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对拷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4042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3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对拷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包括:从第一存储设备中读取数据,得到第一目标数据;判断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中是否存在第二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第二目标数据为第一预设大小的预设格式的数据,并且,所述预设格式为所述第一存储设备中未写入数据的存储空间对应的返回数据的数据格式;若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中存在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则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中滤除,得到有效数据;将所述有效数据写入第二存储设备。这样,能够过滤无用数据,仅将有效数据写入,减少数据写入量,降低拷贝时间,同时降低了垃圾回收触发频率,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对拷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本申请涉及存储
,特别涉及一种数据对拷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技术介绍
PC(即personalcomputer,个人计算机)整机厂商批量生产PC整机,出厂前会对整机先安装操作系统。传统的安装操作系统的步骤如下:1、将硬盘接入PC整机,作为PC整机的本地硬盘。2、将带有操作系统安装程序的移动存储设备(如光盘/U盘)等插入待安装操作系统的整机上。3、执行移动存储设备上的操作系统安装程序,将操作系统安装到PC整机的本地硬盘上。4、在所有PC整机上做1-3步骤。这种安装步骤在早期PC整机或个人电脑组装机商店使用较多,但PC整机厂商通常每月生产几万到上百万台整机,这种方式的生产效率低下,人工介入安装系统时间太长,不适合大规模生产使用。目前,为了提高生产效率,PC整机厂商通过数据对拷对生产流程进行了优化,数据对拷是指将数据源盘(母盘)上的数据,完整复制克隆到数据目的盘(从盘)上,借助数据对拷设备来进行系统盘制作,步骤如下:1、选择一PC整机,将硬盘接入PC整机,作为PC整机的本地硬盘。2、在1步骤的PC整机上使用传统方式安装操作系统到本地硬盘。3、将1和2步骤安装好操作系统的PC整机上的本地一个盘拆下,作为母盘,接到对拷机上。4、在对拷机上接好从盘(通常会同时接多块)。5、使用对拷机将数据从母盘对拷到所有从盘(从盘完整复制克隆了母盘数据)。6、将完整复制克隆了母盘数据的从盘接入到其他整机上。7、重复4-6,完成批量生产。然而对于母盘而言,操作系统安装程序写入母盘的数据可能不到30GB;但对于从盘而言,对拷机会将母盘整盘数据完全复制克隆到从盘,导致从盘写入的数据量其实为整个母盘的存储空间大小。因此,这种拷贝方式,会带来两个问题:1、拷贝到从盘的数据量远远大于实际写入母盘的数据量,数据量的增多会导致拷贝时间变长。2、对从盘来讲,拷贝过去的数据都是有效数据,因此从盘的有效数据变多,刚出厂的从盘,上面就写满了有效数据,从而导致固态硬盘垃圾回收机制更早触发,垃圾回收搬移的有效数据量增加,回收的无效空间偏少,增加识别有效数据和搬移有效数据的时间,同时会更频繁的触发固态硬盘的垃圾回收机制,影响使用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对拷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能够过滤无用数据,仅将有效数据写入,减少数据写入量,降低拷贝时间,同时降低了垃圾回收触发频率,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其具体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对拷方法,包括:从第一存储设备中读取数据,得到第一目标数据;判断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中是否存在第二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第二目标数据为第一预设大小的预设格式的数据,并且,所述预设格式为所述第一存储设备中未写入数据的存储空间对应的返回数据的数据格式;若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中存在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则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中滤除,得到有效数据;将所述有效数据写入第二存储设备。可选的,所述从第一存储设备中读取数据,得到第一目标数据,包括:从所述第一存储设备中读取第二预设大小的数据,得到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可选的,所述将所述有效数据写入第二存储设备,包括:根据所述有效数据在所述第一存储设备中的逻辑区块地址将所述有效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对应的逻辑区块地址的存储空间。可选,所述将所述有效数据写入第二存储设备,包括:将所述有效数据批量写入多个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对拷装置,包括:数据读取模块,用于从第一存储设备中读取数据,得到第一目标数据;数据检测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中是否存在第二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第二目标数据为第一预设大小的预设格式的数据,并且,所述预设格式为所述第一存储设备中未写入数据的存储空间对应的返回数据的数据格式;数据过滤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中存在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则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中滤除,得到有效数据;数据写入模块,用于将所述有效数据写入第二存储设备。可选的,所述数据读取模块,具体用于:从所述第一存储设备中读取第二预设大小的数据,得到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可选的,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有效数据在所述第一存储设备中的逻辑区块地址将所述有效数据块存储至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对应的逻辑区块地址的存储空间。可选的,所述数据写入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有效数据批量写入多个所述第二存储设备。第三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对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存储设备、第二存储设备以及对拷设备,其中,所述对拷设备用于实现前述的数据对拷方法。第四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保存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数据对拷方法。可见,本申请从第一存储设备中读取数据,得到第一目标数据,然后判断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中是否存在第二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第二目标数据为第一预设大小的预设格式的数据,并且,所述预设格式为所述第一存储设备中未写入数据的存储空间对应的返回数据的数据格式,若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中存在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则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中滤除,得到有效数据,将所述有效数据写入第二存储设备。这样,通过判断从第一存储设备返回的数据的格式,将第一存储设备中未写入数据的存储空间的返回数据过滤,能够过滤无用数据,仅将有效数据写入,减少数据写入量,降低拷贝时间,同时降低了垃圾回收触发频率,从而提升用户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数据对拷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数据检查过滤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数据对拷方法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数据对拷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数据对拷系统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目前,为了提高生产效率,PC整机厂商借助数据对拷设备来进行系统盘制作,步骤如下:1、选择一PC整机,将硬盘接入PC整机,作为PC整机的本地硬盘。2、在1步骤的PC整机上使用传统方式安装操作系统到本地硬盘。3、将1和2步骤安装好操作系统的PC整机上的本地一个盘拆下,作为母盘,接到对拷机上。4、在对拷机上接好从盘(通常会同时接多块)。5、使用对拷机将数据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据对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从第一存储设备中读取数据,得到第一目标数据;/n判断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中是否存在第二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第二目标数据为第一预设大小的预设格式的数据,并且,所述预设格式为所述第一存储设备中未写入数据的存储空间对应的返回数据的数据格式;/n若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中存在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则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中滤除,得到有效数据;/n将所述有效数据写入第二存储设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对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第一存储设备中读取数据,得到第一目标数据;
判断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中是否存在第二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第二目标数据为第一预设大小的预设格式的数据,并且,所述预设格式为所述第一存储设备中未写入数据的存储空间对应的返回数据的数据格式;
若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中存在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则将所述第二目标数据从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中滤除,得到有效数据;
将所述有效数据写入第二存储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对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第一存储设备中读取数据,得到第一目标数据,包括:
从所述第一存储设备中读取第二预设大小的数据,得到所述第一目标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对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有效数据写入第二存储设备,包括:
根据所述有效数据在所述第一存储设备中的逻辑区块地址将所述有效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二存储设备中对应的逻辑区块地址的存储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对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有效数据写入第二存储设备,包括:
将所述有效数据批量写入多个所述第二存储设备。


5.一种数据对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读取模块,用于从第一存储设备中读取数据,得到第一目标数据;
数据检测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中是否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万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国科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