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堤坝检测水下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3687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堤坝检测水下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基体,所述机器人基体两端底部均通过插杆连接有水平板,所述水平板底端边部焊接有L型板,所述L型板底端中部等距通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钉,所述水平板顶端两侧对称焊接有十字杆,所述十字杆顶端中部安装有螺旋桨,所述机器人基体正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摄像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通过水平板、L型板、固定螺钉、插杆、十字杆和螺旋桨,能够便于水平板的安装,降低了水平板的安装难度,同时水平板内部的螺旋桨,能够便于机器人基体从水内部向下移动,从而便于调节机器人基体的下降速度,进而降低了机器人基体和水底之间的冲击力,从而保护了机器人基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堤坝检测水下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水下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堤坝检测水下机器人。
技术介绍
水坝,是拦截江河渠道水流以抬高水位或调节流量的挡水建筑物,其一旦破坏很可能就是灾难性的,因此日常对坝壁以及坝底的检测至关重要,目前大多坝底检测依靠的是蛙人,但是在冬天等恶劣环境下难易实现下水检测;为此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堤坝检测水下机器人,申请号201720064591.8,能够对堤坝实现整体监测,特别是底部摄像机装置的设置便于实时观察堤坝底部的情况,弥补了现有水下摄像机无法实现对堤坝整体实现监测,存在监测盲点的问题;USBL装置实现对水下机器人的精确定位,进而提高对堤坝位置的监测;尾翼能够保证堤坝检测水下机器人在水中平稳行驶;但是该专利还存在以下的缺点,由于该水下机器人在使用结束后,没有浮升装置,从而导致使用人员需要进入到水内部对水下机器人进行回收,从而增加了水下机器人的回收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堤坝检测水下机器人,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由于该水下机器人在使用结束后,没有浮升装置,从而导致使用人员需要进入到水内部对水下机器人进行回收,从而增加了水下机器人的回收难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堤坝检测水下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基体,所述机器人基体两端底部均通过插杆连接有水平板,所述水平板底端边部焊接有L型板,所述L型板底端中部等距通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钉,所述水平板顶端两侧对称焊接有十字杆,所述十字杆顶端中部安装有螺旋桨;>所述机器人基体正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摄像头,所述机器人基体正面对应摄像头外表面边部位置处焊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一端焊接有轴承,所述轴承一端焊接有圆盘,所述圆盘一端边部等距开设有槽口,所述圆盘一端中部焊接有立柱,所述立柱一端中部连接有桨叶,所述圆盘外表面边部啮合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一端焊接有弧形杆,所述转动环底端边部套接有定位环。优选的,所述定位环和摄像头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环和定位环之间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圆盘外表面边部等距开设有外锯齿,所述转动环外表面边部等距开设有内锯齿,所述圆盘和转动环之间通过外锯齿和内锯齿连接。优选的,所述轴承内圈和连接柱之间焊接连接,所述轴承外圈和圆盘之间焊接连接。所述机器人基体顶端中部安装有警示灯,所述机器人基体顶端对应警示灯外表面边部位置处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外表面边部等距连接有反光带。优选的,所述机器人基体内部设置有锂电池,所述锂电池的输出端和螺旋桨、摄像头和警示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1、通过水平板、L型板、固定螺钉、插杆、十字杆和螺旋桨,能够便于水平板的安装,降低了水平板的安装难度,同时水平板内部的螺旋桨,能够便于机器人基体从水内部向下移动,从而便于调节机器人基体的下降速度,进而降低了机器人基体和水底之间的冲击力,从而保护了机器人基体。2、通过连接柱、轴承、圆盘、立柱、桨叶、转动环、弧形杆、槽口和定位环,能够便于对摄像头进行清理,降低了摄像头的清理难度,从而降低了灰尘对摄像头的干扰,进而便于摄像头的正常运行。3、通过警示灯、防护罩和反光带,能够便于观察机器人基体在水内部的位置,同时利用反光带能够对外部的光源进行折射,进而便于人员在水上对机器人基体进行寻找。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十字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弧形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警示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机器人基体;2、水平板;3、L型板;4、固定螺钉;5、插杆;6、十字杆;7、螺旋桨;8、连接柱;9、轴承;10、圆盘;11、立柱;12、桨叶;13、转动环;14、弧形杆;15、槽口;16、定位环;17、警示灯;18、防护罩;19、反光带;20、摄像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堤坝检测水下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基体1,机器人基体1两端底部均通过插杆5连接有水平板2,水平板2底端边部焊接有L型板3,L型板3底端中部等距通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钉4,水平板2顶端两侧对称焊接有十字杆6,十字杆6顶端中部安装有螺旋桨7;机器人基体1正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摄像头20,定位环16和摄像头20之间固定连接,转动环13和定位环16之间转动连接,能够便于转动环13的转动,同时利用弧形杆14对摄像头20表面的杂质进行清理,降低了摄像头20表面杂质的清理难度,机器人基体1正面对应摄像头20外表面边部位置处焊接有连接柱8,连接柱8一端焊接有轴承9,轴承9内圈和连接柱8之间焊接连接,轴承9外圈和圆盘10之间焊接连接,能够便于圆盘10的转动,降低了圆盘10的转动难度,轴承9一端焊接有圆盘10,圆盘10外表面边部等距开设有外锯齿,转动环13外表面边部等距开设有内锯齿,圆盘10和转动环13之间通过外锯齿和内锯齿连接,能够便于转动环13的转动,降低了转动环13的转动难度,圆盘10一端边部等距开设有槽口15,圆盘10一端中部焊接有立柱11,立柱11一端中部连接有桨叶12,圆盘10外表面边部啮合连接有转动环13,转动环13一端焊接有弧形杆14,弧形杆14的材质为透明塑料,转动环13底端边部套接有定位环16。机器人基体1顶端中部安装有警示灯17,机器人基体1内部设置有锂电池,锂电池的输出端和螺旋桨7、摄像头20和警示灯1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能够便于螺旋桨7、摄像头20和警示灯17的正常运行,机器人基体1顶端对应警示灯17外表面边部位置处连接有防护罩18,防护罩18外表面边部等距连接有反光带1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水下机器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插杆5沿着水平板2插入到机器人基体1内部,水平板2移动时带动L型板3和机器人基体1之间贴合,然后使用人员转动固定螺钉4,固定螺钉4将L型板3和插杆5进行固定,从而对水平板2进行固定,当螺旋桨7连接电源,并且开始运行时,带动水向下移动,而利用水流的反向冲击力带动机器人基体1上升,能够便于水平板2的安装,降低了水平板2的安装难度,同时水平板2内部的螺旋桨7,能够便于机器人基体1从水内部向下移动,从而便于调节机器人基体1的下降速度,进而降低了机器人基体1和水底之间的冲击力,从而保护了机器人基体1;而当机器人基体1在水内部移动时,水冲击在桨叶12外表面,并且带动桨叶12转动,桨叶12转动时通过立柱11带动圆盘10围绕着轴承9外圈进行转动,而圆盘10转动时带动转动环13沿着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堤坝检测水下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基体(1)两端底部均通过插杆(5)连接有水平板(2),所述水平板(2)底端边部焊接有L型板(3),所述L型板(3)底端中部等距通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钉(4),所述水平板(2)顶端两侧对称焊接有十字杆(6),所述十字杆(6)顶端中部安装有螺旋桨(7);/n所述机器人基体(1)正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摄像头(20),所述机器人基体(1)正面对应摄像头(20)外表面边部位置处焊接有连接柱(8),所述连接柱(8)一端焊接有轴承(9),所述轴承(9)一端焊接有圆盘(10),所述圆盘(10)一端边部等距开设有槽口(15),所述圆盘(10)一端中部焊接有立柱(11),所述立柱(11)一端中部连接有桨叶(12),所述圆盘(10)外表面边部啮合连接有转动环(13),所述转动环(13)一端焊接有弧形杆(14),所述转动环(13)底端边部套接有定位环(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堤坝检测水下机器人,包括机器人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基体(1)两端底部均通过插杆(5)连接有水平板(2),所述水平板(2)底端边部焊接有L型板(3),所述L型板(3)底端中部等距通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钉(4),所述水平板(2)顶端两侧对称焊接有十字杆(6),所述十字杆(6)顶端中部安装有螺旋桨(7);
所述机器人基体(1)正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摄像头(20),所述机器人基体(1)正面对应摄像头(20)外表面边部位置处焊接有连接柱(8),所述连接柱(8)一端焊接有轴承(9),所述轴承(9)一端焊接有圆盘(10),所述圆盘(10)一端边部等距开设有槽口(15),所述圆盘(10)一端中部焊接有立柱(11),所述立柱(11)一端中部连接有桨叶(12),所述圆盘(10)外表面边部啮合连接有转动环(13),所述转动环(13)一端焊接有弧形杆(14),所述转动环(13)底端边部套接有定位环(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堤坝检测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16)和摄像头(20)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佑越张松汪钊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东水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