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玉云专利>正文

油水分离装置改良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2197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水分离装置改良结构,包含有:一架体;一主动轮组件,包含有驱动构件与主动轮一从动轮,定位于一油水槽内;一带件,其上段绕设于主动轮,下段则绕设于从动轮;以及一集油盘,位于主动轮下方;其特征在于:该从动轮下段设有一拘束组件,该拘束组件包含有一第一侧件、第二侧件、一第一杆件以及一第二杆件,该第一侧件设于该从动轮前侧,该第二侧件则设于该从动轮后侧,该第一杆件穿过从动轮的中心孔,其前端设于第一侧件上端,后端则设于第二侧件上端,该第二杆件设于从动轮下端,其前端设于第一侧件下端,后端则设于第二侧件下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水分离装置改良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离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油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金属加工机械在进行切削加工时会因摩擦而产生高热,因此必须在刀具上喷洒切削液进行降温,以避免刀具与工件产生损伤;此外,作业时为了避免机台磨损,会在轨道上提供润滑油。这些使用过的润滑油因为与切削液混合在一起,会产生油雾,除了需先行过滤杂质外,还须进一步将切削液与润滑油分离,以利再进行循环使用。参阅图1~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水分离装置10包含有一架体11;一主动轮12,设于该架体11上,并可受一驱动构件121带动旋转;一从动轮13,定位于一油水槽14内部;一带件15,其上段绕设于该主动轮12的外周面上端,下段则绕设于该从动轮13的外周面下端;以及一集油盘16,位于主动轮12下端。根据用户的回馈反应,上开结构存在着后述问题,即:在进行油水分离的作业中,油水槽14里面的油液是呈现扰流状态,由于该从动轮13是独立定位,没有被固定住的,因此,该从动轮13常脱离该带件15,导致后续无法继续进行油水分离作业,用户需停机,将该从动轮13从油水槽14底部捡回,并重新将从动轮13放回带件15下端,使能继续进行油水分离作业,此情况令用户感到非常地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所述的的拘束组件能有效的防止从动轮脱离带件的下端,以此增进工作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有:一架体;一主动轮组件,包含有驱动构件与主动轮,该主动轮受驱动构件带动旋转;一从动轮,定位于一油水槽内适当位置,该从动轮设有一中心孔;一带件,其上段绕设于该主动轮的外周面上端,下段则绕设于该从动轮的外周面下端;以及一集油盘,位于主动轮的下端;其特征在于:该从动轮下段设有一拘束组件,该拘束组件包含有一第一侧件、第二侧件、一第一杆件以及一第二杆件,该第一侧件设于该从动轮的前侧,该第二侧件则设于该从动轮的后侧,该第一杆件穿过从动轮的中心孔,其前端设于第一侧件的上端,后端则设于第二侧件的上端,该第二杆件设于从动轮的下端,其前端设于第一侧件的下端,后端则设于第二侧件的下端。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油水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油水分离装置的使用状况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特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拘束组件80的组合立体图。图6为图4主视图,并搭配油水槽40。图7为图5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4~7所示,本技术包括有:一架体20,具有一底板21、一中立板22,该底板21的前端设有一缺孔。一主动轮组件30,包含有驱动构件31与主动轮32,该驱动构件31设置于该中立板22的后侧,该主动轮32则设置于该中立板22的前侧,并可受驱动构件31带动旋转。一油水槽40,位于架体10的下方。一从动轮50,定位于该油水槽40的适当位置,其设有一中心孔51。一带件60,其上端绕设于该主动轮32的外周面上端,下端则通过底板21前端的缺孔,绕设于该从动轮50的外周面下端,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带件60可为金属线缠绕成具有立体状网孔的金属网状带体。一集油盘70,位于主动轮32的下方。一拘束组件80,设于该从动轮50下端,其包含有一第一侧件81、一第二侧件82、一第一杆件83以及一第二杆件84,该第一侧件81设于该从动轮50的前侧,该第二侧件82则设于该从动轮50的后侧,该第一杆件83穿过从动轮50的中心孔51,其前端设于第一侧件81的上端,后端则设于第二侧件82的上端,该第二杆件84设于从动轮50的下方,其前端设于第一侧件81的下端,后端则设于第二侧件82的下端。使用上,通过该拘束组件80的设置,能确实防止从动轮在油水分离作业的过程中自带件的下端脱离,因此可据以增进工作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该第一侧件81预定位置上开设有一第一上通孔811与一第一下通孔812,而该第二侧件82预定位置上则开设有一第二上通孔821与一第二下通孔822,该第一杆件83的前端具有一第一头部831,后端则设有一第一螺纹部832,让该第一杆件83自第一侧件81的第一上通孔811通过,再通过从动轮50的中心孔51,最后通过第二侧件82的第二上通孔821,再以一第一螺帽833,锁固于该第一螺纹部832,而该第二杆件84的前端具有一第二头部841,后端则设有一第二螺纹部842,令该第二杆件84自第一侧件81的第一下通孔812通过,再通过第二侧件82的第二下通孔822,再以一第二螺帽843,锁固于该第二螺纹部842。较佳地,该拘束组件80下端的重量大于拘束组件80上端的重量,因此,更能确保该拘束组件80被油液推移后,能更快速回到原位。虽然本揭示内容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揭示内容,所属
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揭示内容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揭示内容的保护范围当以前附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水分离装置改良结构,至少包括有:/n一架体,至少包含一底板与一中立板;/n一主动轮组件,包含有驱动构件与主动轮,所述的驱动构件设置于所述的中立板后侧,所述的主动轮则设置于所述的中立板前侧,并可受驱动构件带动旋转;/n一从动轮,定位于一油水槽内适当位置,所述的从动轮设有一中心孔;/n一带件,其上段绕设于所述的主动轮的外周面上端,下段则绕设于所述的从动轮的外周面下端;以及/n一集油盘,位于主动轮的下方;/n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从动轮下段设有一拘束组件,所述的拘束组件包含有一第一侧件、一第二侧件、一第一杆件以及一第二杆件,所述的第一侧件设于所述的从动轮的前侧,所述的第二侧件则设于所述的从动轮的后侧,所述的第一杆件穿过从动轮的中心孔,其前端设于第一侧件的上端,后端则设于第二侧件的上端,所述的第二杆件设于从动轮的下端,其前端设于第一侧件的下端,后端则设于第二侧件的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水分离装置改良结构,至少包括有:
一架体,至少包含一底板与一中立板;
一主动轮组件,包含有驱动构件与主动轮,所述的驱动构件设置于所述的中立板后侧,所述的主动轮则设置于所述的中立板前侧,并可受驱动构件带动旋转;
一从动轮,定位于一油水槽内适当位置,所述的从动轮设有一中心孔;
一带件,其上段绕设于所述的主动轮的外周面上端,下段则绕设于所述的从动轮的外周面下端;以及
一集油盘,位于主动轮的下方;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从动轮下段设有一拘束组件,所述的拘束组件包含有一第一侧件、一第二侧件、一第一杆件以及一第二杆件,所述的第一侧件设于所述的从动轮的前侧,所述的第二侧件则设于所述的从动轮的后侧,所述的第一杆件穿过从动轮的中心孔,其前端设于第一侧件的上端,后端则设于第二侧件的上端,所述的第二杆件设于从动轮的下端,其前端设于第一侧件的下端,后端则设于第二侧件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侧件预定位置上开设有一第一上通孔与一第一下通孔,而所述的第二侧件预定位置上则开设有一第二上通孔与一第二下通孔,所述的第一杆件的前端具有一第一头部,后端则设有一第一螺纹部,所述的第一杆件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云
申请(专利权)人:王玉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