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儿科康复行走训练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的顶面设有扶手支架,扶手支架的顶面设有扶杆,扶杆的设有顶块支架,顶块支架的顶面设有顶块,所述的顶块的底面设有滑动槽,顶块的底端设有滑动块,滑动块的顶端两侧设置有滑动轮,滑动轮通过滑动槽活动套装在顶块的底面,所述的滑动块的底面设有滑线口,滑线口的底面设有滑线,滑线的一段活动套装在滑线口内,滑线的另一端设有橡胶套环,所述的扶杆上设有滑槽,扶杆沿长度方向滑动安装有扶手,扶手的两侧设置有扶手滑轮,扶手通过扶手滑轮与滑槽活动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儿科康复行走训练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涉及儿科康复行走训练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康复是应用医学科学及其相关技术,最大限度的促进伤残患者的潜能,包括身体、心理、精神和社会等方面,使其重返社会,康复行走训练是帮助伤残患者提高自主行走能力的,就比如说有站立和行走能力障碍的患儿(如脑瘫、偏瘫或者截瘫患儿)因站立障碍而行动不便,恢复站立能力是他们极为渴望的,通过患儿坚持不懈的康复行走训练,使其站立行走能力是可以得到改善甚至恢复的。但是,就目前的儿科康复行走训练,主要是通过康复师或者护理员来帮助完成,这样存在以下的不足:首先,在进行儿童腿部康复的时候大多数是需要康复师或者护理员搀扶儿童扶着墙面行走,这样很容易摔倒,而且护理效果不理想;其次,这样搀扶行走的康复行走训练的过程麻烦、而且训练的难度大,同时也增加了护理员的工作量;再次,长时间的需要康复师或者护理员来帮助,不利于儿童自主的康复训练。因此,生产一种训练简单,难度小,不需要搀扶,能自主康复行走,安全性能好的儿科康复行走训练辅助装置,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一种训练简单,难度小,不需要搀扶,能自主康复行走,安全性能好的儿科康复行走训练辅助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儿科康复行走训练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的顶面设有扶手支架,扶手支架的顶面设有扶杆,扶杆的设有顶块支架,顶块支架的顶面设有顶块,所述的顶块的底面设有滑动槽,顶块的底端设有滑动块,滑动块的顶端两侧设置有滑动轮,滑动轮通过滑动槽活动套装在顶块的底面,所述的滑动块的底面设有滑线口,滑线口的底面设有滑线,滑线的一段活动套装在滑线口内,滑线的另一端设有橡胶套环,所述的扶杆上设有滑槽,扶杆沿长度方向滑动安装有扶手,扶手的两侧设置有扶手滑轮,扶手通过扶手滑轮与滑槽活动连接。所述的底座采用横向长方体块状结构,扶手支架采用竖向长方体块状结构,扶手支架的数量采用两个,两个扶手支架分别设置在底座顶面两侧的四个顶角上,所述的两个扶手支架的长度与底座的长度相一致。所述的扶杆采用横向长方体块状结构,扶杆的数量采用两个,两个扶杆的长度与扶手支架的长度相一致,两个扶杆的宽度不大于扶手支架的宽度,所述的扶手的数量采用两个,扶手设置在两个扶杆之间,所述的滑槽采用“匚”字结构,所述的顶块支架的数量采用四个,每一个扶杆的两端均设置一个顶块支架。所述的顶块采用横向长方体块状结构,滑动槽设置在顶块的底面中部,所述的滑动块采用方形的块状结构,滑动块通过滑动轮与滑动槽相连接,滑动块的高度不小于滑动槽的高度,所述的滑线口设置在滑动块的底面中部,滑线的一端通过滑线口活动套装在滑动块内,所述的滑动块与滑线口为一体结构,所述的滑线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橡胶套环的中部。所述的扶手的两侧均设置有滑轮轴承,滑轮轴承的一端固定在扶手的外壁上,滑轮轴承的另一端活动套装在扶手滑轮内,扶手通过滑轮轴承与扶手滑轮活动连接,所述的扶手滑轮的高度与滑槽的高度相一致。所述的顶块支架的宽度不大于扶杆的宽度,四个顶块支架均设置在顶块的四个顶角处。所述的滑动块的顶端外壁两侧均设置有固定轴承,滑动块与固定轴承为一体结构,固定轴承的侧壁上设置有轴承杆,滑动轮通过轴承杆与固定轴承活动链接,所述的滑动轮的高度不大于滑动槽的高度。本技术有益效果是:首先,本产品通过设置有橡胶套环跟扶手,护理员可以将橡胶套环固定在儿童的腰部,儿童可以将手放在扶手上,这样可以起到保护儿童,可以更好的起到护理的效果;其次,本产品通过在扶手两侧设置有扶杆,当儿童转身时,可以扶着扶杆进行转身,增加了儿童自主的康复训练;再次,根据本产品的设计,减少了护理员对儿童自身康复训练的帮助,起到了儿童能自主康复训练,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员的工作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正面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侧面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4、5、6所示,一种儿科康复行走训练辅助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的底座1的顶面设有扶手支架2,扶手支架2的顶面设有扶杆3,扶杆3的设有顶块支架4,顶块支架4的顶面设有顶块5,所述的顶块5的底面设有滑动槽16,顶块5的底端设有滑动块9,滑动块9的顶端两侧设置有滑动轮15,滑动轮15通过滑动槽16活动套装在顶块5的底面,所述的滑动块9的底面设有滑线口10,滑线口10的底面设有滑线11,滑线11的一段活动套装在滑线口10内,滑线11的另一端设有橡胶套环12,所述的扶杆3上设有滑槽17,扶杆3沿长度方向滑动安装有扶手6,扶手6的两侧设置有扶手滑轮7,扶手6通过扶手滑轮7与滑槽17活动连接。所述的底座1采用横向长方体块状结构,扶手支架2采用竖向长方体块状结构,扶手支架2的数量采用两个,两个扶手支架2分别设置在底座1顶面两侧的四个顶角上,所述的两个扶手支架2的长度与底座1的长度相一致。所述的扶杆3采用横向长方体块状结构,扶杆3的数量采用两个,两个扶杆3的长度与扶手支架2的长度相一致,两个扶杆3的宽度不大于扶手支架2的宽度,所述的扶手6的数量采用两个,扶手6设置在两个扶杆3之间,所述的滑槽17采用“匚”字结构,所述的顶块支架4的数量采用四个,每一个扶杆3的两端均设置一个顶块支架4。所述的顶块5采用横向长方体块状结构,滑动槽16设置在顶块5的底面中部,所述的滑动块9采用方形的块状结构,滑动块9通过滑动轮15与滑动槽16相连接,滑动块9的高度不小于滑动槽16的高度,所述的滑线口10设置在滑动块9的底面中部,滑线11的一端通过滑线口10活动套装在滑动块9内,所述的滑动块9与滑线口10为一体结构,所述的滑线1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橡胶套环12的中部。所述的扶手6的两侧均设置有滑轮轴承8,滑轮轴承8的一端固定在扶手6的外壁上,滑轮轴承8的另一端活动套装在扶手滑轮7内,扶手6通过滑轮轴承8与扶手滑轮7活动连接,所述的扶手滑轮7的高度与滑槽17的高度相一致。所述的顶块支架4的宽度不大于扶杆3的宽度,四个顶块支架4均设置在顶块5的四个顶角处。所述的滑动块9的顶端外壁两侧均设置有固定轴承13,滑动块9与固定轴承13为一体结构,固定轴承13的侧壁上设置有轴承杆14,滑动轮15通过轴承杆14与固定轴承13活动链接,所述的滑动轮15的高度不大于滑动槽16的高度。本产品使用方法如下:如图1、2、3、4、5、6所示,使用前,护理员将需要护理的儿童放在底座1上,并将橡胶套环12套装在儿童的腰上,儿童将手放在扶手6上,开始使用;使用时,扶手6会通过安装在扶杆3内扶手滑轮7向一边滑动,橡胶套环12也会通过设置在顶块5内的滑动块9进行滑动,当滑动到一定的距离后,儿童可自主的通过扶杆3进行转身,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科康复行走训练辅助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的顶面设有扶手支架(2),扶手支架(2)的顶面设有扶杆(3),扶杆(3)的设有顶块支架(4),顶块支架(4)的顶面设有顶块(5),所述的顶块(5)的底面设有滑动槽(16),顶块(5)的底端设有滑动块(9),滑动块(9)的顶端两侧设置有滑动轮(15),滑动轮(15)通过滑动槽(16)活动套装在顶块(5)的底面,所述的滑动块(9)的底面设有滑线口(10),滑线口(10)的底面设有滑线(11),滑线(11)的一段活动套装在滑线口(10)内,滑线(11)的另一端设有橡胶套环(12),所述的扶杆(3)上设有滑槽(17),扶杆(3)沿长度方向滑动安装有扶手(6),扶手(6)的两侧设置有扶手滑轮(7),扶手(6)通过扶手滑轮(7)与滑槽(17)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科康复行走训练辅助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的顶面设有扶手支架(2),扶手支架(2)的顶面设有扶杆(3),扶杆(3)的设有顶块支架(4),顶块支架(4)的顶面设有顶块(5),所述的顶块(5)的底面设有滑动槽(16),顶块(5)的底端设有滑动块(9),滑动块(9)的顶端两侧设置有滑动轮(15),滑动轮(15)通过滑动槽(16)活动套装在顶块(5)的底面,所述的滑动块(9)的底面设有滑线口(10),滑线口(10)的底面设有滑线(11),滑线(11)的一段活动套装在滑线口(10)内,滑线(11)的另一端设有橡胶套环(12),所述的扶杆(3)上设有滑槽(17),扶杆(3)沿长度方向滑动安装有扶手(6),扶手(6)的两侧设置有扶手滑轮(7),扶手(6)通过扶手滑轮(7)与滑槽(17)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科康复行走训练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采用横向长方体块状结构,扶手支架(2)采用竖向长方体块状结构,扶手支架(2)的数量采用两个,两个扶手支架(2)分别设置在底座(1)顶面两侧的四个顶角上,所述的两个扶手支架(2)的长度与底座(1)的长度相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科康复行走训练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杆(3)采用横向长方体块状结构,扶杆(3)的数量采用两个,两个扶杆(3)的长度与扶手支架(2)的长度相一致,两个扶杆(3)的宽度不大于扶手支架(2)的宽度,所述的扶手(6)的数量采用两个,扶手(6)设置在两个扶杆(3)之间,所述的滑槽(17)采用“匚”字结构,所述的顶块支架(4)的数量采用四个,每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雪花,万歌,顾杨,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