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辆空调结构和新能源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2520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车辆空调结构和新能源车辆,所述的新能源车辆空调结构设于以电能为能源的车辆上,且该空调结构包括具有气流通道的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送风单元、加热单元、切换单元和电池温控单元,其中电池温控单元包括转轴,以及固设于转轴一侧的液体管路,液体管路与车辆动力电池包的液冷系统连通,且液体管路可随动于转轴而转动至阻挡加热单元的出风口或者从加热单元的出风口移开,使得液体管路可选择的被加热单元加热,从而可较好的控制动力电池包的温度。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新能源车辆空调结构与动力电池包的液冷系统结合,可为动力电池包提供较为适宜的运行温度,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车辆空调结构和新能源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车辆空调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安装有该新能源车辆空调结构的新能源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紧张,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渐提高,以蓄电池为能源的新能源车辆逐渐得到了普及,制约新能源车辆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原因在于新能源车辆的续航里程,在寒冷季节使用时,蓄电池自身蓄电量会降低,会降低车辆续航里程,而且因为新能源车辆没有发动机余热,只能采用将电量转化为热量的方式制暖,制暖功率通常较高,会进一步降低车辆的续航里程,导致新能源车辆进一步推广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新能源车辆空调结构,以能够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能源车辆空调结构,设于以电能为能源的车辆上,所述新能源车辆空调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可供气流流入所述车辆的驾驶舱内的气流通道,所述新能源车辆空调结构还包括:送风单元,固设于所述气流通道内、并位于所述气流通道的上游端,且所述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车辆空调结构,设于以电能为能源的车辆上,所述新能源车辆空调结构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具有可供气流流入所述车辆的驾驶舱内的气流通道(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车辆空调结构还包括:/n送风单元(2),固设于所述气流通道(101)内、并位于所述气流通道(101)的上游端,且所述送风单元(2)配置为构成对气流向所述驾驶舱内的输送;/n加热单元(3),固设于所述气流通道(101)内、并位于所述送风单元(2)的下游,所述加热单元(3)包括形成有进风口(3101)和出风口(3102)的框架(31),以及固设于所述框架(31)内的、位于所述进风口(3101)和所述出风口(310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车辆空调结构,设于以电能为能源的车辆上,所述新能源车辆空调结构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具有可供气流流入所述车辆的驾驶舱内的气流通道(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车辆空调结构还包括:
送风单元(2),固设于所述气流通道(101)内、并位于所述气流通道(101)的上游端,且所述送风单元(2)配置为构成对气流向所述驾驶舱内的输送;
加热单元(3),固设于所述气流通道(101)内、并位于所述送风单元(2)的下游,所述加热单元(3)包括形成有进风口(3101)和出风口(3102)的框架(31),以及固设于所述框架(31)内的、位于所述进风口(3101)和所述出风口(3102)间的电热件(311);且所述框架(31)的截面小于所述气流通道(101)的截面;
切换单元(4),包括转动设于所述气流通道(101)内的挡板,且所述挡板(101)可因转动而构成对所述进风口(3101)和所述进风口(3101)周侧的所述气流通道(101)两者之一的阻挡,以使所述气流可经所述加热单元(3)或者所述加热单元(3)外侧流入所述驾驶舱;
电池温控单元(5),包括转动设于所述壳体(1)上的转轴(51),以及固设于所述转轴(51)上的、与所述车辆的动力电池包的液冷系统连通的液体管路(52),且所述液体管路(52)可随动于所述转轴(51)而转动至阻挡所述出风口(3102)或者从所述出风口(3102)处移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车辆空调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气流通道(101)的上游端设有切换机构(6),所述切换机构(6)包括外界空气引入口(61)、内部空气引入口(62)以及内外空气切换板(63),所述内外空气切换板(63)被配置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亮蔡京晟周道辉王军士
申请(专利权)人:帝亚一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西藏;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