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陡边坡防渗系统及其铺设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32660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陡边坡防渗系统及其铺设方法,该高陡边坡防渗系统包括场底防渗结构、斜边坡防渗结构及陡峭边坡防渗结构,场底防渗结构包括场底反滤层、渗沥液导流层、场底防渗膜保护层、场底防渗层、场底GCL膨润土层、膜下保护层及场底基底层,场底防渗层为双光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斜边坡防渗结构包括斜边坡保护层、斜边坡防渗膜保护层、斜边坡防渗层、斜边坡GCL膨润土层、斜边坡坡面钝化层及斜边坡基底层,斜边坡防渗层为双糙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陡边坡防渗系统根据矿坑的场底、斜边坡和陡峭边坡的环境情况,设置各种防渗结构,各防渗结构简单,防渗效果好,使各防渗结构根据环境情况,具有针对性的防渗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陡边坡防渗系统及其铺设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坑修复覆绿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矿坑防渗的高陡边坡防渗系统及其铺设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采矿活动的结束而被废弃的矿坑也越来越多,因采矿活动的长期性及不可逆性,矿坑给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具体的影响包括如下:一、采石场开采损毁了原有土壤、植被,对附近的生物群落的生态平衡及其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的破坏性;二、因开采而形成的边坡有垮塌、滑坡及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将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三、开采面积较大且矿坑四周为垂直的陡峭岩壁,矿坑顶部周围无防护措施,为当地村民和禽畜造成了安全隐患。因此,根据采石场废弃矿坑的特点,因地制宜的进行二次开发利用,是目前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再利用的方式。一般情况下,矿坑为一个不太规则的长方体凹陷矿坑,由于受土壤肥力不足、灌溉水源缺乏、土地破坏严重、坡度较大等不良因素的影响,若采用普通土回填的方式处理,因回填量大,成本较大,且会对取土点的生态造成一定影响。若在废弃矿坑范围内采用回填有机营养土覆绿的方式,修复生态系统,又能够解决市政污泥处置达标的终端产品的去向,完成修复利用的目的,但是由于有机营养土的渗沥液会渗入地下水,造成污染,因此矿坑在回填前同时需要先进行防渗处理,将渗沥液与土壤、地下水隔开,防止渗沥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现有的高陡边坡防渗系统的结构复杂,对于矿坑环境的防渗工作,施工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矿坑防渗的高陡边坡防渗系统,解决上述传统的问题,其结构简单,且防渗效果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用该高陡边坡防渗系统的铺设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陡边坡防渗系统,用于矿坑的防渗,所述高陡边坡防渗系统包括场底防渗结构、位于所述场底防渗结构一侧的斜边坡防渗结构及位于所述斜边坡防渗结构远离所述场底防渗结构一侧的陡峭边坡防渗结构;所述场底防渗结构包括从外到内布设的场底反滤层、渗沥液导流层、场底防渗膜保护层、场底防渗层、场底GCL膨润土层、膜下保护层及场底基底层,所述场底防渗层为双光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所述斜边坡防渗结构包括从外到内布设的斜边坡保护层、斜边坡防渗膜保护层、斜边坡防渗层、斜边坡GCL膨润土层、斜边坡坡面钝化层及斜边坡基底层,所述斜边坡防渗层为双糙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所述双糙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与所述双光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通过接缝焊接方法连接;所述陡峭边坡防渗结构与所述斜边坡防渗结构相同。优选地,所述双光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的厚度为2mm;所述双糙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的厚度为2mm。优选地,所述场底反滤层为200g/m2的土工滤网;所述渗沥液导流层为300mm厚的碎石层;所述场底防渗膜保护层为600g/m2的非织造土工布;所述场底GCL膨润土层由4800g/m2的膨润土垫层和土工布组成;所述膜下保护层为600g/m2的非织造土工布;所述场底基底层由粘土经压实平整而成。优选地,所述斜边坡保护层由碎石砂包堆筑而成;所述斜边坡防渗膜保护层为600g/m2的非织造土工布;所述斜边坡GCL膨润土层由4800g/m2的膨润土垫层和土工布组成;所述斜边坡坡面钝化层为挂网喷浆层;所述斜边坡基底层为岩体层。优选地,所述场底基底层的下部设置有地下水排水层,所述地下水排水层为800mm厚的碎石反滤层;所述斜边坡基底层上布设有导排盲沟。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高陡边坡防渗系统的铺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场底的铺设:先在场底与边坡相接的边缘处设置场底锚固沟,然后铺设场底防渗结构中的各层材料,铺设时,将场底防渗结构中的土工材料的一端通过场底锚固沟进行固定,场底防渗结构中的土工材料外伸场底锚固沟外侧不小于1m;S2:斜边坡的铺设:在斜边坡的坡顶上设置斜边坡锚固沟,再铺设斜边坡防渗结构,铺设时,将斜边坡防渗结构中的土工材料的一端通过斜边坡锚固沟进行固定,斜边坡防渗结构中的土工材料外伸斜边坡锚固沟外侧不小于1m;固定后,再将斜边坡防渗结构中的土工材料的另一端与场底防渗结构中的土工材料的一端连接;S3:回填有机营养土:将有机营养土回填至斜边坡锚固沟所在水平线处,分层压实,并将距离边坡5m范围内的有机营养土整平;S4:陡峭边坡的铺设:将陡峭边坡以10m高度划分成多个部分,在划分后的陡峭边坡的连接处设置陡峭边坡锚固沟,然后铺设陡峭边坡防渗结构中的各层材料,将陡峭边坡防渗结构中的土工材料的一端通过陡峭边坡锚固沟进行固定,铺设时,每5m高度设置一道锚固结构,将陡峭边坡防渗结构中的土工材料的未给固定的部分锚固在陡峭边坡上,锚固后,再将陡峭边坡防渗结构中的土工材料的一端与斜边坡防渗结构中的土工材料的一端连接,最后再铺设陡峭边坡防渗结构中的最外层;S5:重复步骤S3、S4,将剩余部分的陡峭边坡进行陡峭边坡防渗结构的铺设,且铺设至陡峭边坡的坡顶。优选地,在步骤S2中,若斜边坡坡长大于10m或坡高大于5m时,需增设斜边坡锚固沟。优选地,在步骤S4中,所述锚固结构包括锚固螺栓、安装在所述锚固螺栓上的第一锚固钢板、第一HDPE膜垫、第二HDPE膜垫、第二锚固钢板、螺帽、PE冒垫及锚固防渗膜,所述陡峭边坡防渗结构中的土工材料夹于所述第一HDPE膜垫和第二HDPE膜垫之间,所述锚固防渗膜与陡峭边坡防渗结构中最外层的土工材料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锚固钢板的规格为宽度100mm,厚度3mm;每条所述第一锚固钢板的每端距端点100mm处设置有安装锚固螺栓的锚固孔。优选地,在步骤S5中,陡峭边坡上的陡峭边坡防渗结构的最终铺设高度高出有机营养土的最终回填高度的2m以上。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高陡边坡防渗系统根据矿坑的场底、斜边坡和陡峭边坡的环境情况,设置有场底防渗结构、斜边坡防渗结构和陡峭边坡防渗结构,各防渗结构简单,防渗效果好,场底防渗层采用双光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边坡防渗层采用双糙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使各防渗结构根据环境情况,具有针对性的防渗作用。本专利技术的高陡边坡防渗系统的铺设方法根据矿坑的边坡高度较高且较为陡峭的环境,难以攀爬作业,采用边铺设边填埋、由下至上的铺设工艺,增大了铺设施工的作业安全,使得防渗膜的焊接质量也得到了保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高陡边坡防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陡峭边坡的锚固节点设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陡峭边坡防渗结构的顶部的锚固结构示意图。图中:10、场底防渗结构;11、场底反滤层;12、渗沥液导流层;13、场底防渗膜保护层;14、场底防渗层;15、场底GCL膨润土层;16、膜下保护层;17、场底基底层;20、斜边坡防渗结构;21、斜边坡保护层;22、斜边坡防渗膜保护层;23、斜边坡防渗层;24、斜边坡GCL膨润土层;25、斜边坡坡面钝化层;26、斜边坡基底层;30、陡峭边坡防渗结构;31、排水沟;32、陡峭边坡保护层;33、陡峭边坡防渗膜保护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陡边坡防渗系统,用于矿坑的防渗,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陡边坡防渗系统包括场底防渗结构、位于所述场底防渗结构一侧的斜边坡防渗结构及位于所述斜边坡防渗结构远离所述场底防渗结构一侧的陡峭边坡防渗结构;所述场底防渗结构包括从外到内布设的场底反滤层、渗沥液导流层、场底防渗膜保护层、场底防渗层、场底GCL膨润土层、膜下保护层及场底基底层,所述场底防渗层为双光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所述斜边坡防渗结构包括从外到内布设的斜边坡保护层、斜边坡防渗膜保护层、斜边坡防渗层、斜边坡GCL膨润土层、斜边坡坡面钝化层及斜边坡基底层,所述斜边坡防渗层为双糙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所述双糙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与所述双光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通过接缝焊接方法连接;所述陡峭边坡防渗结构与所述斜边坡防渗结构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陡边坡防渗系统,用于矿坑的防渗,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陡边坡防渗系统包括场底防渗结构、位于所述场底防渗结构一侧的斜边坡防渗结构及位于所述斜边坡防渗结构远离所述场底防渗结构一侧的陡峭边坡防渗结构;所述场底防渗结构包括从外到内布设的场底反滤层、渗沥液导流层、场底防渗膜保护层、场底防渗层、场底GCL膨润土层、膜下保护层及场底基底层,所述场底防渗层为双光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所述斜边坡防渗结构包括从外到内布设的斜边坡保护层、斜边坡防渗膜保护层、斜边坡防渗层、斜边坡GCL膨润土层、斜边坡坡面钝化层及斜边坡基底层,所述斜边坡防渗层为双糙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所述双糙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与所述双光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通过接缝焊接方法连接;所述陡峭边坡防渗结构与所述斜边坡防渗结构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边坡防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光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的厚度为2mm;所述双糙面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的厚度为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边坡防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场底反滤层为200g/m2的土工滤网;所述渗沥液导流层为300mm厚的碎石层;所述场底防渗膜保护层为600g/m2的非织造土工布;所述场底GCL膨润土层由4800g/m2的膨润土垫层和土工布组成;所述膜下保护层为600g/m2的非织造土工布;所述场底基底层由粘土经压实平整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边坡防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边坡保护层由碎石砂包堆筑而成;所述斜边坡防渗膜保护层为600g/m2的非织造土工布;所述斜边坡GCL膨润土层由4800g/m2的膨润土垫层和土工布组成;所述斜边坡坡面钝化层为挂网喷浆层;所述斜边坡基底层为岩体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边坡防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场底基底层的下部设置有地下水排水层,所述地下水排水层为800mm厚的碎石反滤层;所述斜边坡基底层上布设有导排盲沟。


6.一种高陡边坡防渗系统的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场底的铺设:先在场底与边坡相接的边缘处设置场底锚固沟,然后铺设场底防渗结构中的各层材料,铺设时,将场底防渗结构中的土工材料的一端通过场底锚固沟进行固定,场底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效凯黄义军李晓春毕芳曾桔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