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分散体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239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丙烯酸分散体生产系统包括单体滴加罐、引发剂罐、预聚釜、第一纯水滴加罐、第一分散釜,所述单体滴加罐的出料口通过管道和输液泵与所述预聚釜的进料口连接,所述引发剂罐的出料口通过管道和输液泵与所述预聚釜的进料口连接,所述预聚釜的出料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分散釜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第一分散釜的出料口通过管道与脱溶釜连接,所述第一纯水滴加罐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分散釜的进水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管道将单体滴加罐、引发剂罐、预聚釜等设备组装成一套完整的生产系统,连贯性高,各个工序之间的物料转移都是通过管道实现,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丙烯酸分散体生产系统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丙烯酸分散体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与传统的溶剂型涂料相比,水性涂料具有价格低、使用安全,节省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和公害等优点,因而已成为当前发展涂料工业的主要方向。水性丙烯酸烯树脂涂料是水性涂料中发展最快、品种最多的无污染型涂料。随着涂料生产工艺的发展,为了达到涂料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丙烯酸(PA)分散体的生产质量至关重要。目前我国丙烯酸分散体的生产一般采用间歇式生产,各个生产环境之间是不连贯的,导致丙烯酸分散体的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丙烯酸分散体生产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丙烯酸分散体生产系统包括单体滴加罐、引发剂罐、预聚釜、第一纯水滴加罐、第一分散釜,所述单体滴加罐的出料口通过管道和输液泵与所述预聚釜的进料口连接,所述引发剂罐的出料口通过管道和输液泵与所述预聚釜的进料口连接,所述预聚釜的出料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分散釜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第一分散釜的出料口通过管道与脱溶釜连接,所述第一纯水滴加罐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分散釜的进水口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预聚釜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冷却水入口通过管道与冷却水供给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冷却水出口通过管道与冷却水回流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尾气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气口还通过管道与真空管道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预聚釜内设置有内盘管,所述预聚釜的内盘管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却水供给管道连接,所述预聚釜的内盘管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却水回流管道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单体滴加罐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斗、进料口、排气口及吸气口,所述单体滴加罐的排气口通过管道与尾气管道连接,所述单体滴加罐的吸气口通过管道与真空管道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引发剂罐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斗、进料口、排气口及吸气口,所述引发剂罐的排气口通过管道与尾气管道连接,所述引发剂罐的吸气口通过管道与真空管道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纯水滴加罐的顶部设置有吸气口、排气口、进料口及两个进水口,第一纯水滴加罐的两个进水口分别通过管道与常温纯水供给管道和冷纯水供给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纯水滴加罐的吸气口通过管道与真空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纯水滴加罐的排气口通过管道与尾气管道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分散釜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冷却水入口通过管道与冷却水供给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冷却水出口通过管道与冷却水回流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尾气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气口还通过管道与真空管道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丙烯酸分散体生产系统还包括第二纯水滴加罐及第二分散釜,所述第二分散釜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分散釜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纯水滴加罐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分散釜的进水口连接,所述预聚釜的出料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分散釜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第二纯水滴加罐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及两个进水口,所述第二纯水滴加罐的两个进水口分别通过管道与常温纯水供给管道和冷纯水供给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纯水滴加罐的排气口通过管道与尾气管道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分散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上设置有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减速机、第二电机及第二减速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减速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减速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套设有轴套,所述转轴与所述轴套间隙配合,所述轴套的下端穿过所述釜体的上壁且与所述釜体转动配合,所述转轴的下端和所述轴套的下端均容置于所述釜体内,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减速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减速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主动轮,所述轴套上套设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传动连接,所述轴套容置于所述釜体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框,所述搅拌框的两内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搅拌杆,两内侧壁上的搅拌杆对称设置,所述搅拌框的两外侧壁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与所述釜体的内侧壁相适配的刮板,两外侧壁上的刮板交错设置,所述转轴位于所述釜体内的一端固定套设有至少两个搅拌桨,所述搅拌桨与所述搅拌杆交错设置,所述釜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釜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桨和搅拌杆上均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桨上的搅拌叶片与所述搅拌杆上的搅拌叶片交错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管道将单体滴加罐、引发剂罐、预聚釜、第一纯水滴加罐、第一分散釜等设备组装成一套完整的生产系统,连贯性高,各个工序之间的物料转移都是通过管道实现,能有效减少人工干预,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丙烯酸分散体生产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分散釜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单体滴加罐,2-引发剂罐,3-预聚釜,4-第一纯水滴加罐,5-第一分散釜,6-第二纯水滴加罐,7-第二分散釜,8-第一冷凝器,9-第二冷凝器,10-第三冷凝器,11-真空管道,12-尾气回收管道,13-冷却水供给管道,14-冷却水回流管道,15-常温纯水供给管道,16-冷纯水供给管道,16-蒸汽管道,17-冷凝水管道,18-釜体,19-机架,20-第一电机,21-第一减速机,22-第二电机,23-第二减速机,24-转轴,25-轴套,26-主动轮,27-从动轮,28-搅拌框,29-搅拌杆,30-刮板,31-搅拌桨,32-搅拌叶片,33-夹套,34-导流板,35-排液管,36-进液管,37-盘管,38-出水管,39-进水管,40-密封圈,41-出料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丙烯酸分散体生产系统包括单体滴加罐1、引发剂罐2、预聚釜3、第一纯水滴加罐4、第一分散釜5,单体滴加罐1的出料口通过管道和输液泵与预聚釜3的进料口连接,引发剂罐2的出料口通过管道和输液泵与预聚釜3的进料口连接,预聚釜3的出料口通过管道与第一分散釜5的进料口连接,第一分散釜5的出料口通过管道与脱溶釜连接,第一纯水滴加罐4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一分散釜5的进水口连接。预聚釜3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冷凝器8,第一冷凝器8的冷却水入口通过管道与冷却水供给管道13连接,第一冷凝器8的冷却水出口通过管道与冷却水回流管道14连接,第一冷凝器8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尾气管道12连接,第一冷凝器8的出气口还通过管道与真空管道11连接。预聚釜3内设置有内盘管,预聚釜3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丙烯酸分散体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单体滴加罐、引发剂罐、预聚釜、第一纯水滴加罐、第一分散釜,所述单体滴加罐的出料口通过管道和输液泵与所述预聚釜的进料口连接,所述引发剂罐的出料口通过管道和输液泵与所述预聚釜的进料口连接,所述预聚釜的出料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分散釜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第一分散釜的出料口通过管道与脱溶釜连接,所述第一纯水滴加罐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分散釜的进水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丙烯酸分散体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单体滴加罐、引发剂罐、预聚釜、第一纯水滴加罐、第一分散釜,所述单体滴加罐的出料口通过管道和输液泵与所述预聚釜的进料口连接,所述引发剂罐的出料口通过管道和输液泵与所述预聚釜的进料口连接,所述预聚釜的出料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分散釜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第一分散釜的出料口通过管道与脱溶釜连接,所述第一纯水滴加罐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分散釜的进水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分散体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聚釜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冷却水入口通过管道与冷却水供给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冷却水出口通过管道与冷却水回流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尾气管道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气口还通过管道与真空管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丙烯酸分散体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聚釜内设置有内盘管,所述预聚釜的内盘管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却水供给管道连接,所述预聚釜的内盘管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却水回流管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分散体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滴加罐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斗、进料口、排气口及吸气口,所述单体滴加罐的排气口通过管道与尾气管道连接,所述单体滴加罐的吸气口通过管道与真空管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分散体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罐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斗、进料口、排气口及吸气口,所述引发剂罐的排气口通过管道与尾气管道连接,所述引发剂罐的吸气口通过管道与真空管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分散体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纯水滴加罐的顶部设置有吸气口、排气口、进料口及两个进水口,第一纯水滴加罐的两个进水口分别通过管道与常温纯水供给管道和冷纯水供给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纯水滴加罐的吸气口通过管道与真空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纯水滴加罐的排气口通过管道与尾气管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分散体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散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洁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冠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