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孔沉渣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4499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桩孔沉渣检测装置,属于建筑施工检测装置;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量效率高、数据准确、工作可靠的的建筑施工检测装置。它包括测量杆和定位座,所述定位座由固定连接底板(9)和顶板(13)的导向套管(12)构成,在该导向套管的两侧各有一块铰接于顶板(13)表面的夹块(6),各夹块(6)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拉绳(5)、各夹块(6)的另一端可穿过开设在导向套管(12)管壁上的窗口(4)而将位于该导向套管中的测量杆(8)抱紧;该测量杆的顶端固定有第二拉绳(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次吊放即可完成沉渣厚度测量,是一种用于检测桩孔沉渣厚度的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桩孔沉渣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桩孔沉渣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桩孔沉渣厚度检测装置;属于建筑施工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钻孔灌注桩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基桩形式之一,其作用是将上部建筑结构的荷载传递到深层的岩石上。桩孔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灌注混凝土后形成的基桩质量。若桩孔底部沉渣过厚,会导致基桩之间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上部建筑结构存在安全隐患。为此,国标和相关规范对桩孔沉渣厚度有明确的要求:当基桩以摩擦力为主时,沉渣允许厚度不得大于100mm;当基桩以端承力为主时,不得大于50mm;对于端承基桩,其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50mm;对于摩擦型基桩不大于150mm。目前,通常采用“测针测饼法”来测量沉渣厚度,如名称为“一种桩基沉渣厚度检测工具(CN110219325A)”的沉渣检测装置:先下放测针,以测得的深度作为孔底深度;再下放测饼,以测得的深度作为沉渣顶面深度,两个数据之差即为沉渣厚度。该方法、装置虽然比较简单,但需两次操作,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不能保证测针垂直插入沉渣,测量数据不准确。为此,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名称为“一种旋挖桩沉渣厚度检测装置(CN109916354A)”的沉渣检测装置,属于“测针测饼法”的改进:将中央位置开设有通孔的浮板套装在探针上,在该探针的两侧设置棘齿、在所述通孔孔壁的两侧设置棘爪,因此可以利用浮板进行定位、利用探针的自重插入沉渣,进而一次操作即可完成沉渣厚度测量。该专利虽然简化了操作,提高了测量效率;但也存在以下缺陷:1)探针在下沉过程中,棘齿与棘爪要发生摩擦,减缓了对沉渣的惯性冲击力,因此不能穿透厚度较大的沉渣而到达孔底、测量数据不准确。2)由于采用了棘爪自锁机构,探针在下沉过程中一旦受到碎石的阻碍而不能穿透沉渣时,则必须将整套装置提升至地面、并对棘爪机构进行解锁后才能再次重新进行测量;因此某种程度上仍然存在操作麻烦、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缺陷。3)一次操作只能检测一个位置的沉渣厚度,若要移动测量位置则需将装置提升至地面进行棘爪解锁,操作麻烦、效率低。4)浮板上的通孔导向长度较短,不能保证探针垂直插入沉渣,测量误差较大。5)棘爪容易被桩孔中的泥浆卡塞,导致其不能正常动作,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量效率高、数据准确、工作可靠的桩孔沉渣检测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测量杆和定位座,所述定位座由固定连接底板和顶板的导向套管构成,在该导向套管的两侧各有一块铰接于顶板表面的夹块,各夹块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拉绳、各夹块的另一端可穿过开设在导向套管管壁上的窗口而将位于该导向套管中的测量杆抱紧;该测量杆的顶端固定有第二拉绳。测量杆上刻画有刻度,该测量杆的下端为倒锥形结构。测量杆为上粗下细的阶梯轴结构,所述刻度位于测量杆的细直径段;在导向套管的下端口处固定有限位环,该限位环的内径大于测量杆的细段直径、但小于测量杆的粗段直径。夹块与测量杆的接触面固定有橡胶垫。底板与顶板之间固定有支撑筋板。在底板以及各支撑筋板上分布有多个过水孔。在导向套管的顶端有通过法兰续接的导向延长管。在导向套管以及导向延长管的管壁上分布有若干泄水孔。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因此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导向套管能够保证测量杆垂直插入沉渣,测量数据准确。2)采用抱块夹紧机构替代传统的棘爪自锁机构,可减少测量杆在下沉过程中的摩擦阻力、提高测量杆对沉渣的惯性冲击力,因此穿透力更强,测量数据更为准确。3)利用杠杆原理、并采用夹块对测量杆进行锁紧,因此即便沉渣中夹杂有碎石也能够通过反复几次提升测量杆的方式将其破碎或撞击开,从而消除了将整套装置提升至地面解锁的麻烦,既降低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测量效率。4)同理,由于利用杠杆原理、并采用夹块对测量杆进行锁紧,因此不必将整套装置提升至地面解锁即可实现移位测量,既降低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测量效率。5)测量杆采用了上粗下细的阶梯轴结构,因此既可增加测量杆的重量、又能减少泥浆和沉渣的阻力,从而增大惯性冲击力。6)在导向套管上开设了若干泄水孔,能够有效减小测量杆在上下运动过程中泥浆对其形成的类似于“柱塞”运动的阻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俯视图。图中:第二拉绳1、导向延长管2、泄水孔3、窗口4、第一拉绳5、夹块6、支撑筋板7、测量杆8、底板9、过水孔10、限位环11、导向套管12、顶板13、销轴14、橡胶垫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定位座由焊接在导向套管12上的底板9和顶板13构成,在导向套管12两侧的管壁上开设有窗口4。导向套管12中有测量杆8,该测量杆的顶部有通过吊环(图中未标示出)固定的第二拉绳1。在导向套管12的两侧各有一套夹紧装置,各所述夹紧装置由固定在顶板13表面的铰座(图中未标示出)、通过销轴14安装在该铰座上的夹块6、固定在该夹块外端(远离导向套管12的一端)的第一拉绳5构成,在该第一拉绳的作用下夹块6的内端(临近导向套管12的一端)可穿过对应的窗口4而将测量杆8抱紧;夹块6内端的形状与测量杆8的表面形状相适应。为了便于直观地读取测量数据,测量杆8上刻画有刻度(图中未标示出);为了减小插入阻力,该测量杆的下端采用倒锥形结构。为了增大测量杆8的惯性冲击力、同时又要减小该测量杆插入沉渣的阻力,测量杆8采用上粗下细的阶梯轴状结构,所述刻度位于测量杆8的细直径段。在极端情况下,为了避免测量杆8从导向套管12的下端脱出,在导向套管12的下端口处焊接有限位环11,该限位环的内径大于测量杆8细段部位的直径、但小于测量杆8粗段部位的直径。为了增加摩擦夹持力,在夹块6与测量杆8的接触面(即所述的内端面)上固定有橡胶垫15。为了增加所述定位座的刚性,在底板9与顶板13之间固定有四块支撑筋板7,各支撑筋板7围绕导向套管12均匀分布。为了减小下降过程中泥浆对本装置形成的阻力、保证定位座水平下沉,同时也为了减轻重量,在底板9以及各支撑筋板7上均分布有多个过水孔10。在测量过程中,为了增大测量杆8对沉渣的冲击力,一般可通过增加测量杆8的提升行程来实现;为了避免测量杆8从导向套管12的顶端脱出,在该导向套管的顶端有通过法兰续接的导向延长管2。为了减小测量杆8在上下运动过程中泥浆对其形成类似于“柱塞”运动的阻力,在导向套管12的管壁上、以及导向延长管2的管壁上分布有若干泄水孔3。使用时,利用两根第一拉绳5将定位座以及位于导向套管中的测量杆8(该测量杆由两个夹块6抱紧)吊放至桩孔底部,通过两根第一拉绳5将定位座调整至水平;然后松弛两根第一拉绳5,两夹块6也随即松开测量杆8;通过第二拉绳1将测量杆8提升至一定高度,然后松开第二拉绳1,让测量杆8沿导向套管12自由落下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桩孔沉渣检测装置,包括测量杆和定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由固定连接底板(9)和顶板(13)的导向套管(12)构成,在该导向套管的两侧各有一块铰接于顶板(13)表面的夹块(6),各夹块(6)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拉绳(5)、各夹块(6)的另一端可穿过开设在导向套管(12)管壁上的窗口(4)而将位于该导向套管中的测量杆(8)抱紧;该测量杆的顶端固定有第二拉绳(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孔沉渣检测装置,包括测量杆和定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由固定连接底板(9)和顶板(13)的导向套管(12)构成,在该导向套管的两侧各有一块铰接于顶板(13)表面的夹块(6),各夹块(6)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拉绳(5)、各夹块(6)的另一端可穿过开设在导向套管(12)管壁上的窗口(4)而将位于该导向套管中的测量杆(8)抱紧;该测量杆的顶端固定有第二拉绳(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孔沉渣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测量杆(8)上刻画有刻度,该测量杆的下端为倒锥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桩孔沉渣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测量杆(8)为上粗下细的阶梯轴结构,所述刻度位于测量杆(8)的细直径段;在导向套管(12)的下端口处固定有限位环(11),该限位环的内径大于测量杆(8)的细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蒙军桂宇杨世林张益波蒙泽宇许立明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云海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