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小板功能检测试剂盒及血小板活化程度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73821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小板功能检测试剂盒,包括3种试剂:试剂1、试剂2、试剂3;试剂1采用单抗标记的磁珠、单抗选用抗血小板膜P‑选组素单抗SZ‑51或抗血小板膜GPIIb/IIIa单抗7E3;试剂2采用发光标记物标记的抗人血小板抗体;试剂3为诱导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直接进行血小板活化数量测定,进行血小板活化程度绝对值评价,有效消除患者血小板数量不同带来的影响,准确反应血小板功能上的差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小板功能检测试剂盒及血小板活化程度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血液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的血小板功能检测试剂盒。
技术介绍
血小板功能分析仪通过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辅助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依据WHO数据:在2015年,全球约1500万人死于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近15年来,血栓性疾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研究表明,血小板功能的高低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对于已出现血管损伤/狭窄的患者,血小板功能越高,其血栓发生的概率越高,反之,发生出血的概率越高。血小板功能检测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血栓性疾病发生/复发的预测手段,已在国内外多个大规模临床实验中获得证实。目前,通常采用血小板聚集率评价血小板的功能水平。聚集率作为活化血小板与总血小板数量的比值,活化的血小板占比越高,聚集率越高,反之则越低。然而,由于不同患者间血小板数量上差异较大,聚集率并不能反映由患者血小板数量不同带来的血小板功能上的差异。因此,建立一种评价血小板活化程度绝对值的方法,可以消除患者血小板数量不同带来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更加准确反映血小板功能差异的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血小板功能检测试剂盒,包括3种试剂:试剂1、试剂2、试剂3;试剂1采用单抗标记的磁珠、单抗选用抗血小板膜P-选组素单抗SZ-51或抗血小板膜GPIIb/IIIa单抗7E3;试剂2采用发光标记物标记的抗人血小板抗体;试剂3为诱导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血小板活化程度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通过对血小板活化程度绝对值进行检测计算,具体方法为:对样本进行血小板活化诱导处理,加入单抗标记的磁珠,与样本中已被活化的血小板结合形成活化血小板-磁珠复合物,采用磁分离的方法将活化血小板-磁珠复合物分离出来后,加入发光标记物标记的抗人血小板抗体后,激发发光标记物发光,通过测定发光标记物的发光量计算活化血小板数量。上述检测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使用抗血小板膜P-选组素单抗SZ-51或抗血小板膜GPIIb/IIIa单抗7E3标记磁珠。第二步:用发光标记物(如吖啶酯)标记抗人血小板抗体。第三步:向将抗凝全血或富血小板血浆(PRP)中加入诱导剂,使血小板活化。同时加入标记好的磁珠。活化后的血小板与磁珠标记的抗血小板膜P-选组素单抗SZ-51或抗血小板膜GPIIb/IIIa单抗7E3结合。未活化的血小板不与磁珠结合。第四步:混匀后,采用磁分离的方法将“活化血小板-磁珠”复合物与“未活化的血小板”分离开来。此时,“活化血小板-磁珠”复合物被磁铁牢牢的吸在试管壁上。第五步:将试管中的溶液全部弃去。取走磁铁后,向试管中加入缓冲液,使试管壁上的“活化血小板-磁珠”复合物重悬。第六步:向试管中加入吖啶酯-标记的抗人血小板抗体。形成“吖啶酯-抗人血小板抗体-活化血小板-磁珠”复合物。第七步:再向其中加入过氧化氢和碱液,激发吖啶酯发光。此时,测定吖啶酯的发光量。吖啶酯的发光量与活化的血小板数量成正比。通过测定吖啶酯的发光量来计算活化的血小板数量。其中发光标记物可以是吖啶酯、鲁米诺或其他常见化学发光标记物。诱导剂可以是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肾上腺素、胶原等常见的血小板激活剂。在部分实施例中,作为优选的,步骤(1)采用抗血小板膜P-选组素单抗SZ-51标记磁珠;所述发光标记物采用吖啶酯;所述诱导剂采用二磷酸腺苷;所述步骤(3)中待测样本抗凝全血用量为0.2mL,诱导剂用量为0.02mL,标记后的磁珠用量为0.2mL;所述步骤(5)中发光标记物标记的抗人血小板抗体用量为0.1mL。其中,步骤(6)中活化血小板数量的计算方法如下:对活化血小板数量与发光标记物发光量进行直线拟合,将测定发光标记物的发光量代入拟合直线中,即得所述活化血小板数量。将计算得到的活化血小板数量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判断血小板活化程度;其中,正常参考值为(40~130)×109/L:当计算得到的活化血小板数量低于40×109/L时,血小板活化程度低;当计算得到的活化血小板数量高于130×109/L时,血小板活化程度高。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直接进行血小板活化数量测定,进行血小板活化程度绝对值评价,有效消除患者血小板数量不同带来的影响,准确反应血小板功能上的差异。本专利技术利用磁性分离技术将活化血小板与其它未活化血小板有效分离,同时利用发光标记物进行含量测定,能准确有效地测定血小板活化数量。附图说明图1为活化血小板数量与吖啶酯发光量的拟合情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血小板功能检测试剂盒。试剂盒由3个试剂组成:试剂1为单抗标记的磁珠,用于标记磁珠的单抗可以是抗血小板膜P-选组素单抗SZ-51或抗血小板膜GPIIb/IIIa单抗7E3。试剂2为发光标记物标记的抗人血小板抗体。发光标记物可以是吖啶酯、鲁米诺或其他常见化学发光标记物。试剂3为诱导剂,诱导剂可以是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肾上腺素、胶原等常见的血小板激活剂。试剂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使用抗血小板膜P-选组素单抗SZ-51或抗血小板膜GPIIb/IIIa单抗7E3标记磁珠(采用现有标记方法即可)。第二步:用发光标记物(如吖啶酯)标记抗人血小板抗体(采用现有标记方法即可)。第三步:向将抗凝全血或富血小板血浆(PRP)中加入诱导剂,使血小板活化。同时加入标记好的磁珠。活化后的血小板与磁珠标记的抗血小板膜P-选组素单抗SZ-51或抗血小板膜GPIIb/IIIa单抗7E3结合。未活化的血小板不与磁珠结合。第四步:混匀后,采用磁分离的方法将“活化血小板-磁珠”复合物与“未活化的血小板”分离开来。此时,“活化血小板-磁珠”复合物被磁铁牢牢的吸在试管壁上。磁铁可采用电磁铁,通过通电与否进行磁性的选择。第五步:将试管中的溶液全部弃去。取走磁铁后,向试管中加入缓冲液,使试管壁上的“活化血小板-磁珠”复合物重悬。第六步:向试管中加入吖啶酯-标记的抗人血小板抗体。形成“吖啶酯-抗人血小板抗体-活化血小板-磁珠”复合物。第七步:再向其中加入过氧化氢和碱液,激发吖啶酯发光。此时,测定吖啶酯的发光量。吖啶酯的发光量与活化的血小板数量成正比。通过测定吖啶酯的发光量来计算活化的血小板数量。活化血小板数量与吖啶酯的发光量拟合公式:以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活化血小板数量和吖啶酯的发光量。以活化血小板数量为自变量(Xi),以吖啶酯的发光量为因变量(Yi),按下式计算回归方程。y=bx+a其中:n:6个测试结果,n=6i:第i个浓度梯度,i=1,2,3,4,5a:直线回归方程截距b:直线回归方程斜率Xi:第i个浓度梯度对应的活化血小板数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小板功能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3种试剂:试剂1、试剂2、试剂3;试剂1采用单抗标记的磁珠、单抗选用抗血小板膜P-选组素单抗SZ-51或抗血小板膜GPIIb/IIIa单抗7E3;试剂2采用发光标记物标记的抗人血小板抗体;试剂3为诱导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小板功能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3种试剂:试剂1、试剂2、试剂3;试剂1采用单抗标记的磁珠、单抗选用抗血小板膜P-选组素单抗SZ-51或抗血小板膜GPIIb/IIIa单抗7E3;试剂2采用发光标记物标记的抗人血小板抗体;试剂3为诱导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小板功能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标记物采用化学发光标记物;所述诱导剂采用血小板激活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小板功能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标记物采用吖啶酯或鲁米诺;所述诱导剂采用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肾上腺素或胶原。


4.一种血小板活化程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通过对血小板活化程度绝对值进行检测计算,具体方法为:对样本进行血小板活化诱导处理,加入单抗标记的磁珠,与样本中已被活化的血小板结合形成活化血小板-磁珠复合物,采用磁分离的方法将活化血小板-磁珠复合物分离出来后,加入发光标记物标记的抗人血小板抗体后,激发发光标记物发光,通过测定发光标记物的发光量计算活化血小板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小板活化程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血小板活化程度绝对值的检测方法如下:
(1)采用抗血小板膜P-选组素单抗SZ-51或抗血小板膜GPIIb/IIIa单抗7E3标记磁珠;
(2)采用发光标记物标记抗人血小板抗体;
(3)取待测样本抗凝全血或富血小板血浆,加入诱导剂,使血小板活化,加入步骤(1)中标记后的磁珠,与活化的血小板结合形成活化血小板-磁珠复合物;
(4)混匀后,采用磁分离的方法将活化血小板-磁珠复合物从待测样本中分离出来;
(5)向分离出来的活化血小板-磁珠复合物中加入缓冲液,使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宁张国英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瑞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