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滴灌带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2463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滴灌带融合器公开了一种通过连续的抬压驱动杆,形成滴灌带的挤压进给,配合加热条进行加热融合的滴灌带融合器,其特征在于两个底座分别和支撑架两端相连接,所述底座截面为L型结构,导向底板两端分别通过两组支撑杆和两个底座顶部相连接,每组支撑杆由两个支撑杆组成,每组内的两个支撑杆相平行,所述导向底板经两次折弯后沿水平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底部托杆置于导向底板底部,底部托杆和支撑架固定连接,偏转架通过转轴和支撑架可转动连接,驱动杆置于偏转架上,驱动杆由长杆和短杆组成,所述长杆和短杆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驱动杆一端置有握把,驱动杆另一端置有单向辊,单向辊两端分别置有压轮,偏转架端部置有加热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滴灌带融合器
本专利技术一种滴灌带融合器涉及一种用于对滴灌带进行导流通道融合使用的融合器,属于农业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连续的抬压驱动杆,形成滴灌带的挤压进给,配合加热条进行加热融合的滴灌带融合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农业灌溉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滴灌带,现有的滴灌带结构多样,为了能够更好的进行喷灌,会设置有融合段,形成迷宫式的通道结构,市面上已经存在有相应的滴灌带成品,但使用成本较高,对于已有的普通滴灌带的使用,不能够适配,需要因此为了形成统一的滴灌,需要对原有普通的滴灌带进行改造融合,通过加热融合形成通道,但传统的融合效率低,通道的均匀性差,不能够形成均匀的流通通道,影响喷灌效果,目前的滴灌带的融合设备体积巨大,成本高,适合工业化生产,不适合少量的滴灌带的融合制备。公开号CN108070133A公开了一种地埋式抗老化滴灌带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了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炭黑、色母搭配制备的混合基料再配以金红石粉、木质素、竹粉等十几种添加剂制备而成,其主要是通过材质改善形成的,并不能够形成滴灌带的融合。公开号CN207014767U公开了一种迷宫式滴灌带成型模具,包括轴和成型模具主体,成型模具主体包括支撑板、成型轮和真空盖板,成型轮为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为一体的第一成型环、第二成型环和第三成型环,成型轮外圆周上开设有型腔,第一成型环和第二成型环侧端面圆周边缘处开设有一圈真空抽气孔,第一成型环和第三成型环分别与第二成型环接触的侧面上开设有与真空抽气孔贯通的真空抽气槽,第一成型环外侧扣合有真空盖板,真空盖板为切去一角的非整圆结构,第三成型环外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支撑板,真空盖板与轴通过弹簧固定连接,真空盖板和支撑板分别与轴通过轴承固定连接,该装置采用模具进行对辊挤压形成,但不能够对内部的气体形成排空,且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一种滴灌带融合器提供了一种通过连续的抬压驱动杆,形成滴灌带的挤压进给,配合加热条进行加热融合的滴灌带融合器。本专利技术一种滴灌带融合器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滴灌带融合器由主体支撑装置和融合装置组成,主体支撑装置由导向底板、底座、支撑杆、支撑架和底部托杆组成,两个底座分别和支撑架两端相连接,所述底座截面为L型结构,导向底板两端分别通过两组支撑杆和两个底座顶部相连接,每组支撑杆由两个支撑杆组成,每组内的两个支撑杆相平行,所述导向底板经两次折弯后沿水平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底部托杆置于导向底板底部,底部托杆和支撑架固定连接,融合装置由转轴、驱动杆、握把、加热器、偏转架、单向辊、压轮、加热条和压板组成,偏转架通过转轴和支撑架可转动连接,驱动杆置于偏转架上,驱动杆由长杆和短杆组成,所述长杆和短杆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驱动杆一端置有握把,驱动杆另一端置有单向辊,单向辊两端分别置有压轮,偏转架端部置有加热器,加热器内置有加热条,压板置于加热器底部,所述压板截面为梯形,所述支撑杆和底座一体成型,所述支撑杆为可伸缩结构,所述握把上置有防滑凸点,所述驱动杆为可伸缩杆,所述底座上开有安装孔。有益效果。一、能够手动连续的进行滴灌带的融合。二、操作简单,能够排空内部空气,便于融合作业。三、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滴灌带融合器的立体结构图;图2本专利技术一种滴灌带融合器的立体结构图,其仅仅展示了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图3本专利技术一种滴灌带融合器的侧视图;图4本专利技术一种滴灌带融合器加热器的仰视图。附图中其中为:导向底板(1),底座(2),支撑杆(3),支撑架(4),转轴(5),驱动杆(6),握把(7),加热器(8),偏转架(9),单向辊(10),压轮(11),底部托杆(12),加热条(13),压板(14)。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一种滴灌带融合器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滴灌带融合器由主体支撑装置和融合装置组成,主体支撑装置由导向底板(1)、底座(2)、支撑杆(3)、支撑架(4)和底部托杆(12)组成,两个底座(2)分别和支撑架(4)两端相连接,所述底座(2)截面为L型结构,导向底板(1)两端分别通过两组支撑杆(3)和两个底座(2)顶部相连接,每组支撑杆(3)由两个支撑杆(3)组成,每组内的两个支撑杆(3)相平行,所述导向底板(1)经两次折弯后沿水平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底部托杆(12)置于导向底板(1)底部,底部托杆(12)和支撑架(4)固定连接,融合装置由转轴(5)、驱动杆(6)、握把(7)、加热器(8)、偏转架(9)、单向辊(10)、压轮(11)、加热条(13)和压板(14)组成,偏转架(9)通过转轴(5)和支撑架(4)可转动连接,驱动杆(6)置于偏转架(9)上,驱动杆(6)由长杆和短杆组成,所述长杆和短杆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驱动杆(6)一端置有握把(7),驱动杆(6)另一端置有单向辊(10),单向辊(10)两端分别置有压轮(11),偏转架(9)端部置有加热器(8),加热器(8)内置有加热条(13),压板(14)置于加热器(8)底部,所述压板(14)截面为梯形,所述支撑杆(3)和底座(2)一体成型,所述支撑杆(3)为可伸缩结构,所述握把(7)上置有防滑凸点,所述驱动杆(6)为可伸缩杆,所述底座(2)上开有安装孔。使用时,首先通过握把(7)向下按压驱动杆(6)一端,通过驱动杆(6)与偏转架(9)、转轴(5)的配合,驱动杆(6)带动压轮(11)向上滚动,直至压轮(11)与导向底板(1)之间留有空隙,然后将滴灌带铺设在导向底板(1)上,手持握把(7)抬升驱动杆(6)一端,驱动杆(6)另一端带动压轮(11)下压,随着持续施力,能够带动压轮(11)沿导向底板(1)的折弯方向滚动,并通过压轮(11)与滴灌带之间的摩擦力带动滴灌带向加热器(8)方向移动,当压轮(11)滚动至导向底板(1)的下一个折弯处时,按住滴灌带后重新下压驱动杆(6)一端,压轮(11)能够沿滴灌带向上滚动,然后继续重新抬升驱动杆(6),如此往复,直至滴灌带需要融合处位于加热器(8)下方后,下压驱动杆(6)一端直至压板(14)抵压在滴灌带待融合处,启动加热器(8),能够对滴灌带进行加热融合;滴灌带移动过程中,压轮(11)能够对滴灌带进行滚动按压,帮助排除滴灌带内的空气,有助于滴灌带的融合;所述长杆和短杆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的设计,能够配合偏转架(9)与导向底板(1)的形状,以便利用驱动杆(6)长杆的驱动带动偏转架(9)转动,进而带动压轮(11)沿导向底板(1)滚动以及压板(14)下压滴灌带;所述支撑杆(3)和底座(2)一体成型的设计,能够增加支撑杆(3)和底座(2)之间的稳定性;所述支撑杆(3)为可伸缩结构的设计,能够通过调节支撑杆(3)的长度调节导向底板(1)的高度,一方面能够通过支撑杆(3)的伸缩调整导向底板(1)与压轮(11)的距离,便于滴灌带的放置,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支撑杆(3)的伸缩调整整个装置的高度,以适应不同人员的需求;所述握把(7)上置有防滑凸点的设计,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滴灌带融合器,其特征是:两个底座分别和支撑架两端相连接,所述底座截面为L型结构,导向底板两端分别通过两组支撑杆和两个底座顶部相连接,每组支撑杆由两个支撑杆组成,每组内的两个支撑杆相平行,所述导向底板经两次折弯后沿水平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底部托杆置于导向底板底部,底部托杆和支撑架固定连接,偏转架通过转轴和支撑架可转动连接,驱动杆置于偏转架上,驱动杆由长杆和短杆组成,驱动杆一端置有握把,驱动杆另一端置有单向辊,单向辊两端分别置有压轮,偏转架端部置有加热器,加热器内置有加热条,压板置于加热器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滴灌带融合器,其特征是:两个底座分别和支撑架两端相连接,所述底座截面为L型结构,导向底板两端分别通过两组支撑杆和两个底座顶部相连接,每组支撑杆由两个支撑杆组成,每组内的两个支撑杆相平行,所述导向底板经两次折弯后沿水平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底部托杆置于导向底板底部,底部托杆和支撑架固定连接,偏转架通过转轴和支撑架可转动连接,驱动杆置于偏转架上,驱动杆由长杆和短杆组成,驱动杆一端置有握把,驱动杆另一端置有单向辊,单向辊两端分别置有压轮,偏转架端部置有加热器,加热器内置有加热条,压板置于加热器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滴灌带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带移动过程中,压轮能够对滴灌带进行滚动按压,帮助排除滴灌带内的空气,有助于滴灌带的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滴灌带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截面为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滴灌带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杆和短杆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蔬客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