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后模先合模机构及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3358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25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前后模先合模机构及模具,所述前后模先合模机构包括脱料板、前模板和后模板,前模板与脱料板活动式连接并位于脱料板和后模板之间,前模板上设有长度方向为合模方向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活动式设有活动杆,活动杆靠近后模板的一端设有胶塞,后模板上设有直径小于胶塞直径的塞孔;第一通孔靠近后模板的一端设置成直径大于胶塞直径的第一沉孔;合模时,胶塞先完全容纳于第一沉孔内再通过脱料板抵压活动杆以使胶塞过盈装配在塞孔内。通过将胶塞设置成“活动胶塞”,使得前模板和后模板先完成合模后,脱料板才抵压活动杆以使胶塞过盈装配在胶塞孔中,完成前后模的先合模动作,从而符合倒扣产品的设计要求,保证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后模先合模机构及模具
本申请属于注塑模具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前后模先合模机构及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模具一般包括前模架、脱料板、前模板、后模板、后模架和滑块、铲基、镶件等配件结构。其中,脱料板设置在前模架上,前模板设置在脱料板上并位于脱料板和后模板之间,后模板设置在后模架上。脱料板、前模板和后模板之间通过导柱进行定位导向,前模板和后模板之间形成模具型腔,在前模板上靠近后模板的一侧固定有橡胶塞,下模板上设置有直径大于橡胶塞的胶塞孔。现有模具的前后模合模方式是后合模后开模。具体地,合模时,由于橡胶塞的直径大于胶塞孔,在橡胶塞的阻力作用下,导致前模板和后模板最后合模(滑块和铲基等结构比前模板和后模板先复位),此时橡胶塞过盈配合容纳在胶塞孔内;开模时,由于橡胶塞过盈配合容纳在胶塞孔中,导致前模板和后模板最后开模(滑块和铲基等结构比前模板和后模板先分离),其中滑块、铲基等结构是随脱料板一起运动,当脱料板朝向下模板运动,带动铲基并推动滑块复位,形成完成的模具型腔,当脱料板朝远离下模板的方向运动,带动铲基来拉动滑块分离,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后模先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脱料板、前模板和后模板,所述前模板与所述脱料板活动式连接并位于所述脱料板和所述后模板之间,所述前模板上设有长度方向为合模方向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活动式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靠近所述后模板的一端设有胶塞,所述后模板上设有直径小于所述胶塞直径的塞孔;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后模板的一端设置成直径大于所述胶塞直径的第一沉孔;合模时,所述胶塞先完全容纳于所述第一沉孔内再通过所述脱料板抵压所述活动杆以使所述胶塞过盈装配在所述塞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后模先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脱料板、前模板和后模板,所述前模板与所述脱料板活动式连接并位于所述脱料板和所述后模板之间,所述前模板上设有长度方向为合模方向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活动式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靠近所述后模板的一端设有胶塞,所述后模板上设有直径小于所述胶塞直径的塞孔;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后模板的一端设置成直径大于所述胶塞直径的第一沉孔;合模时,所述胶塞先完全容纳于所述第一沉孔内再通过所述脱料板抵压所述活动杆以使所述胶塞过盈装配在所述塞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模先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和所述胶塞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模先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脱料板的一端设置成第二沉孔,所述活动杆靠近所述脱料板的一端设有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的并可容置于所述第二沉孔内的第一杆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模先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塞的直径比所述塞孔的直径大0.05-0.2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模先合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靠近所述后模板的一端设置成第三沉孔,所述脱料板上设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脱料板上,另一端活动式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且所述拉杆远离所述脱料板的一端设有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直径的第二杆帽。


6.如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吉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铭锋达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