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73475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管道结构包括多个管道单体,每两个管道单体通过连接节点相接;管道单体包括同轴的外管及内管,连接节点均包括同轴的外筒及内筒,外管端部与内管端部插入至对应的内筒与外筒之间,外管外表面与外筒内表面贴合接触,内管的内表面与内筒外表面贴合接触,外管、内管、外筒及内筒通过连接件相接;外管与内管之间设有第一抗剪组件,外筒与内筒之间设有第二抗剪组件,且外管与内管之间及外筒与内筒之间浇筑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各管道单体均具有外管、混凝土及内管三层结构,且各管道单体之间通过具有外筒、混凝土及内筒三层结构的连接节点相接,能有效保证其结构强度及连接可靠性,从而保证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管道结构
,尤其是指一种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常规的长输管道多为圆钢管管道和钢筋混凝土圆管道,直径多在0.5米~1.5米范围内,一端采用扩大头的形式,通过封头实现管道之间的连接。钢管内常年输送液体,很容易锈蚀,长期的侵蚀会减小管壁的有效厚度,降低管壁的刚度,在土壤和外界的压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局部屈曲。同时由于管道内液体对内壁的侵蚀,致使杂质也越来越多,质检很难达标,管道往往达不到设计使用年限就得更换。钢筋混凝土管道长期在液体侵蚀下,钢筋易发生锈蚀,管壁的抗渗性很难保证,长期会形成渗漏现象。管道区域经历轻微的震动后,钢筋混凝土管道端口的常规连接很容易松动,很难保证管道的密闭性。后来人们为避免管道渗漏,在混凝土管道中间布置钢管,形成内置钢管混凝土组合管道,尽管增加了管道的刚度和强度,但给管道之间的可靠连接提出了更大挑战。因此,如何能提高长输管道的使用寿命、结构强度以及连接可靠性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结构强度及连接可靠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其中,所述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包括多个顺次相接的管道单体,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管道单体之间通过连接节点密封固定相接;各所述管道单体均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管及内管,各所述连接节点均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筒及内筒,各所述管道单体的所述外管的端部与所述内管的端部插入至对应的所述连接节点的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所述外管的外表面与所述外筒的内表面贴合接触,所述内管的内表面与所述内筒的外表面贴合接触,并且所述外管、所述内管、所述外筒及所述内筒通过连接件相接;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设有第一抗剪组件,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设有第二抗剪组件,且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及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均浇筑混凝土。如上所述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其中,各所述管道单体的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均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环形隔板,且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通过所述环形隔板保持同轴。如上所述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其中,所述连接节点的所述外筒的筒壁上开设有浇筑口及排气口。如上所述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抗剪组件包括于所述外管的内壁上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多组第一抗剪结构以及于所述内管的外壁上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多组第二抗剪结构,各所述第一抗剪结构及各所述第二抗剪结构沿所述管道单体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抗剪组件包括于所述外筒的内壁上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多组第三抗剪结构以及于所述内筒的外壁上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多组第四抗剪结构,各所述第三抗剪结构及各所述第四抗剪结构沿所述连接节点的轴向间隔设置。如上所述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其中,各组所述第一抗剪结构、各组所述第二抗剪结构、各组所述第三抗剪结构及各组所述第四抗剪结构均包括多个沿所述管道单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抗剪键。如上所述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其中,所述管道单体为直线型管道、弧线型管道、中部向上凸起的上凸型管道或中部向下凹陷的下凹型管道。如上所述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其中,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均为无缝的缠绕式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管,所述混凝土为自密实细石混凝土。如上所述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其中,所述外管的外表面上间隔均匀布设有多组减震组件,各所述减震组件均连接于所述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的基础上。如上所述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其中,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连接器与阻尼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固定相接的连接环及连接座,所述连接环与所述阻尼器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外管的外表面相接,所述阻尼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的基础相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如上所述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所述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制造管道单体的内管与管道单体的外管,将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同轴地安装,在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设置第一抗剪组件,向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所述管道单体;制造连接节点的内筒与连接节点的外筒,将所述外筒同轴套设于所述内筒的外侧,在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设置第二抗剪组件,将两根所述管道单体的一端分别由所述连接节点的两端处伸入至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将并所述内筒的两端及所述外筒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管道单体的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相接,向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浇筑混凝土。如上所述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的制造方法,其中,向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浇筑混凝土,包括:在所述外筒上开设浇筑口及排气口,通过所述浇筑口向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浇筑混凝土。如上所述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向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浇筑混凝土之前,所述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外管的外表面上间隔均匀布设多组减震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制造得到的管道结构,其各管道单体均具有外管、混凝土及内管三层结构,且各管道单体之间通过具有外筒、混凝土及内筒三层结构的连接节点相接,改变了传统管道的连接方式,能有效保证其结构强度、连接可靠性及密闭性,从而保证其使用寿命,满足使用年限要求。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的直线型管道单体的轴向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的管道单体的径向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的连接节点与两管道单体连接后未浇筑混凝土之前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的连接节点与两管道单体连接后浇筑混凝土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的连接节点的外筒的轴向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的连接节点的外筒的径向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的连接节点的内筒的轴向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的连接节点的内筒的径向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的轴向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的轴向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的管道单体的外管上设置连接器的安装孔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的连接器与管道单体相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包括多个顺次相接的管道单体,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管道单体之间通过连接节点密封固定相接;/n各所述管道单体均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管及内管,各所述连接节点均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筒及内筒,各所述管道单体的所述外管的端部与所述内管的端部插入至对应的所述连接节点的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所述外管的外表面与所述外筒的内表面贴合接触,所述内管的内表面与所述内筒的外表面贴合接触,并且所述外管、所述内管、所述外筒及所述内筒通过连接件相接;/n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设有第一抗剪组件,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设有第二抗剪组件,且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及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均浇筑混凝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包括多个顺次相接的管道单体,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管道单体之间通过连接节点密封固定相接;
各所述管道单体均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管及内管,各所述连接节点均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筒及内筒,各所述管道单体的所述外管的端部与所述内管的端部插入至对应的所述连接节点的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所述外管的外表面与所述外筒的内表面贴合接触,所述内管的内表面与所述内筒的外表面贴合接触,并且所述外管、所述内管、所述外筒及所述内筒通过连接件相接;
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设有第一抗剪组件,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设有第二抗剪组件,且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及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均浇筑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管道单体的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均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环形隔板,且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通过所述环形隔板保持同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节点的所述外筒的筒壁上开设有浇筑口及排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剪组件包括于所述外管的内壁上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多组第一抗剪结构以及于所述内管的外壁上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多组第二抗剪结构,各所述第一抗剪结构及各所述第二抗剪结构沿所述管道单体的轴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抗剪组件包括于所述外筒的内壁上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多组第三抗剪结构以及于所述内筒的外壁上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多组第四抗剪结构,各所述第三抗剪结构及各所述第四抗剪结构沿所述连接节点的轴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各组所述第一抗剪结构、各组所述第二抗剪结构、各组所述第三抗剪结构及各组所述第四抗剪结构均包括多个沿所述管道单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抗剪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长输管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单体为直线型管道、弧线型管道、中部向上凸起的上凸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计静宋化宇姜良芹张文福袁朝庆周利剑刘迎春杨毛毛姜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东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