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动态性能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73126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动态性能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包括:Al 6.0‑9.0%、Mo 2.5‑5.0%、Cr 2.0‑4.5%、Fe 1.0‑3.5%、O≤0.20%、C≤0.10%、N≤0.10%、H≤0.05%,余量为Ti,以上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将海绵钛、铝钼合金、铝铁合金、铝铬合金、铝豆进行混合,并压制成电极块,将电极块组焊成电极,将电极熔炼成合金铸锭,对合金铸锭进行锻造,得到棒材,对棒材进行热处理得到成品棒材。可以获得动态性能优异的钛合金材料(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动态性能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合金
,涉及一种高动态性能钛合金,还涉及上述钛合金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钛合金与大部分黑色金属相比,密度具有很大的优势,与铝、镁合金相比,其室温强度及高温强度又高出很多,加上其优异的热强性、抗蚀性和焊接性能,在航空航天、兵器工业、船舶、化工、医疗、汽车及能源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国外,美、俄等军事强国都在大量开展钛合金材料在导弹战斗部上的应用研究,如俄罗斯“X-31A”和“马斯基特”超声速反舰导弹均采用了钛合金战斗部,使战斗部的装填系数高达0.4、美国“斯拉姆”导弹和战斧式巡航导弹同样采用了钛合金战斗部。经实战和靶场试验表明,钛合金战斗部大大提高了反舰导弹对水面舰艇的打击能力,命中一发即可使大中型水面舰艇重创或丧失战斗力,由此可见,钛合金材料在国外超音速半穿甲导弹战斗部中已经得到实际应用。我国导弹半穿甲战斗部材料最先采用传统的30CrMnSiNi2A钢,该材料密度大(7.8g/cm3),直接影响了导弹技术性能。其中TA15钛合金动态性能匹配良好,抗高速冲击载荷能力强,在相同强度等级条件下,绝热剪切敏感性低于TC4钛合金。通过成分优化,TA15钛合金最大塑性应变能达到0.25,流变应力达到1500MPa,冲击吸收能达到360J/cm3,动态性能优于传统的TC4合金,比如专利号为ZL201510421029.1的一种高动态性能近α型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随着最新一代导弹对高速侵彻多种目标的战技指标要求的不断提高,要求配套战斗部需具有更高的侵彻速度和更大装填系数,这也要求战斗部壳体材料在高应变速率变形条件下具有更高的动态流变应力(≥1600MPa)和动态塑性应变(≥0.30)。该指标已大幅突破现有壳体性能水平,现有的钛合金无法满足其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动态性能钛合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钛合金动态流变应力、动态塑性应变性能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动态性能钛合金,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以下元素:Al6.0-9.0%、Mo2.5-5.0%、Cr2.0-4.5%、Fe1.0-3.5%、O≤0.20%、C≤0.10%、N≤0.10%、H≤0.05%,余量为Ti,以上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Mo元素来源于铝钼合金,Cr元素来源于铝铬合金。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动态性能钛合金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动态性能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海绵钛、铝钼合金、铝铁合金、铝铬合金、铝豆进行混合,并压制成电极块,电极块中各元素质量百分比为:Al元素6.0-9.0%、Mo元素2.5-5.0%、Cr元素2.0-4.5%、Fe元素1.0-3.5%、O元素≤0.20%、C元素≤0.10%、N元素≤0.10%、H元素≤0.05%,余量为Ti元素,以上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步骤2、将电极块组焊成电极;步骤3、将电极熔炼成合金铸锭;步骤4、对合金铸锭进行锻造,得到棒材;步骤5、对棒材进行热处理得到成品棒材。步骤3的具体过程为:将电极经过2~3次真空自耗电弧熔炼成合金铸锭,熔炼电流为5~20KA,熔炼电压为10~45V。步骤4的具体过程为:步骤4.1、对合金铸锭在相变点以上80~200℃加热后,进行2~3火次镦粗、拔长,每火次变形量45%~70%;步骤4.2、对合金铸锭在相变点以下20~60℃加热后,进行3~4火次镦粗、拔长,每火次变形量控制在45%~70%;步骤4.3、对合金铸锭在相变点以下40~80℃加热后,进行2~4火次成品锻造,每火次变形量控制在45%~70%,制备成棒材。步骤5的具体过程为:在温度为700~850℃的条件下对棒材进行1~2h的热处理,空冷后得到成品棒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动态性能钛合金,含有大量的Al元素可以提高材料在高应变速率下的热强性,减小绝热剪切倾向;含有适量的Cr、Fe元素进一步提高强化效果;含有适量的Mo元素用以稳定β相,抑制高温共析反应,改善高温性能;并严格控制O、C、N等间隙元素含量,提高材料的塑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动态性能钛合金的制备方法,采用优化的熔炼及锻造工艺、热处理工艺,可以获得动态性能优异的钛合金材料(10-3S-1级别应变率条件下,动态流变应力≥1600MPa,动态塑性应变≥0.3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一种高动态性能钛合金,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以下元素:Al6.0-9.0%、Mo2.5-5.0%、Cr2.0-4.5%、Fe1.0-3.5%、O≤0.20%、C≤0.10%、N≤0.10%、H≤0.05%,余量为Ti,以上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Mo元素来源于铝钼合金,Cr元素来源于铝铬合金。一种高动态性能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海绵钛、铝钼合金、铝铁合金、铝铬合金、铝豆进行混合,并使用压力机及模具压制成长条状电极块,电极块中各元素质量百分比为:Al元素6.0-9.0%、Mo元素2.5-5.0%、Cr元素2.0-4.5%、Fe元素1.0-3.5%、O元素≤0.20%、C元素≤0.10%、N元素≤0.10%、H元素≤0.05%,余量为Ti元素,以上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步骤2、采用真空等离子焊箱将电极块组焊成长条状电极;步骤3、将电极经过2~3次真空自耗电弧熔炼成合金铸锭,熔炼电流为5~20KA,熔炼电压为10~45V;步骤4、对合金铸锭进行锻造,得到棒材;步骤4.1、对合金铸锭进行2~3火次镦粗、拔长,其中,加热温度为相变点以上80~200℃,每火次变形量45%~70%;步骤4.2、对合金铸锭进行3~4火次镦粗、拔长,其中,加热温度为相变点以下20~60℃加热后,每火次变形量控制在45%~70%;步骤4.3、对合金铸锭进行2~4火次成品锻造,其中,加热温度为相变点以下40~80℃加热后,每火次变形量控制在45%~70%,制备成棒材;步骤5、在温度为700~850℃的条件下对棒材进行1~2h的退火热处理,以消除内应力,同时促进晶粒等轴化,空冷后得到成品棒材。通过以上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动态性能钛合金,本专利技术含有大量的Al元素,合金Al元素含量6.0-9.0%,相比于常规α+β钛合金Al元素含量5.0-6.0%,扩大了α相区间,可以提高材料在高应变速率下的热强性,减小绝热剪切倾向;含有适量的Cr、Fe元素增强了合金的淬透性,进一步提高强化效果;含有适量的Mo元素用以稳定β相,抑制高温共析反应,改善高温性能;并严格控制O、C、N等间隙元素含量,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塑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动态性能钛合金的制备方法,采用优化的熔炼及锻造工艺、热处理工艺,可以获得动态性能优异的钛合金材料(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动态性能钛合金,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以下元素:/nAl 6.0-9.0%、Mo 2.5-5.0%、Cr 2.0-4.5%、Fe 1.0-3.5%、O≤0.20%、C≤0.10%、N≤0.10%、H≤0.05%,余量为Ti,以上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动态性能钛合金,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百分比包括以下元素:
Al6.0-9.0%、Mo2.5-5.0%、Cr2.0-4.5%、Fe1.0-3.5%、O≤0.20%、C≤0.10%、N≤0.10%、H≤0.05%,余量为Ti,以上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动态性能钛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Mo元素来源于铝钼合金,所述Cr元素来源于铝铬合金。


3.一种高动态性能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海绵钛、铝钼合金、铝铁合金、铝铬合金、铝豆进行混合,并压制成电极块,所述电极块中各元素质量百分比为:Al元素6.0-9.0%、Mo元素2.5-5.0%、Cr元素2.0-4.5%、Fe元素1.0-3.5%、O元素≤0.20%、C元素≤0.10%、N元素≤0.10%、H元素≤0.05%,余量为Ti元素,以上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步骤2、将所述电极块组焊成电极;
步骤3、将所述电极熔炼成合金铸锭;
步骤4、对所述合金铸锭进行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向宏毛友川郝芳辛社伟杜予晅张慧杰王宇张胜王凯旋陈海生冯勇张平祥
申请(专利权)人: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