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隔热结构及全自动换热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506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保温隔热结构及全自动换热机组,属于换热机组技术领域。该保温隔热结构包括板体组件,连接组件和升降支杆。所述板体组件包括第一保温板和第二保温板,所述第一保温板和所述第二保温板均为弧形,且所述第一保温板一侧和所述第二保温板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保温板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沿板,所述第二保温板另一侧设置第二沿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U形卡件限制第一沿板和第二沿板的移动,可将第一保温板和第二保温板固定在一起,使第一保温板和第二保温板的安装更方便,此外,增设弹性件,可支撑U形卡件,可使U形卡件更好的限制第一沿板和第二沿板的移动,设置升降支杆,利于对不同高度的管道进行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温隔热结构及全自动换热机组
本技术涉及换热机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保温隔热结构及全自动换热机组。
技术介绍
换热机组是由换热器、管路、电控柜、阀门等设备组成,换热机组具有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配置齐全,安装方便、高效节能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定。换热机组中的管路表面通常需要设置保温部件,提高管路的保温性能,减小热量的散失,但是,现有的保温部件,不便安装、固定,不利于使用,而且,管路的安装高度不一,现有的保温部件也不便对管路进行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保温隔热结构及全自动换热机组,旨在改善传统保温部件不便安装,不便对管路进行支撑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保温隔热结构,包括板体组件,连接组件和升降支杆。所述板体组件包括第一保温板和第二保温板,所述第一保温板和所述第二保温板均为弧形,且所述第一保温板一侧和所述第二保温板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保温板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沿板,所述第二保温板另一侧设置第二沿板,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个U形卡件,所述第一沿板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沿板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滑槽中心固定有凸块,两个所述U形卡件相对设置于所述凸块的两侧,且两个所述U形卡件均滑动卡接于所述滑槽和所述卡槽槽内,其中,所述U形卡件与所述凸块之间固定有弹性件,所述升降支杆固定在所述第二保温板的表面。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温板内壁和所述第二保温板内壁均安装有阻尼胶条,且所述阻尼胶条内壁刻设有防滑纹。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温板和所述第二保温板均为弧状岩棉板和弧状泡沫塑料板中的任意一种。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沿板和所述第二沿板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垫,且所述密封胶垫两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沿板和所述第二沿板紧密贴合,所述密封胶垫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通槽。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滑槽槽内固定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U形卡件,且所述U形卡件与所述导向杆之间间隙配合。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且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杆表面。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推拉件,所述推拉件包括杆体和板体,所述板体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板体一侧均转动套接于所述杆体表面,且两个所述板体的另一侧分别铰接于两个所述U形卡件。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支杆包括外套管、内滑杆和吸盘,所述外套管固定在所述第二保温板表面,所述内滑杆螺接在所述外套管内,所述吸盘安装于所述内滑杆一端。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吸盘的表面设置有气体流通管,所述气体流通管的内部插接有锥形胶塞。第二方面,本技术另提供一种全自动换热机组,包括上述的保温隔热机构以及换热器主体,所述换热器主体的管接头处连通有管件,所述第一保温板和所述第二保温板均套接在所述管件表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保温隔热结构及全自动换热机组,安装时,将第一保温板和第二保温板套在管道的表面,然后移动U形卡件,使U形卡件套在第一沿板和第二沿板表面,可将第一沿板和第二沿板固定在一起,进而将第一保温板和第二保温板固定在一起,使第一保温板和第二保温板的安装更方便,此外,在U形卡件和凸块之间增设弹性件,可以支撑U形卡件,使U形卡件可以更稳定将第一沿板和第二沿板卡接固定在一起,在第二保温板套表面增设升降支杆,可对第二保温板和管道进行支撑,并且,升降支杆可以支撑第二保温板进行升降,利于对不同高度的管道进行支撑,转动第一保温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保温隔热结构及全自动换热机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板体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沿板和第二沿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推拉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升降支杆结构示意图。图中:100-板体组件;110-第一保温板;111-第一沿板;112-滑槽;113-凸块;120-第二保温板;121-第二沿板;122-卡槽;130-阻尼胶条;140-密封胶垫;300-连接组件;310-U形卡件;320-弹性件;330-导向杆;340-推拉件;341-杆体;342-板体;500-升降支杆;510-外套管;520-内滑杆;530-吸盘;531-气体流通管;532-锥形胶塞;700-换热器主体;710-管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保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板体组件(100),所述板体组件(100)包括第一保温板(110)和第二保温板(120),所述第一保温板(110)和所述第二保温板(120)均为弧形,且所述第一保温板(110)一侧和所述第二保温板(120)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保温板(110)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沿板(111),所述第二保温板(120)另一侧设置第二沿板(121);/n连接组件(300),所述连接组件(300)包括两个U形卡件(310),所述第一沿板(111)表面开设有滑槽(112),所述第二沿板(121)表面开设有卡槽(122),所述滑槽(112)中心固定有凸块(113),两个所述U形卡件(310)相对设置于所述凸块(113)的两侧,且两个所述U形卡件(310)均滑动卡接于所述滑槽(112)和所述卡槽(122)槽内;/n其中,所述U形卡件(310)与所述凸块(113)之间固定有弹性件(320);/n升降支杆(500),所述升降支杆(500)固定在所述第二保温板(120)的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保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体组件(100),所述板体组件(100)包括第一保温板(110)和第二保温板(120),所述第一保温板(110)和所述第二保温板(120)均为弧形,且所述第一保温板(110)一侧和所述第二保温板(120)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保温板(110)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沿板(111),所述第二保温板(120)另一侧设置第二沿板(121);
连接组件(300),所述连接组件(300)包括两个U形卡件(310),所述第一沿板(111)表面开设有滑槽(112),所述第二沿板(121)表面开设有卡槽(122),所述滑槽(112)中心固定有凸块(113),两个所述U形卡件(310)相对设置于所述凸块(113)的两侧,且两个所述U形卡件(310)均滑动卡接于所述滑槽(112)和所述卡槽(122)槽内;
其中,所述U形卡件(310)与所述凸块(113)之间固定有弹性件(320);
升降支杆(500),所述升降支杆(500)固定在所述第二保温板(120)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板(110)内壁和所述第二保温板(120)内壁均安装有阻尼胶条(130),且所述阻尼胶条(130)内壁刻设有防滑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板(110)和所述第二保温板(120)均为弧状岩棉板和弧状泡沫塑料板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沿板(111)和所述第二沿板(121)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垫(140),且所述密封胶垫(140)两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沿板(111)和所述第二沿板(121)紧密贴合,所述密封胶垫(1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秋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凯洲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