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除磷混凝沉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4191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利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高效除磷混凝沉淀装置,包括绿植物、土壤以及预先埋设于土壤中的集水管道,地下污水总量控制计算系统,总控台,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集水管道的一端通接设置有蓄水池,集水管道的侧壁还开设有集水通孔,一级沉淀池的内部设置有卵石过滤块,卵石过滤块、微小颗粒过滤块和依次位于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除磷混凝池的底部阶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地下污水总量控制计算系统的基础上研发设计了以灯芯吸水棉为主的现代化雨水和污水收集检测及污水反复利用机构,且通过将二者完美的融合使用,真正实现了社区污水总量智能计算分析系统的实际应用和整体阐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除磷混凝沉淀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除磷混凝沉淀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基于上述背景描述,本技术将依托于环保除磷建设背景之下,设计建设能够对下水道进行高效的除磷混凝沉淀且还能够解决社区建设中污水和雨水和污水计算之问题,构建出来一个更为直观且具有便捷、高效、准确等特点的除磷混凝沉淀以及污水和雨水收集系统以及环保智能处理系统,以便能够更好的辅助环保除磷建设,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效除磷混凝沉淀装置,实现环保除磷规划中的水文分析计算可在APP移动端自主体现,完成判断设计所包含的雨水和污水源头控制设施能否满足径流总量控制计算的重要步骤,避免社区在雨水和污水总量控制计算过程中专业领域背景知识的欠缺致使环保除磷规划设计过程中雨水和污水总量控制计算不够准确。本技术具有很强的便捷性、高效性及准确性,同时社区可以通过APP随时计算设计场地内雨量径流系数,并通过雨水和污水源头控制设施的参数修改检测雨水和污水总量控质,辅助完成环保除磷规划设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除磷混凝沉淀装置,包括绿植物、土壤以及预先埋设于土壤中的集水管道,地下污水总量控制计算系统,总控台,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所述集水管道的一端通接设置有蓄水池,所述集水管道的侧壁还开设有集水通孔,所述集水通孔的孔口处还蒙覆有渗透薄膜,所述集水管道远离蓄水池的一端还设置有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除磷混凝池,所述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除磷混凝池依次通接,所述集水管道还与一级沉淀池通接,所述一级沉淀池的内部设置有卵石过滤块,所述二级沉淀池的内部设置有微小颗粒过滤块,所述除磷混凝池的内部设置有微生物吸附块,所述卵石过滤块、微小颗粒过滤块和微生物吸附块,所述卵石过滤块、微小颗粒过滤块和依次位于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除磷混凝池的底部阶段。进一步的,所述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除磷混凝池的顶端均设置有清理口。进一步的,所述除磷混凝池远离二级沉淀池的一端通接有调蓄池,所述调蓄池的一端通接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与集水管道平行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管道的侧依次通接有若干灯芯管,所述灯芯管相互之间为平行设置且远离第二管道的一端分别与集水管道通接,所述灯芯管的内部填充有灯芯吸水棉,所述调蓄池的底部还设置有沉降格。进一步的,所述地下污水总量控制计算系统、总控台、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四者形成完整的检测闭环,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包括有调蓄池水位检测系统、调蓄池沉淀物检测系统、沉降格综合检测系统和清理口检测报警系统,所述调蓄池水位检测系统、调蓄池沉淀物检测系统、沉降格综合检测系统和清理口检测报警系统四者形成统一且整体系统,所述第二检测组件包括有集水管流量检测系统、灯芯管湿度检测系统、土壤温湿度检测系统和蓄水池综合水量检测系统,所述水管流量检测系统、灯芯管湿度检测系统、土壤温湿度检测系统和蓄水池综合水量检测系统四者形成统一且整体系统。进一步的,所述地下污水总量控制计算系统运行包括有初始化模块、检测选择模块、运行模块和数据存储,所述运行模块还包括有检测运行模块、数据互动模块和重组调配模块,所述初始化模块、检测选择模块、运行模块和数据存储形成完成的闭环回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还与检测选择模块电性连接且形成完整控制闭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高效除磷混凝沉淀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将用来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加以创新性的改进,同时增加其实际的使用效果。本技术将推出集水管道的一端通接设置有蓄水池,集水管道的侧壁还开设有集水通孔,集水通孔的孔口处还蒙覆有渗透薄膜,集水管道远离蓄水池的一端还设置有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除磷混凝池,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除磷混凝池依次通接,集水管道还与一级沉淀池通接,一级沉淀池的内部设置有卵石过滤块,二级沉淀池的内部设置有微小颗粒过滤块,除磷混凝池的内部设置有微生物吸附块,卵石过滤块、微小颗粒过滤块和微生物吸附块,卵石过滤块、微小颗粒过滤块和依次位于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除磷混凝池的底部阶段。本技术通过一级沉淀池的内部设置有卵石过滤块,二级沉淀池的内部设置有微小颗粒过滤块,除磷混凝池的内部设置有微生物吸附块,卵石过滤块、微小颗粒过滤块和微生物吸附块,卵石过滤块、微小颗粒过滤块和依次位于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除磷混凝池的底部阶段,能够将外部的流进来的含有杂质的水进行逐个的过滤净化,能够使得流入调蓄池的水具有一定的纯净度,方便后续灯芯吸水棉的吸附,同时在集水通孔的孔口处还蒙覆有渗透薄膜,能够在实际的使用中将周边的沉淀物阻挡,形成完整的阻隔,减少集水管道的阻塞概率,增加其流通性,减少维护成本。本技术通过将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除磷混凝池的顶端均设置有清理口,能够及时的将其中的杂质进行彻底的清理,保证了后续工作的进行,除磷混凝池远离二级沉淀池的一端通接有调蓄池,调蓄池的一端通接有第二管道,第二管道与集水管道平行设置,第二管道的侧依次通接有若干灯芯管,灯芯管相互之间为平行设置且远离第二管道的一端分别与集水管道通接,灯芯管的内部填充有灯芯吸水棉,能够将蓄池内部的水分吸附并且带入至第一通道中,并通过第一通道侧壁的集水通孔对绿植物进行灌溉,极大的节约了用水,有利于节能环保的进行,调蓄池的底部还设置有沉降格,能够在实际的使用中通过在沉降格上放置沉淀物进行堵塞,既能够替换利用,还能够降解微生物。本技术通过将地下污水总量控制计算系统、总控台、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四者形成完整的检测闭环,第一检测组件包括有调蓄池水位检测系统、调蓄池沉淀物检测系统、沉降格综合检测系统和清理口检测报警系统,调蓄池水位检测系统、调蓄池沉淀物检测系统、沉降格综合检测系统和清理口检测报警系统四者形成统一且整体系统,能够在实际的使用中通过人为的操控检测台即能够实现对地下污水总量控制计算系统、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的控制,实现控制全局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实际操作性能,还能够在其基础上开发APP进行远程对平台的操控和检测,利于人们实施掌控,真正的形成了大数据整合技术。本技术通过第二检测组件包括有集水管流量检测系统、灯芯管湿度检测系统、土壤温湿度检测系统和蓄水池综合水量检测系统,水管流量检测系统、灯芯管湿度检测系统、土壤温湿度检测系统和蓄水池综合水量检测系统四者形成统一且整体系统,地下污水总量控制计算系统运行包括有初始化模块、检测选择模块、运行模块和数据存储,运行模块还包括有检测运行模块、数据互动模块和重组调配模块,初始化模块、检测选择模块、运行模块和数据存储形成完成的闭环回路,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除磷混凝沉淀装置,包括绿植物(1)、土壤(2)以及预先埋设于土壤(2)中的集水管道(3),地下污水总量控制计算系统(19),总控台(20),第一检测组件(21)和第二检测组件(22),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道(3)的一端通接设置有蓄水池(4),所述集水管道(3)的侧壁还开设有集水通孔(5),所述集水通孔(5)的孔口处还蒙覆有渗透薄膜(18),所述集水管道(3)远离蓄水池(4)的一端还设置有一级沉淀池(6)、二级沉淀池(7)和除磷混凝池(8),所述一级沉淀池(6)、二级沉淀池(7)和除磷混凝池(8)依次通接,所述集水管道(3)还与一级沉淀池(6)通接,所述一级沉淀池(6)的内部设置有卵石过滤块(9),所述二级沉淀池(7)的内部设置有微小颗粒过滤块(10),所述除磷混凝池(8)的内部设置有微生物吸附块(11),所述卵石过滤块(9)、微小颗粒过滤块(10)和微生物吸附块(11),所述卵石过滤块(9)、微小颗粒过滤块(10)和依次位于一级沉淀池(6)、二级沉淀池(7)和除磷混凝池(8)的底部阶段;/n所述一级沉淀池(6)、二级沉淀池(7)和除磷混凝池(8)的顶端均设置有清理口(17);/n所述除磷混凝池(8)远离二级沉淀池(7)的一端通接有调蓄池(12),所述调蓄池(12)的一端通接有第二管道(13),所述第二管道(13)与集水管道(3)平行设置;/n所述第二管道(13)的侧依次通接有若干灯芯管(14),所述灯芯管(14)相互之间为平行设置且远离第二管道(13)的一端分别与集水管道(3)通接,所述灯芯管(14)的内部填充有灯芯吸水棉(15),所述调蓄池(12)的底部还设置有沉降格(16);/n所述地下污水总量控制计算系统(19)、总控台(20)、第一检测组件(21)和第二检测组件(22)四者形成完整的检测闭环,所述第一检测组件(21)包括有调蓄池水位检测系统(23)、调蓄池沉淀物检测系统(24)、沉降格综合检测系统(25)和清理口检测报警系统(26),所述调蓄池水位检测系统(23)、调蓄池沉淀物检测系统(24)、沉降格综合检测系统(25)和清理口检测报警系统(26)四者形成统一且整体系统,所述第二检测组件(22)包括有集水管流量检测系统(27)、灯芯管湿度检测系统(28)、土壤温湿度检测系统(29)和蓄水池综合水量检测系统(30),所述水管流量检测系统(27)、灯芯管湿度检测系统(28)、土壤温湿度检测系统(29)和蓄水池综合水量检测系统(30)四者形成统一且整体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除磷混凝沉淀装置,包括绿植物(1)、土壤(2)以及预先埋设于土壤(2)中的集水管道(3),地下污水总量控制计算系统(19),总控台(20),第一检测组件(21)和第二检测组件(22),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道(3)的一端通接设置有蓄水池(4),所述集水管道(3)的侧壁还开设有集水通孔(5),所述集水通孔(5)的孔口处还蒙覆有渗透薄膜(18),所述集水管道(3)远离蓄水池(4)的一端还设置有一级沉淀池(6)、二级沉淀池(7)和除磷混凝池(8),所述一级沉淀池(6)、二级沉淀池(7)和除磷混凝池(8)依次通接,所述集水管道(3)还与一级沉淀池(6)通接,所述一级沉淀池(6)的内部设置有卵石过滤块(9),所述二级沉淀池(7)的内部设置有微小颗粒过滤块(10),所述除磷混凝池(8)的内部设置有微生物吸附块(11),所述卵石过滤块(9)、微小颗粒过滤块(10)和微生物吸附块(11),所述卵石过滤块(9)、微小颗粒过滤块(10)和依次位于一级沉淀池(6)、二级沉淀池(7)和除磷混凝池(8)的底部阶段;
所述一级沉淀池(6)、二级沉淀池(7)和除磷混凝池(8)的顶端均设置有清理口(17);
所述除磷混凝池(8)远离二级沉淀池(7)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芳杨兴凤王顺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