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茎尖菜用甘薯疮痂病的抗性鉴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甘薯疮痂病的抗性鉴定
,具体为一种茎尖菜用甘薯疮痂病的抗性鉴定方法。
技术介绍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和生物能源用作物。同时,甘薯的幼嫩茎枝和叶柄因富含营养和食用美味,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地区成为广受欢迎的蔬菜作物,茎尖菜用甘薯应运而生,茎尖菜用甘薯是指以甘薯嫩梢或叶柄作为食用部位的一种蔬菜专用型甘薯新品种。我国南方夏季叶菜类最为缺乏,广菜薯5号、福薯7-6茎尖菜用品种成为重要的叶菜来源,但生产中这些品种常因感染疮痂病而遭受损失。现有的甘薯疮痂病是我国南方薯区重要的病害之一,致病菌为甘薯痂圆孢菌,可侵染甘薯的叶片、茎蔓和嫰稍。叶片病斑初呈红色小斑点,随着叶片伸长而扩大,后成灰褐色隆起疮疤,叶脉向内弯曲成屈膝状。茎蔓病斑初为紫褐色圆形或椭圆形木栓状疮疤,后期凹陷,严重时多个病斑常连接成片,藤蔓乳汁稀少。发病严重的嫩梢皱缩不能伸长。甘薯疮痂病在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生,若在生长早期发病,发病率可达60%-70%。在国外,美属关岛、巴西、太平洋岛国、马来西亚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茎尖菜用甘薯疮痂病的抗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以下步骤:/nS1、待鉴定甘薯材料准备:待鉴定的茎尖菜用甘薯品种或品系材料,种植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钟落潭白云基地,经性状观察,生长健康无病,扩繁后备用。/nS2、病原菌准备与活化:通过收集新鲜疮痂病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具有致病力的疮痂病病原菌、扩繁待用。亦可将保存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甘薯疮痂病菌株CJ1活化。将新分离的疮痂病病原菌或者菌株CJ1接种至PDA培养基平板,25℃黑暗条件培养,待PDA培养基平板上生长出菌丝体后,用于接种体制备。/nS3、接种体的制备:将S2活化病原菌在PDA平板上扩繁,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茎尖菜用甘薯疮痂病的抗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以下步骤:
S1、待鉴定甘薯材料准备:待鉴定的茎尖菜用甘薯品种或品系材料,种植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钟落潭白云基地,经性状观察,生长健康无病,扩繁后备用。
S2、病原菌准备与活化:通过收集新鲜疮痂病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具有致病力的疮痂病病原菌、扩繁待用。亦可将保存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甘薯疮痂病菌株CJ1活化。将新分离的疮痂病病原菌或者菌株CJ1接种至PDA培养基平板,25℃黑暗条件培养,待PDA培养基平板上生长出菌丝体后,用于接种体制备。
S3、接种体的制备:将S2活化病原菌在PDA平板上扩繁,生长7d后,加入1-3mL灭菌水,用涂布棒反复涂刮菌落表面,使部分菌丝和孢子溶解于水中,将菌悬液涂布于PDA平板上,并在25℃黑暗条件下进行预培养5-7d,再将长出的菌落夹取到含有100μL去离子水的离心管中,震荡培养10h,获得分生孢子悬液并调整浓度为3×104个孢子/mL,加入吐温80使其浓度为2%。
S4、病圃诱发与人工接种:将生长一致健康无病的待鉴定茎尖菜用品种(品系)种植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钟落潭白云基地病圃,小区面积5.4m2,每个小区栽插90株,每个品种设3次重复,同时种植感病对照和抗病对照品种,按照茎尖菜用甘薯品种种植常规管理,利用步骤S3、接种体的制备中获得的分生孢子液悬液,对种植在甘薯疮痂病病圃的待鉴定材料,进行人工喷雾接种,接种后每天观察,直至田间感病对照广菜薯5号完全发病后,进行抗病评价。
S5、抗病评价:采用病圃诱发结合人工喷雾方法进行抗病鉴定,直至田间感病对照广菜薯5号完全发病后,开始调查发病情况,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0株进行发病严重度调查,然后计算每个待鉴定茎尖菜用甘薯材料和品种的病情指数,根据病情指数进行抗性评价;
其中,发病严重度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症状;
1级:茎或叶有少数病斑,但叶片能正常展开;
2级:分枝蔓1/3左右叶片受害皱缩;
3级:分枝蔓2/3左右叶片受害皱缩;
4级:新稍畸形,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立飞,张新新,房伯平,陈景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