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负压引流器,包括箱体,箱体上端开设有吸气孔和进液孔;引流管,包括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分别连接于吸气孔和进液孔;负压控制组件,设置与箱体内,与所述第一分支固定连接;集液装置,与第二分支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将患者体内引出的引流管接头与引流管连通,根据需要引流的患者体内的积液,设置负压控制组件的负压强度,负压控制组件内产生负压,以实现精确所引流的积液量,将积液从引流管引流至集液装置内,当集液装置内收集满后,将积液倒掉可重新收集患者体内积液。如此,通过将引流管,负压控制组件和集液装置组合设置于箱体内,可以实现装置的集成度,提高设备整体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引流器
本技术涉及医用器械
,具体的说是一种负压引流器。
技术介绍
在医用器械
中,负压引流器是一种用于体表手术后常用的引流器械,主要作用是将患者手术之后体内的积液排出的。现有的负压引流器一般是由压缩气筒1、引流管2、调节阀3和吸头4组成,如附图4所示。但是,这种负压引流器需要进行手动的挤压压缩气筒1,使得压缩气筒1内部产生负压,吸引积液,因此无法有效控制负压的大小。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420481067.7,一种负压引流器,该负压引流器包括气筒、引流管、调节阀和吸头。其具有易携带、排气方便、吸入量大的优点,但是其每次所吸入的积液量并不能有效进行控制,而且当压缩气筒内的积液量收集满之后,需要进行重新更换负压引流器,重新将吸头4连接在手术伤口处,如此会对患者造成痛苦。虽然现在已有精密负压引流器,可以精确调节引流瓶内负压,同时避免多次更换负压引流器,然而仪器设置复杂,成本颇高,而且精密的负压引流器会由至少两个部分组成,导致设备整体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负压引流器,致力于解决前述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之一。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负压引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端开设有吸气孔和进液孔;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包括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且所述第一分支和所述第二分支分别连接于所述吸气孔和所述进液孔;负压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负压控制组件与所述第一分支固定连接;集液装置,所述集液装置与所述第二分支可拆卸连接;其中,通过所述负压控制组件控制一定的负压强度,对患者体内液体进行定量的抽取,所述引流管将液体引流至所述集液装置内,以便对液体的收集。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负压控制组件包括负压腔,所述负压腔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所述负压腔的两侧壁上对称开设有若干凹槽;限位键,所述限位键与所述凹槽配合;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于所述负压腔内;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限位板,另一端连接所述负压腔底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板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垫和把手,所述密封垫设置于所述负压腔外侧壁,所述把手固定连接于所述密封垫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负压腔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调节阀,所述调节阀设置于所述集液装置与所述第二分支的连接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侧壁开设有箱门,所述箱门与所述箱体铰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使用时,将患者体内引出的引流管接头与引流管连通,根据需要引流的患者体内的积液,设置负压控制组件的负压强度,负压控制组件内产生负压,以实现精确引流的积液量,将患者体内的积液从引流管引流至集液装置内,当集液装置内的液体收集满后,将集液装置内的积液倒掉可重新收集患者体内积液。如此,通过将引流管、负压控制组件和集液装置组合设置于箱体内,可以实现装置的集成度,提高设备整体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箱门打开状态图;图3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负压控制组件的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的负压引流器的主视图。图中,1-压缩气筒,2-引流管,3-调节阀,4-吸头,10-箱体,11-箱门,20-引流管,21-第一分支,22-第二分支,31-负压腔,311-凹槽,312-限位键,32-限位板,33-复位弹簧,34-密封垫,35-把手,40-集液装置,50-调节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作为本技术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负压引流器,包括箱体10,所述箱体10上端开设有吸气孔和进液孔;引流管20,所述引流管20包括第一分支21和第二分支22,且所述第一分支21和所述第二分支22分别连接于所述吸气孔和所述进液孔;负压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箱体10内,所述负压控制组件与所述第一分支21固定连接;集液装置40,所述集液装置40与所述第二分支22可拆卸连接;其中,通过所述负压控制组件控制一定的负压强度,对患者体内液体进行定量的抽取,所述引流管20将液体引流至所述集液装置40内,以便对液体的收集。使用时,将患者体内引出的引流管20接头与引流管20连通,根据需要引流的患者体内的积液,设置负压控制组件的负压强度,负压控制组件内产生负压,以实现精确引流的积液量,将患者体内的积液从引流管20引流至集液装置40内,当集液装置40内的液体收集满后,将集液装置40内的积液倒掉可重新收集患者体内积液。如此,通过将引流管20,负压控制组件和集液装置40组合设置于箱体10内,可以实现装置的集成度,提高设备整体性。作为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负压控制组件包括负压腔31,所述负压腔31设置于所述箱体10内,且所述负压腔31的两侧壁上对称开设有若干凹槽311;限位键312,所述限位键312与所述凹槽311配合;限位板32,所述限位板32设置于所述负压腔31内,具体的,限位板32设置成弧形状;复位弹簧33,所述复位弹簧33的一端连接所述限位板32,另一端连接所述负压腔31底部。工作中,根据需要引流的积液量,将限位板32由上向下移动,在限位板32下移的过程中,限位板32会抵接至限位键312,使限位键312被压缩至凹槽311内,当限位板32移过限位键312处时,限位键312会复位伸出凹槽311的状态,同时限位板32下移会压缩复位弹簧33,当限位板32移动至所需要的负压值位置处,复位弹簧33复位向上伸长,带动限位板32上移抵接至限位键312,以防止限位板32继续上移。如此,可以实现定量的控制负压的强度,提高精确的引流。作为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限位板32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垫34和把手35,所述密封垫34设置于所述负压腔31外侧壁,所述把手35固定连接于所述密封垫34上。工作中,密封垫34可以有效增强负压腔31的密封性,增强负压效果;把手35的设置可以直接拉动把手35以实现限位板32的下移,提高使用的便利性。作为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负压腔31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工作中,为了便于确定负压腔31内产生的负压强度,在压腔的外壁上设置刻度线可以更有利于医护人员直接确定负压强度,从而确定引流量的多少。如此,可以有效提高引流的精确度。作为本技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引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箱体,所述箱体上端开设有吸气孔和进液孔;/n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包括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且所述第一分支和所述第二分支分别连接于所述吸气孔和所述进液孔;/n负压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负压控制组件与所述第一分支固定连接;/n集液装置,所述集液装置与所述第二分支可拆卸连接;/n其中,通过所述负压控制组件控制一定的负压强度,对患者体内液体进行定量的抽取,所述引流管将液体引流至所述集液装置内,以便对液体的收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引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上端开设有吸气孔和进液孔;
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包括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且所述第一分支和所述第二分支分别连接于所述吸气孔和所述进液孔;
负压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负压控制组件与所述第一分支固定连接;
集液装置,所述集液装置与所述第二分支可拆卸连接;
其中,通过所述负压控制组件控制一定的负压强度,对患者体内液体进行定量的抽取,所述引流管将液体引流至所述集液装置内,以便对液体的收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控制组件包括
负压腔,所述负压腔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所述负压腔的两侧壁上对称开设有若干凹槽;
限位键,所述限位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松云,朱大为,全晓丽,
申请(专利权)人: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