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10kV电缆局放耐压干式测试终端安装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3856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缆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110kV电缆局放耐压干式测试终端安装工艺。安装步骤如下:步骤一、将把压板套设于电缆上,然后将电缆端头进行处理,并在处理后的电缆端头涂抹硅油;步骤二、取下应力锥,将涂抹硅油后的电缆端头插入至应力锥中;步骤三、然后,将应力锥连带电缆端头一起插入环氧套管内,同时利用压板将应力锥固定于环氧套管内;该方法优化了干式测试终端安装过程中的流程以及细节,有效避免了目前开放式操作导致的安装不稳定的问题的发生,从而提高了一次成功安装的成功率,并且,该方法适用于单人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110kV电缆局放耐压干式测试终端安装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测试
,特别涉及一种110kV电缆局放耐压干式测试终端安装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超高压交联电缆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110kVXLPE电缆是城市建设中输电的主要网络,而且使用的量越来越大,从统计的数据来看,每年的电缆生产量在20000km左右。国标GB/11017.2-2014中明确规定电缆的例行试验项目包括1、局部放电试验;2、电压试验;3、非金属外护套的电气试验。在第1项和第2项的试验项目中都需要用到测试终端,传统的110kV电力电缆的测试终端都为水终端。每测试一盘电力电缆需要消耗5~6米的电力电缆,而且测试终端体积较大,安装和拆卸都比较耗时。为了克服这种缺点新型的干式终端应运而生。干式终端测试一盘电缆大概需要消耗1.1米左右的电缆,且体积较小,容易移动。为了提高干式终端的工作效率,需要研究新的干式终端安装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110kV电缆局放耐压干式测试终端安装工艺,以解决目前电缆试验项目中采用水终端所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110kV电缆局放耐压干式测试终端安装工艺,所述干式测试终端包括GIS筒体,干式测试终端具有对称设置的测试远端和高压电引入端;高压电引入端设置有内部圆锥形中空的环氧套管,环氧套管内配合设置有应力锥,应力锥一端为与环氧套管配合的圆锥形,另一端具有容纳电缆端头的容纳腔;环氧套管内后侧设置有与应力锥配合并与电缆芯线抵触配合的弹性头,高压电引入端还设置有用于将应力锥固定于环氧套管内的压板;安装步骤如下:步骤一、将把压板套设于电缆上,然后将电缆端头进行处理,并在处理后的电缆端头涂抹硅油;步骤二、取下应力锥,将涂抹硅油后的电缆端头插入至应力锥中;步骤三、然后,将应力锥连带电缆端头一起插入环氧套管内,同时利用压板将应力锥固定于环氧套管内;电缆端头的处理方法为:1)针对应力锥容纳腔内径为79mm时,电缆端头经处理后绝缘外径为78mm,剥离最后外屏蔽层距离端部29cm处开始收刀,最终收到31cm处截止;2)对于应力锥容纳腔内径为73mm、64mm和58mm时,电缆端头经处理后绝缘外径分别为72.5mm、63.5mm、57.5mm,剥离最后外屏蔽层距离端部28cm处开始收刀,最终收到30cm处截止;3)针对应力锥容纳腔内径为52mm时,电缆端头经处理后绝缘外径为51mm,剥离最后外屏蔽层距离端部28cm处开始收刀,最终收到31cm处截止。作为优选,压板通过连接杆固定于高压电引入端。作为优选,所述应力锥上开设有出气孔,出气孔处设置有单向气阀。合适的尺寸会导致应力锥内的气体不易排出影响操作难度,因此设置单向气阀后,使得操作容易。在实际测试中,要求经处理后的绝缘屏蔽层的外径要大于应力锥内径1毫米为最佳测试状态。如果完全按照上述要求处理电缆端头,绝缘外径比应力锥大1毫米,在绝缘处涂上硅油,再套应力锥,但是因为电缆的端头很难固定,导致在装线的时候很难发力,需要一个人固定电缆端头,另一个人用力将应力锥推进。而应力锥本身就比较软加之其内径也比绝缘外径小所以拆装都很费时费力。但是如果绝缘外径比应力锥的外径小很多的话,安装过程中绝缘与应力锥之间容易存在空气,那么在测试过程中就会存在放电。通过不断的摸索,在不影响测试的情况下我改进了电缆端头的处理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优化了干式测试终端安装过程中的流程以及细节,有效避免了目前开放式操作导致的安装不稳定的问题的发生,从而提高了一次成功安装的成功率,并且,该方法适用于单人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干式测试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GIS筒体,2测试远端,3高压电引入端,4环氧套管,5应力锥,6容纳腔,7弹性头,8压板,9连接杆,10底板,11贯穿孔,12压管,13安装孔,14电缆.。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进一步细化代表性实施方案。应当理解,以下描述并非旨在将实施方案限制于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相反,其旨在涵盖可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所述实施方案的实质和范围内的替代形式、修改形式和等同形式。实施例:一种110kV电缆局放耐压干式测试终端安装工艺,结合图1和图2,其中所用到的测试终端的结构具体为:所述干式测试终端包括GIS筒体,干式测试终端具有对称设置的测试远端和高压电引入端;高压电引入端设置有内部圆锥形中空的环氧套管,环氧套管内配合设置有应力锥,应力锥一端为与环氧套管配合的圆锥形,另一端具有容纳电缆端头的容纳腔;环氧套管内后侧设置有与应力锥配合并与电缆芯线抵触配合的弹性头,高压电引入端还设置有用于将应力锥固定于环氧套管内的压板,压板最终由设置在高压电引入端端面上的连接杆将压板固定在GIS筒体上。其中压板的结构需要与应力锥结构配合,具体的,压板包括底板,底板上开设有用于电缆穿过的贯穿孔,在底板上设置有压管,压管管径与贯穿孔相配。测试前电缆的具体具体安装步骤如下:步骤一、将把压板套设于电缆上,然后将电缆端头进行处理,并在处理后的电缆端头涂抹硅油;步骤二、取下应力锥,将涂抹硅油后的电缆端头插入至应力锥中;步骤三、然后,将应力锥连带电缆端头一起插入环氧套管内,同时利用压板将应力锥固定于环氧套管内;在该过程中,压板的压管是与应力锥配合的,在应力锥中部设置有一个台阶,利用压管顶住该台阶,将应力锥向环氧套管内顶,从而将应力锥顶入环氧套管内。在上述过程中,电缆端头的处理尤为关键,具体的处理方法为:1)针对应力锥容纳腔的内径为79mm时,电缆端头经处理后绝缘外径为78mm,剥离最后外屏蔽层距离端部29cm处开始收刀,最终收到31cm处截止;在剥离电缆时,采用刀螺旋剥离,因此在收刀至最终截止时,使得外屏蔽层上呈斜面;2)对于应力锥容纳腔内径为73mm、64mm和58mm时,电缆端头经处理后绝缘外径分别为72.5mm、63.5mm、57.5mm,剥离最后外屏蔽层距离端部28cm处开始收刀,最终收到30cm处截止;3)针对应力锥容纳腔内径为52mm时,电缆端头经处理后绝缘外径为51mm,剥离最后外屏蔽层距离端部28cm处开始收刀,最终收到31cm处截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实施上述实施方案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因此,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呈现了对本文所述的具体实施方案的上述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在上述教导内容的基础,还能够进行一定的修改、组合和以及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110kV电缆局放耐压干式测试终端安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式测试终端包括GIS筒体,干式测试终端的GIS筒体具有对称设置的测试远端和高压电引入端;高压电引入端设置有内部圆锥形中空的环氧套管,环氧套管内配合设置有应力锥,应力锥一端为与环氧套管配合的圆锥形,另一端具有容纳电缆端头的容纳腔;环氧套管内后侧设置有与应力锥配合并与电缆芯线抵触配合的弹性头,高压电引入端还设置有用于将应力锥固定于环氧套管内的压板;安装步骤如下:/n步骤一、将把压板套设于电缆上,然后将电缆端头进行处理,并在处理后的电缆端头涂抹硅油;/n步骤二、取下应力锥,将涂抹硅油后的电缆端头插入至应力锥中;/n步骤三、然后,将应力锥连带电缆端头一起插入环氧套管内,同时利用压板将应力锥固定于环氧套管内;/n电缆端头的处理方法为:/n1) 针对应力锥容纳腔内径为79mm时,电缆端头经处理后绝缘外径为78mm,剥离最后外屏蔽层距离端部29cm处开始收刀,最终收到31cm处截止;/n2) 对于应力锥容纳腔内径为73mm、64mm和58mm时,电缆端头经处理后绝缘外径分别为72.5mm、63.5mm、57.5mm,剥离最后外屏蔽层距离端部28cm处开始收刀,最终收到30cm处截止;/n3) 针对应力锥容纳腔内径为52mm时,电缆端头经处理后绝缘外径为51mm,剥离最后外屏蔽层距离端部28cm处开始收刀,最终收到31cm处截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10kV电缆局放耐压干式测试终端安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式测试终端包括GIS筒体,干式测试终端的GIS筒体具有对称设置的测试远端和高压电引入端;高压电引入端设置有内部圆锥形中空的环氧套管,环氧套管内配合设置有应力锥,应力锥一端为与环氧套管配合的圆锥形,另一端具有容纳电缆端头的容纳腔;环氧套管内后侧设置有与应力锥配合并与电缆芯线抵触配合的弹性头,高压电引入端还设置有用于将应力锥固定于环氧套管内的压板;安装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把压板套设于电缆上,然后将电缆端头进行处理,并在处理后的电缆端头涂抹硅油;
步骤二、取下应力锥,将涂抹硅油后的电缆端头插入至应力锥中;
步骤三、然后,将应力锥连带电缆端头一起插入环氧套管内,同时利用压板将应力锥固定于环氧套管内;
电缆端头的处理方法为:
1)针对应力锥容纳腔内径为79mm时,电缆端头经处理后绝缘外径为78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昌英盛春张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