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4694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像素驱动电路、至少一第一电路电极、至少一第二电路电极、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至少一第二导电图案及发光二极管元件。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电源线、晶体管及共用线,其中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电源线。至少一第一电路电极电性连接至晶体管的第二端及共用线的至少一者。至少一第二电路电极电性连接至电源线及共用线的至少一者。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的材质与至少一第二导电图案的材质相同,且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的厚度与至少一第二导电图案的厚度具有一差值。发光二极管元件设置于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上,且电性连接至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上述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也被提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光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包括驱动背板及被转置于驱动背板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继承发光二极管的特性,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具有省电、高效率、高亮度及反应时间快等优点。此外,相较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还具有色彩易调校、发光寿命长、无影像烙印等优势。因此,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被视为下一世代的显示技术。然而,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发光二极管元件的转置良率仍需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发光二极管元件的转置良率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发光二极管元件的转置良率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基底、设置于基底上的像素驱动电路、介电层、至少一第一电路电极、至少一第二电路电极、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至少一第二导电图案及发光二极管元件。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电源线、晶体管及共用线,其中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电源线。介电层设置于像素驱动电路上。至少一第一电路电极设置于介电层上,且电性连接至晶体管的第二端及共用线的至少一者。至少一第二电路电极设置于介电层上,且电性连接至电源线及共用线的至少一者。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设置于至少一第一电路电极上,且电性连接至至少一第一电路电极。至少一第二导电图案设置于至少一第二电路电极上,且电性连接至至少一第二电路电极。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的材质与至少一第二导电图案的材质相同,且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的厚度与至少一第二导电图案的厚度具有一差值。发光二极管元件设置于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上,且电性连接至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第一电路电极包括多个第一电路电极,多个第一电路电极分别电性连接至晶体管的第二端及共用线,多个第一电路电极在一方向上具有第一间距;至少一第二电路电极包括电性连接至共用线的一第二电路电极,第二电路电极与电性连接至共用线的一第一电路电极于结构上分离且在所述方向上具有第二间距,且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包括分别设置于多个第一电路电极上的多个第一导电图案;至少一第二导电图案包括设置于第二电路电极上的第二导电图案;电性连接至共用线的第一导电图案与第二导电图案接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性连接至晶体管的第二端的一第一导电图案具有超出一第一电路电极的一延伸部。第一导电图案的延伸部在所述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第二导电图案具有超出一第二电路电极的一延伸部。第二导电图案的延伸部在所述方向上具有第二长度。第二间距小于或等于第一长度与第二长度的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性连接至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的一第一导电图案具有超出一第一电路电极的一延伸部,第一导电图案的延伸部在所述方向上具有一第一长度,且第一间距大于第一长度的两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第一电路电极包括分别电性连接至晶体管的第二端及共用线的多个第一电路电极,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包括分别设置于多个第一电路电极上的多个第一导电图案,发光二极管元件的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分别电性连接至多个第一导电图案,且多个第一导电图案的多个厚度不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5μ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5μm且小于或等于30μm。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驱动背板,驱动背板包括基底、像素驱动电路、介电层、至少一第一电路电极及至少一第二电路电极,像素驱动电路设置于基底上,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电源线、晶体管及共用线,晶体管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及控制端,晶体管的第一端电性连接至电源线,介电层设置于像素驱动电路上,至少一第一电路电极设置于介电层上且电性连接至晶体管的第二端及共用线的至少一者,至少一第二电路电极设置于介电层上且电性连接至电源线及共用线的至少一者;利用一电镀工序于驱动背板的至少一第一电路电极及至少一第二电路电极上分别形成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及至少一第二导电图案,其中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的材质与至少一第二导电图案的材质相同,且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的厚度与至少一第二导电图案的厚度具有一差值;转置一发光二极管元件于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上,且令发光二极管元件电性连接至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利用电镀工序于驱动背板的至少一第一电路电极及至少一第二电路电极上分别形成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及至少一第二导电图案的步骤包括:提供至少一第一信号及至少一第二信号分别至至少一第一电路电极及至少一第二电路电极,其中电镀工序至少包括一第一阶段;于电镀工序的第一阶段,至少一第一信号及至少一第二信号分别包括多个第一脉冲及多个第二脉冲,多个第一脉冲具有一第一周期t1p,每一第一脉冲具有一时间长度t1,多个第二脉冲具有一第二周期t2p,每一第二脉冲信号具有一时间长度t2,T1为电镀工序的第一阶段的时间,且(T1/t1p)·t1≠(T1/t2p)·t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周期t1p与第二周期t2p不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利用电镀工序于驱动背板的至少一第一电路电极及至少一第二电路电极上分别形成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及至少一第二导电图案的步骤更包括:在一第一导电图案与一第二导电图案接触后,电镀工序进入接续第一阶段的第二阶段;于电镀工序的第二阶段,令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实质上相同。附图说明图1A至图1D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的制造流程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像素驱动电路120的电路示意图。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驱动背板100进行电镀工序的过程。图4示出进行电镀工序时施加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像素驱动电路120的信号线L_SEN上的信号V11。图5示出进行电镀工序时施加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像素驱动电路120的共用线L_VSS上的信号V12。图6示出进行电镀工序时施加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像素驱动电路120的电源线L_VDD上的信号V21。图7A至图7E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A的制造流程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像素驱动电路120A的电路示意图。图9示出于进行电镀工序时施加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像素驱动电路120A的电源线L_VDD上的信号V11。图10示出于进行电镀工序时施加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电路电极142上的信号V12。图11示出于进行电镀工序时施加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像素驱动电路120A的共用线L_VSS上的信号V22。图12为图7B的第一电路电极141、第一电路电极142、第二电路电极144、第一导电图案151、第一导电图案152及第二导电图案154的上视示意图。图13为图7C的第一电路电极141、第一电路电极142、第二电路电极144、第一导电图案151、第一导电图案152及第二导电图案154的上视示意图。图14A至图14D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基底;/n一像素驱动电路,设置于该基底上,其中该像素驱动电路包括:/n一电源线;/n一晶体管,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控制端,其中该晶体管的该第一端电性连接至该电源线;以及/n一共用线;/n一介电层,设置于该像素驱动电路上;/n至少一第一电路电极,设置于该介电层上,且电性连接至该晶体管的该第二端及该共用线的至少一者;/n至少一第二电路电极,设置于该介电层上,且电性连接至该电源线及该共用线的至少一者;/n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设置于该至少一第一电路电极上,且电性连接至该至少一第一电路电极;/n至少一第二导电图案,设置于该至少一第二电路电极上,且电性连接至该至少一第二电路电极,其中该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的材质与该至少一第二导电图案的材质相同,且该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的厚度与该至少一第二导电图案的厚度具有一差值;以及/n一发光二极管元件,设置于该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上,且电性连接至该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814 TW 109127648;20200114 US 62/960,846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底;
一像素驱动电路,设置于该基底上,其中该像素驱动电路包括:
一电源线;
一晶体管,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及一控制端,其中该晶体管的该第一端电性连接至该电源线;以及
一共用线;
一介电层,设置于该像素驱动电路上;
至少一第一电路电极,设置于该介电层上,且电性连接至该晶体管的该第二端及该共用线的至少一者;
至少一第二电路电极,设置于该介电层上,且电性连接至该电源线及该共用线的至少一者;
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设置于该至少一第一电路电极上,且电性连接至该至少一第一电路电极;
至少一第二导电图案,设置于该至少一第二电路电极上,且电性连接至该至少一第二电路电极,其中该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的材质与该至少一第二导电图案的材质相同,且该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的厚度与该至少一第二导电图案的厚度具有一差值;以及
一发光二极管元件,设置于该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上,且电性连接至该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电路电极包括多个第一电路电极,该些第一电路电极分别电性连接至该晶体管的该第二端及该共用线,该些第一电路电极在一方向上具有一第一间距;该至少一第二电路电极包括电性连接至该共用线的一第二电路电极,该第二电路电极与电性连接至该共用线的一该第一电路电极于结构上分离且在该方向上具有一第二间距,且该第二间距小于该第一间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导电图案包括分别设置于该些第一电路电极上的多个第一导电图案;该至少一第二导电图案包括设置于该第二电路电极上的一第二导电图案;电性连接至该共用线的该第一导电图案与该第二导电图案接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性连接至该晶体管的该第二端的一该第一导电图案具有超出一该第一电路电极的一延伸部,该第一导电图案的该延伸部在该方向上具有一第一长度,该第二导电图案具有超出该第二电路电极的一延伸部,该第二导电图案的该延伸部在该方向上具有一第二长度,且该第二间距小于或等于该第一长度与该第二长度的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性连接至该第二晶体管的该第二端的一该第一导电图案具有超出一该第一电路电极的一延伸部,该第一导电图案的该延伸部在该方向上具有一第一长度,且该第一间距大于该第一长度的两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电路电极包括分别电性连接至该晶体管的该第二端及该共用线的多个第一电路电极,该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奚鹏博林振祺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