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车输送系统及台车输送系统的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3901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台车输送系统及台车输送系统的驱动装置,台车输送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工位传输单元,工位传输单元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其具有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第一摩擦轮,其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出轴;以及第二摩擦轮,其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出轴。其中,所述第一摩擦轮和所述第二摩擦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可共同作用于经过所述工位传输单元的摩擦杆使其沿着传输方向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台车输送系统及台车输送系统的驱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车辆领域使用的精定位台车输送系统及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车辆工业的迅速发展,产能及节拍的不断提高,对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输送设备在高速运行的前提下每次停靠的位置具有可靠的精度和稳定性,否则就会出现无法上下料等故障而延误生产。针对这一情况,目前广泛运用了小型精定位台车(SmallPallet)输送系统。目前主要采用的小型精定位台车输送系统为工位间精定位台车输送设备,其工件托盘固定在摩擦杆上,用一个摩擦驱动轮驱动摩擦杆运行,摩擦杆的长度与工位间距基本相同。这种输送系统可能具有以下问题:当托盘在工位停止时,前后工位的摩擦杆之间的间距只有10-15mm,因而前后工位的摩擦杆之间很容易发生碰撞,导致设备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用于车辆领域的台车输送系统及驱动装置,从而有效解决或缓解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方面涉及一种台车输送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工位传输单元,所述工位传输单元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其具有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第一摩擦轮,其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出轴;以及第二摩擦轮,其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出轴;其中,所述第一摩擦轮和所述第二摩擦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可共同作用于经过所述工位传输单元的摩擦杆使其沿着传输方向运动。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台车输送系统中,可选地,所述第一联轴器和所述第一摩擦轮之间连接有第一齿轮转向器,所述第二联轴器和所述第二摩擦轮之间连接有第二齿轮转向器。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台车输送系统中,可选地,所述第一齿轮转向器和所述第二齿轮转向器为90°齿轮转向器。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台车输送系统中,可选地,所述第一联轴器和所述第二联轴器为万向联轴器。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台车输送系统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摩擦轮为第一主动摩擦轮,其配备有相对的第一从动摩擦轮,所述第二摩擦轮为第二主动摩擦轮,其配备有相对的第二从动摩擦轮。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台车输送系统中,可选地,所述摩擦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主动摩擦轮与所述第一从动摩擦轮的耦合点和所述第二主动摩擦轮与所述第二从动摩擦轮的耦合点之间的距离,并且小于所述工位传输单元在所述传输方向上的长度。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台车输送系统,其包括沿着传输方向排列的后工位传输单元和前工位传输单元,其中所述后工位传输单元用于将摩擦杆传输至所述前工位传输单元,所述后工位传输单元和所述前工位传输单元中的每个工位传输单元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其具有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第一摩擦轮,其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出轴;以及第二摩擦轮,其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出轴;其中,所述第一摩擦轮和所述第二摩擦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可共同作用于经过所述工位传输单元的摩擦杆使其沿着所述传输方向运动。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台车输送系统中,在所述后工位传输单元将所述摩擦杆传输至所述前工位传输单元的过程中,所述后工位传输单元的所述第一摩擦轮与所述前工位传输单元的所述第二摩擦轮可共同作用于所述摩擦杆使其沿着所述传输方向运动。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台车输送系统中,同时在所述前工位传输单元和所述后工位传输单元传输的两个摩擦杆之间的间距大于20mm。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台车输送系统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其具有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第一摩擦轮,其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出轴;以及第二摩擦轮,其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出轴;其中,所述第一摩擦轮和所述第二摩擦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可共同作用于待传输的摩擦杆使其沿着传输方向运动。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其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精定位台车输送系统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精定位台车输送系统中的工位传输单元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工位传输单元的俯视图,其中,工位传输单元中的摩擦杆上的台车本体和工装被移除以便更清楚地显示驱动装置;以及图4为图3所示工位传输单元中的驱动单元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除非本文中清楚地另行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科学和技术术语的含义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本文中使用的“包括”、“具有”以及类似的词语是指除了列于其后的项目及其等同物外,其他的项目也可在范围以内。术语“或”、“或者”并不意味着排他,而是指存在所提及项目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包括所提及项目的组合可能存在的情况。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所提及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文中提及“一些实施例”等,表示所述与本技术相关的一种特定要素(例如特征、结构和/或特点)被包含在本说明书所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可能或可能不出现于其它实施例中。另外,需要理解的是,所述技术要素可以以任何适当的方式结合。在本文中,当某一部件被称为“设置于”、“安装于”或“连接于”(或类似用语)另一部件时,其可以直接地设置、安装或连接于该另一部件上,也可以通过其它居中元件间接地设置、安装或连接于该另一部件上。此外,用“连接”或“相连”表示的两个部件既可以是通过连接装置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在一起的两个独立部件,也可以是一体成型在一起的两个部件(即,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如图1所示,一种示例性的小型精定位台车(SmallPallet)输送系统10包括至少一个工位传输单元,比如,沿着零件传输方向排列的后工位传输单元100和前工位传输单元200,其中后工位传输单元100用于将零件传输至前工位传输单元200。在一些实施例中,各工位传输单元可以大致相同或类似,以下以其中的工位传输单元100为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2和图3所示,工位传输单元100包括工位基座110,其上设置有驱动装置130和导轨装置150,在驱动装置130和导轨装置150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将用来安置待传输零件的摩擦杆170向前传递到下一个工位传输单元(比如,前工位传输单元200)。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导轨装置150包括平行于传输方向延伸的两条导轨151和152。本文以平行于传输方向的方向为工位传输单元100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方向为工位传输单元10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导轨151和152分别位于工位传输单元100的宽度方向两侧。摩擦杆170为沿传输方向延伸的长形杆,其形状和尺寸设置为便于其沿着传输方向被传递到下一个工位传输单元。摩擦杆170上装有台车本体171,该本体171上装有用于夹持和固定待传输零件的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台车输送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工位传输单元,所述工位传输单元包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n驱动电机,其具有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n第一摩擦轮,其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出轴;以及/n第二摩擦轮,其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出轴;/n其中,所述第一摩擦轮和所述第二摩擦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可共同作用于经过所述工位传输单元的摩擦杆使其沿着传输方向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台车输送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工位传输单元,所述工位传输单元包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驱动电机,其具有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
第一摩擦轮,其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到所述第一输出轴;以及
第二摩擦轮,其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到所述第二输出轴;
其中,所述第一摩擦轮和所述第二摩擦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可共同作用于经过所述工位传输单元的摩擦杆使其沿着传输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输送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联轴器和所述第一摩擦轮之间连接有第一齿轮转向器,所述第二联轴器和所述第二摩擦轮之间连接有第二齿轮转向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台车输送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齿轮转向器和所述第二齿轮转向器为90°齿轮转向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输送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联轴器和所述第二联轴器为万向联轴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车输送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摩擦轮为第一主动摩擦轮,其配备有相对的第一从动摩擦轮,所述第二摩擦轮为第二主动摩擦轮,其配备有相对的第二从动摩擦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台车输送系统,其中,所述摩擦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主动摩擦轮与所述第一从动摩擦轮的耦合点和所述第二主动摩擦轮与所述第二从动摩擦轮的耦合点之间的距离,并且小于所述工位传输单元在所述传输方向上的长度。


7.一种台车输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悦姜贤茂杨官山张振任涛谈洋张琦沈琪朱北芳朱凯贺政斯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