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河道深层曝气膜组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4158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一体化河道深层曝气膜组合系统,包括:生物膜框架体,所述的生物膜框架体设置于河道底部,包括框架及设置于框架上下两侧的网片,框架下侧设有卡槽,且所述的生物膜框架体内还设有若干填料绳;曝气组件,所述的曝气组件连接于所述的框架下侧的卡槽处;供气组件,设置于河道岸边以用于为曝气组件供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组合结构简单可行,易于安装与拆卸,为一体化安装模式,组合方便、安装便捷、无需外加固定措施;可近河底布置,对底泥也有一定的氧化作用;针对性地为周围生物膜供氧,使周围的生物膜保持较高的活性,而且曝气气泡的扰动作用,也利于生物膜的冲刷更新,降低泥龄,提高降解水中污染物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河道深层曝气膜组合系统
本技术涉及环保
,具体来说是一种一体化河道深层曝气膜组合系统。
技术介绍
黑臭水体形成原因主要是外源有机物和氨氮、底泥等内源污染、水体不流动和水温升高及水体食物链严重缺失等,其中溶解氧是水体发生黑臭的关键性因素。改善水体必须改善水体的缺氧和厌氧环境,控制水体污染物进入量,修复水体生态系统,恢复水体自净能力。经检索,我国专利公开号CN209322570U公开了一种固定式河道曝气系统,该装置包括沉水风机、进气管、曝气主管和曝气支管,其中进气管的一端与沉水风机的出气口相连接,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曝气主管相连接,曝气支管与曝气主管相连接。还有我国专利公开号CN108249600A公开了一种河道曝气装置,包括进气管、曝气主管和曝气支管,所述进气管的起始端与鼓风机连接,进气管的末端通过三通与曝气主管连接,所述曝气主管位于河道中心,曝气主管还与曝气支管连接,曝气支管上连接有调节阀门,曝气支管通过调节扣与曝气软管连接,曝气软管连接至曝气盘,所述曝气主管上还连接有配重。上述这些曝气增氧装置广泛应用于河道水体治理领域,但是其河底曝气组件过于简单,而且基本都是应用PE合成材质的曝气盘或曝气管,虽曝气量较大,但氧利用效率低,充氧能力差,而且有曝气孔污染堵塞的问题。另外河道内增氧曝气主要为水中微生物提供好氧环境,利于好养微生物生长,提高降解氮磷等污染物效率,但水中的微生物大部分沉积在底泥中,简单的充氧曝气主要解决河道上层溶氧,无法针对性地为微生物的供氧;上述专利由于曝气范围有限,且针对性不足,致使对水质的提升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体化河道深层曝气膜组合系统,提高对水质的提升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一体化河道深层曝气膜组合系统,包括:生物膜框架体,所述的生物膜框架体设置于河道底部,包括框架及设置于框架上下两侧的网片,所述的框架下侧设有卡槽,且所述的生物膜框架体内还设有若干填料绳;曝气组件,所述的曝气组件连接于所述的框架下侧的卡槽处,包括通气管,所述的通气管内设有闭合的气道,所述的气道与所述的供气组件通过输气管相连通,且所述的通气管上设有至少一对相对布置的出气口,所述的出气口与气道相连通,且每对出气口之间连接有曝气管;供气组件,设置于河道岸边以用于为曝气组件供气。本技术还具有如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河道内沿平行河道的方向间隔设有若干所述的生物膜框架体,每个生物膜框架体分别连接有曝气组件。所述的输气管包括输气主管和输气支管,所述的输气主管与供气组件相连并沿平行河道方向设置,且所述的输气主管上对应于生物膜框架体连接有若干输气支管,每一输气支管分别连接至一曝气组件。所述的输气主管上对应于生物膜框架体的位置设有三通接头以连接所述的输气支管,所述的输气支管沿河道方向的横向安装。所述的框架为镀锌框架,所述的网片为不锈管网片,所述的框架和网片上绑扎有所述的若干填料绳,所述的生物绳的比表面积为7000~7500m2/m3。所述的框架向下设有位于下侧的网片下方的延伸段以用于插入河道的底泥中。所述的供气组件包括鼓风机房,所述的鼓风机房为矩形箱体,内设消音设备、散热设备及鼓风机,所述的鼓风机的出风口通过输气管与通气管相连通。所述的矩形箱体近河道侧的箱体板上设有进气通孔用于供输气管通过,所述的鼓风机房底部设置混凝土方板,以便于平稳安装。所述的通气管为一全密封的矩形框体,矩形框体的一端焊接有联通至内部气道的进气嘴,用于连接输气管,矩形框体内侧焊接有联通至内部气道的出气口,用于连接曝气管。所述的曝气管包括空气管,空气管上包裹有微孔橡胶膜,微孔橡胶膜上设有若干微孔,所述的通气管的规格大小为0.8m*1.5m*0.06m;所述的进气嘴的外径为30mm,所述的出气口的外径为30mm;所述的空气管为ABS材质,管径为65mm,微孔橡胶膜上设有的若干微孔的为孔径1.5mm。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一体化河道深层曝气膜组合系统的优点包括但不限于:本技术所提供的一体化河道深层曝气膜组合系统,组合结构简单可行,易于安装与拆卸,其优点在于:1、所述的一体化河道深层曝气膜组合系统为一体化安装模式,组合方便、安装便捷、无需外加固定措施。2、所述的一体化河道深层曝气膜组合系统具有气泡直径小,气液界面大,溶氧效率高、曝气强度高,不会产生孔眼堵塞、沾污等弊病的优点,大大提高氧的吸收能力;另外可近河底布置,对底泥也有一定的氧化作用。3、所述的一体化河道深层曝气膜组合系统能够靶向供氧,针对性地为周围生物膜供氧,使周围的生物膜保持较高的活性,而且曝气气泡的扰动作用,也利于生物膜的冲刷更新,降低泥龄,提高降解水中污染物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总体布置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方式中生物膜框架体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实施方式中曝气组件的剖面图示意图。图中:1、供气组件;2、输气主管;3、输气支管;4、曝气组件及生物膜框架体;5、不锈钢网片;6、生物填料绳;7、镀锌方钢框架;8、曝气组件;9、卡槽;10、ABS空气管;11、橡胶膜片;12、不锈钢出气口;13、不锈钢通气管;14、不锈钢进气嘴15.驳岸区域16.河道区域17.气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化河道深层曝气膜组合系统,主要包括生物膜框架体、曝气组件和供气组件,其中所述的生物膜框架体设置于河道底部,包括框架及设置于框架上下两侧的网片,所述的框架下侧设有卡槽,且所述的生物膜框架体内还设有若干填料绳;所述的曝气组件连接于所述的框架下侧的卡槽处,包括通气管,所述的通气管内设有闭合的气道,所述的气道与所述的供气组件通过输气管相连通,且所述的通气管上设有至少一对相对布置的出气口,所述的出气口与气道相连通,且每对出气口之间连接有曝气管;所述的供气组件设置于河道岸边以用于为曝气组件供气。结合图2,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的河道内沿平行河道的方向间隔设有若干所述的生物膜框架体,每个生物膜框架体分别连接有曝气组件。且所述的框架为镀锌框架,所述的网片为不锈管网片,所述的框架和网片上绑扎有所述的若干填料绳,所述的生物绳的比表面积为7000~7500m2/m3,生物膜框架体放置于河底具有稳固、耐腐蚀的优点,且下部设有卡槽,可直接固定曝气组件,无需另加配重及平衡措施。而所述的填料绳优选地选用玄武岩填料绳,在生物膜框架体内按一定间距密排悬挂,具有比表面积大,挂膜速度快的优点。优选地,若干所述的生物膜框架体及曝气组件能水平地依次放置于河道中心,而无需另加固定桩,根据河道现状,相邻的生物膜框架体之间的间距可为5m、8m或10m。使用时,生物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河道深层曝气膜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生物膜框架体,所述的生物膜框架体设置于河道底部,包括框架及设置于框架上下两侧的网片,所述的框架下侧设有卡槽,且所述的生物膜框架体内还设有若干填料绳;/n曝气组件,所述的曝气组件连接于所述的框架下侧的卡槽处,包括通气管,所述的通气管内设有闭合的气道;/n供气组件,设置于河道岸边以用于为曝气组件供气;/n所述的气道与所述的供气组件通过输气管相连通,且所述的通气管上设有至少一对相对布置的出气口,所述的出气口与气道相连通,且每对出气口之间连接有曝气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河道深层曝气膜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物膜框架体,所述的生物膜框架体设置于河道底部,包括框架及设置于框架上下两侧的网片,所述的框架下侧设有卡槽,且所述的生物膜框架体内还设有若干填料绳;
曝气组件,所述的曝气组件连接于所述的框架下侧的卡槽处,包括通气管,所述的通气管内设有闭合的气道;
供气组件,设置于河道岸边以用于为曝气组件供气;
所述的气道与所述的供气组件通过输气管相连通,且所述的通气管上设有至少一对相对布置的出气口,所述的出气口与气道相连通,且每对出气口之间连接有曝气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河道深层曝气膜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河道内沿平行河道的方向间隔设有若干所述的生物膜框架体,每个生物膜框架体分别连接有曝气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河道深层曝气膜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气管包括输气主管和输气支管,所述的输气主管与供气组件相连并沿平行河道方向设置,且所述的输气主管上对应于生物膜框架体连接有若干输气支管,每一输气支管分别连接至一曝气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河道深层曝气膜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气主管上对应于生物膜框架体的位置设有三通接头以连接所述的输气支管,所述的输气支管沿河道方向的横向安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河道深层曝气膜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为镀锌框架,所述的网片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国胜曹偲佳张佳蕊陈向超李振宇朱珉王世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汀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宏波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