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座、支撑单元及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3122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中超大薄壁件,加工应力大,容易产生应力变形导致定位误差和找正误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撑座,包括支撑本体、安装底板和调节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撑单元,包括支撑座、支撑组件和螺栓固定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单元和工作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撑座,可以为超大薄壁件零件的加工提供支撑基础,以减小加工应力带来的变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支撑单元,可对超大薄壁零件形成稳定支撑,使其在加工过程中可以抵御加工应力导致的变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超大薄壁零件从各个方向均得到了有效支撑,支撑力大小可以提交,极大了保证了加工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座、支撑单元及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超大薄壁零件的加工用的支撑座、支撑单元及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某零件基本结构为大直径半圆环形高、薄壁结构,材料为:7075。零件最大半径R928.1mm,高度258mm,最小壁厚4(0/-0.12)mm。由于该零件为超大薄壁件,加工应力大,容易产生应力变形导致定位误差和找正误差。因此,必须亟待开发一种支撑机构,以保证产品在加工过程中不变形,达到产品合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中超大薄壁件,加工应力大,容易产生应力变形导致定位误差和找正误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支撑座,可以为超大薄壁件零件的加工提供支撑基础,以减小加工应力带来的变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支撑单元,可对超大薄壁零件形成稳定支撑,使其在加工过程中可以抵御加工应力导致的变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超大薄壁零件从各个方向均得到了有效支撑,支撑力大小可以提交,极大了保证了加工稳定性。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支撑座,整体竖向设置,包括支撑本体,其上下两端面为调节面和定位面,一侧下部向其内部凹陷形成卡持区;安装底板,具有安装槽,位于与所述卡持区相对的所述支撑本体另一侧,与所述支撑本体表面垂直连接;以及调节板,具有调节孔,位于所述支撑本体上端外,与所述调节面垂直连接;其中,所述安装底板厚度方向的下表面与所述定位面齐平;所述安装槽沿所述安装底板厚度方向贯通开设于所述安装底板上远离所述支撑本体的一侧面上;所述调节板厚度方向的一侧面与所述支撑本体远离所述安装底板的一侧面齐平;所述调节孔贯通设置在所述调节板厚度方向上。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本体、所述安装底板和所述调节板一体化成型。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底板和所述调节板分别与所述支撑本体的连接处采用圆弧过渡。一种支撑单元,整体竖向设置,包括前述的支撑座;支撑组件,穿设在所述调节孔内,支撑超大薄壁零件并调节支撑力大小;以及螺栓固定组件,用于固定所述安装底板。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调节螺杆,穿设安装在所述调节孔内;调节螺母,位于所述调节板面向所述安装底板的一面,并旋拧安装在所述调节螺杆上,用于调节支撑力大小;以及塑料卡头,位于所述调节板另一面并与所述调节螺杆端面连接,用以支撑超大薄壁零件。进一步地,所述螺栓固定组件包括螺栓、螺母和垫圈。一种支撑结构,包括工作台;以及前述的支撑单元,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其中,所述支撑单元设置为超大薄壁零件的形状,其合围结构形成对超大薄壁零件的支撑。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固定槽重合后,由所述螺栓固定组件固定,使得所述支撑单元与所述工作台的位置保持固定不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为解决超大薄壁件加工中,加工应力大,容易产生应力变形导致定位误差和找正误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撑座,其有支撑本体、安装底板和调节板等组成。采用本技术中的支撑座,可以为超大薄壁件零件的加工提供支撑基础,以减小加工应力带来的变形。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支撑单元,该支撑单元包括支撑座、支撑组件和螺栓固定组件。采用本技术中支撑单元,对超大薄壁零件形成稳定支撑,使其在加工过程中可以抵御加工应力导致的变形。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包括若干支撑单元和工作台。支撑单元设置为超大薄壁零件的形状并固定在工作台上,其合围组成的结构形成对超大薄壁零件的支撑,以应对加工应力变形。采用本技术中的支撑结构,超大薄壁零件从各个方向均得到了有效支撑,支撑力大小可以提交,极大了保证了加工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现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1中,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实施例1中,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实施例2中,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3中,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支撑座,整体竖向设置,其结构如附图1和2所示。该支撑座包括支撑本体1、安装底板2和调节板3。具体的,支撑本体1,长方体状,一侧下部向其内部凹陷形成卡持区11,其上下两端面为其调节面12和定位面13。安装底板2,矩板状,位于与卡持区11相对的支撑本体1另一侧,与支撑本体1表面垂直。安装底板2的一端与支撑本体1连接,厚度方向的下表面与定位面13齐平。安装底板2上远离支撑本体1的一侧面上开设有U形的安装槽21,安装槽21贯通安装底板2上下两个表面。调节板3,矩板状,位于支撑本体1上端外,与调节面12垂直。调节板3的下端与支撑本体1连接,厚度方向的一侧面与支撑本体1远离安装底板2的一侧面齐平。调节板3上沿其厚度方向贯通开设有调节孔31。本实施例中,支撑本体1、安装底板2和调节板3一体化加工而成,减少加工工序。本实施例中,安装底板2和调节板3分别与支撑本体1的连接处采用圆弧过渡。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座,可以为超大薄壁件零件的加工提供支撑基础,以减小加工应力带来的变形。实施例2一种支撑单元,整体竖向设置,其结构如附图3所示。该支撑单元包括支撑座、支撑组件4和螺栓固定组件5。具体的,支撑座包括一体化成型的支撑本体1、安装底板2和调节板3。支撑本体1,长方体状,一侧下部向其内部凹陷形成卡持区11,其上下两端面为其调节面12和定位面13。安装底板2,矩板状,位于与卡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座,整体竖向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本体,其上下两端面为调节面和定位面,一侧下部向其内部凹陷形成卡持区;/n安装底板,具有安装槽,位于与所述卡持区相对的所述支撑本体另一侧,与所述支撑本体表面垂直连接;以及/n调节板,具有调节孔,位于所述支撑本体上端外,与所述调节面垂直连接;/n其中,所述安装底板厚度方向的下表面与所述定位面齐平;所述安装槽沿所述安装底板厚度方向贯通开设于所述安装底板上远离所述支撑本体的一侧面上;所述调节板厚度方向的一侧面与所述支撑本体远离所述安装底板的一侧面齐平;所述调节孔贯通设置在所述调节板厚度方向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座,整体竖向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本体,其上下两端面为调节面和定位面,一侧下部向其内部凹陷形成卡持区;
安装底板,具有安装槽,位于与所述卡持区相对的所述支撑本体另一侧,与所述支撑本体表面垂直连接;以及
调节板,具有调节孔,位于所述支撑本体上端外,与所述调节面垂直连接;
其中,所述安装底板厚度方向的下表面与所述定位面齐平;所述安装槽沿所述安装底板厚度方向贯通开设于所述安装底板上远离所述支撑本体的一侧面上;所述调节板厚度方向的一侧面与所述支撑本体远离所述安装底板的一侧面齐平;所述调节孔贯通设置在所述调节板厚度方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本体、所述安装底板和所述调节板一体化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板和所述调节板分别与所述支撑本体的连接处采用圆弧过渡。


4.一种支撑单元,整体竖向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撑座;
支撑组件,穿设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发成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瑞驰精工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