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垂直防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0256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垂直防渗装置,包括水泥墩,水泥墩的内侧壁上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一支撑杆,两个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共同安装有第二承重板,水泥墩上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二支撑杆,两个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共同安装有一个第一承重板,水泥墩上对称安装有两个第三支撑杆,两个第三支撑杆一端共同安装有一个第一承重板,水泥墩上安装有横向托板,水泥墩、横向托板、第一承重板和第二承重板的上表面共同铺设有土工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垂直防渗装置,本防渗装置通过第一承重板和第二承重板对坡面位置的土工膜进行支撑,防止其跟随土壤塌陷,降低其被挤压破裂的几率,大大提高了其垂直防渗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垂直防渗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垂直防渗装置,特别设计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垂直防渗装置,属于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防渗

技术介绍
垃圾填埋场是采用卫生填埋方式下的垃圾集中堆放场地,垃圾卫生填埋场因为成本低、卫生程度好在国内被广泛应用,一般采用分层覆土填埋的方式对垃圾进行处理,堆积一层垃圾后再覆盖一层黄土,这样很容易降低垃圾的污染,由于垃圾填埋场内填埋的垃圾会产生大量的渗滤液,为了防止渗滤液进入填埋场周边土壤内对环境造成污染,需要在填埋场内铺设土工膜,降低渗滤液渗漏的几率。传统的用于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垂直防渗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直接将土工膜铺设在土壤构成的坡面,长时间使用后,当土壤层产生塌陷,易造成土工膜局部凹陷而失去张力,更容易被挤压产生裂痕,增加了填埋场坡面处渗滤液渗漏的几率,大大降低了其垂直防渗效果,对此需要设计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垂直防渗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垂直防渗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直接将土工膜铺设在土壤构成的坡面,当坡面土壤出现塌陷后造成土工膜跟随其凹陷,易被挤压破裂,大大降低了其垂直防渗效果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垂直防渗装置,包括水泥墩,所述水泥墩的内侧壁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水泥墩的一端共同固定安装有第二承重板,所述水泥墩上且位于两个第一支撑杆的上方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水泥墩的一端共同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承重板,所述水泥墩上且位于两个第二支撑杆的上方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三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杆远离水泥墩的一端共同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承重板,所述水泥墩上且位于两个第三支撑杆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横向托板,所述水泥墩、横向托板、第一承重板和第二承重板的上表面共同铺设有土工膜,所述水泥墩的上表面螺纹安装有两个长杆螺母、且两个所述长杆螺母穿过土工膜并将其一端固定在水泥墩的顶端,所述第二承重板的水平面上螺纹安装有两个长杆螺母、且两个所述长杆螺母穿过土工膜并将其远离水泥墩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承重板上,两个所述第一承重板上以及第二承重板的倾斜面上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加固钉,且所述土工膜通过若干加固钉固定扣接在两个第一承重板的上表面以及第二承重板的倾斜面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泥墩与土工膜之间设置有填土区,所述横向托板上开凿有长条形开口,且所述长条形开口与填土区相互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位于同侧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承重支架,且两个所述第一承重支架呈对称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位于同侧设置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之间均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二承重支架,且两个所述第二承重支架呈对称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泥墩内嵌入且固定安装有一个内置板,所述内置板上开凿有两个螺纹孔,且位于所述水泥墩顶端设置的两个长杆螺母的螺纹端均插入水泥墩内、并与相匹配设置螺纹孔螺纹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第一承重板和第二承重板的倾斜部分呈现的倾斜角度相同、且位于同一倾斜面上,所述第二承重板上且位于其水平部分与倾斜部分对接处设置有弧形转角。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垂直防渗装置,具有垂直防渗效果好和使用周期长的特点,在具体的使用中,与传统的用于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垂直防渗装置相比较而言:1、本防渗装置设置有埋设于土壤层内的水泥墩,并在水泥墩上安装有第一承重板和第二承重板,通过倾斜设置的第一承重板和第二承重板,可以对土工膜位于坡面的部分进行支撑,避免土工膜跟随土壤层塌陷而失去张力,降低土工膜凹陷区域被长期挤压而出现裂痕,有效降低了填埋场坡面位置的渗漏几率,大大提高了其垂直防渗效果。2、本防渗装置在水泥墩上安装有横向托板,并在横向托板上开凿有长条形开口,当填埋场长期使用后,填土区内的土壤层产生塌陷,可以将横向托板顶端的土工膜掀开,并从长条形开口处向土壤层内添加土壤进行二次压实填充,避免第一承重板和第二承重板背面悬空而增加其损坏率,大大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周期。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横向托板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承重板与第三支撑杆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承重板与第一支撑杆连接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水泥墩;2、横向托板;21、长条形开口;3、第一承重板;4、土工膜;5、加固钉;6、长杆螺母;7、第二承重板;8、第一支撑杆;9、第一承重支架;10、第二支撑杆;11、第二承重支架;12、第三支撑杆;13、弧形转角;14、内置板;15、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技术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垂直防渗装置,包括水泥墩1,水泥墩1的内侧壁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支撑杆8,两个第一支撑杆8远离水泥墩1的一端共同固定安装有第二承重板7,水泥墩1上且位于两个第一支撑杆8的上方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支撑杆10,两个第二支撑杆10远离水泥墩1的一端共同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承重板3,水泥墩1上且位于两个第二支撑杆10的上方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三支撑杆12,两个第三支撑杆12远离水泥墩1的一端共同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承重板3,水泥墩1上且位于两个第三支撑杆1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横向托板2,水泥墩1、横向托板2、第一承重板3和第二承重板7的上表面共同铺设有土工膜4,水泥墩1的上表面螺纹安装有两个长杆螺母6、且两个长杆螺母6穿过土工膜4并将其一端固定在水泥墩1的顶端,第二承重板7的水平面上螺纹安装有两个长杆螺母6、且两个长杆螺母6穿过土工膜4并将其远离水泥墩1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承重板7上,两个第一承重板3上以及第二承重板7的倾斜面上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加固钉5,且土工膜4通过若干加固钉5固定扣接在两个第一承重板3的上表面以及第二承重板7的倾斜面上,通过两个第一承重板3以及第二承重板7的倾斜部分对铺设在填埋场坡面的土工膜4进行有效支撑,避免坡面的土壤塌陷后导致土工膜4跟随其下陷,保证土工膜4位于坡面的部分能够持有张力的铺开,防止其跟随坡面土壤塌陷后被垃圾挤压,降低了其产生裂痕的几率,有效防止填埋场坡面出现渗漏,大大提高了其垂直防渗效果。水泥墩1内嵌入且固定安装有一个内置板14,内置板14上开凿有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垂直防渗装置,包括水泥墩(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墩(1)的内侧壁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支撑杆(8),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8)远离水泥墩(1)的一端共同固定安装有第二承重板(7),所述水泥墩(1)上且位于两个第一支撑杆(8)的上方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支撑杆(10),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10)远离水泥墩(1)的一端共同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承重板(3),所述水泥墩(1)上且位于两个第二支撑杆(10)的上方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三支撑杆(12),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杆(12)远离水泥墩(1)的一端共同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承重板(3),所述水泥墩(1)上且位于两个第三支撑杆(1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横向托板(2),所述水泥墩(1)、横向托板(2)、第一承重板(3)和第二承重板(7)的上表面共同铺设有土工膜(4),所述水泥墩(1)的上表面螺纹安装有两个长杆螺母(6)、且两个所述长杆螺母(6)穿过土工膜(4)并将其一端固定在水泥墩(1)的顶端,所述第二承重板(7)的水平面上螺纹安装有两个长杆螺母(6)、且两个所述长杆螺母(6)穿过土工膜(4)并将其远离水泥墩(1)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承重板(7)上,两个所述第一承重板(3)上以及第二承重板(7)的倾斜面上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加固钉(5),且所述土工膜(4)通过若干加固钉(5)固定扣接在两个第一承重板(3)的上表面以及第二承重板(7)的倾斜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垂直防渗装置,包括水泥墩(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墩(1)的内侧壁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支撑杆(8),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8)远离水泥墩(1)的一端共同固定安装有第二承重板(7),所述水泥墩(1)上且位于两个第一支撑杆(8)的上方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支撑杆(10),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10)远离水泥墩(1)的一端共同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承重板(3),所述水泥墩(1)上且位于两个第二支撑杆(10)的上方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三支撑杆(12),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杆(12)远离水泥墩(1)的一端共同固定安装有一个第一承重板(3),所述水泥墩(1)上且位于两个第三支撑杆(12)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横向托板(2),所述水泥墩(1)、横向托板(2)、第一承重板(3)和第二承重板(7)的上表面共同铺设有土工膜(4),所述水泥墩(1)的上表面螺纹安装有两个长杆螺母(6)、且两个所述长杆螺母(6)穿过土工膜(4)并将其一端固定在水泥墩(1)的顶端,所述第二承重板(7)的水平面上螺纹安装有两个长杆螺母(6)、且两个所述长杆螺母(6)穿过土工膜(4)并将其远离水泥墩(1)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承重板(7)上,两个所述第一承重板(3)上以及第二承重板(7)的倾斜面上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加固钉(5),且所述土工膜(4)通过若干加固钉(5)固定扣接在两个第一承重板(3)的上表面以及第二承重板(7)的倾斜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小龙张红霞刘江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友之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