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共沉淀法是在搅拌情况下,把碱类物质(沉淀剂)加入金属盐类的水溶液中,再将生成的沉淀物洗涤、过滤、干燥、成型和焙烧,制得催化剂和载体。然而共沉淀法中初始晶核多为硅胶、硅铝胶、Fe(OH)3、AL(OH)3等结合羟基多,结构复杂,分子极性小,定向排列困难,定向速率小,故其聚集速率远大于定向速率,因而易生成无定形的凝胶状沉淀,而这种无定形的沉淀作为晶核,经过一段时间老化,晶型很难完善,从而导致结晶度不高。其次共沉淀法制备体相催化剂技术,一般会通过高温焙烧来达到γ-氧化铝晶相的转变,从而使得催化剂产品有更好的强度,然而高温焙烧很容易造成镍铝尖晶石的形成以及活性金属的聚集,从而增强了活性金属与载体以及活性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催化剂难于硫化,加氢活性明显下降。CN106315642B涉及一种拟薄水铝石的制备方法和γ-氧化铝的制备方法,该拟薄水铝石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偏铝酸钠或铝酸钠的溶液与含二氧化碳的气体接触,以连续或间歇的方式成胶,并将成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1)在反应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底水,加热到成胶温度,加入一定量的纳米金属氧化物颗粒并搅拌均匀,然后并流加入含有聚合物单体I的酸性盐溶液和含有聚合物单体II的碱性盐溶液,中和成胶一段时间,然后进行老化;(2)将老化后的物料移到高压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的引发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物料经过滤、干燥和低温焙烧得到加氢处理催化剂;其中步骤(1)所述的聚合物单体Ⅰ为有机醇和/或氨基酸I;步骤(1)所述的聚合物单体Ⅱ有机胺和/或氨基酸II。/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氢处理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1)在反应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底水,加热到成胶温度,加入一定量的纳米金属氧化物颗粒并搅拌均匀,然后并流加入含有聚合物单体I的酸性盐溶液和含有聚合物单体II的碱性盐溶液,中和成胶一段时间,然后进行老化;(2)将老化后的物料移到高压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的引发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物料经过滤、干燥和低温焙烧得到加氢处理催化剂;其中步骤(1)所述的聚合物单体Ⅰ为有机醇和/或氨基酸I;步骤(1)所述的聚合物单体Ⅱ有机胺和/或氨基酸I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成胶温度为50~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纳米金属氧化物是纳米氧化镁、纳米氧化钛、纳米氧化锆、纳米氧化钼、纳米氧化镍、纳米氧化钨、纳米氧化钴、纳米氧化铁和纳米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纳米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加入量占催化剂重量的0.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有机醇为乙二醇、季戊四醇、2-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山梨醇、一缩二丙二醇、甘油、木糖醇、三羟甲基丙烷或二缩二乙二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氨基酸I为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色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或苏氨酸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所述聚合物单体Ⅰ的加入量为酸性盐溶液重量的1wt%~5wt%,酸性盐溶液重量以金属氧化物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有机胺为2-甲基-1,5-戊二胺1,9-壬二胺、乙二胺、1,6-己二胺、2-甲基-1,8-新二胺和1,10-葵二胺或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氨基酸II为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色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或苏氨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聚合物单体Ⅱ的加入量为碱性盐溶液重量的1wt%~5wt%,碱性盐溶液重量以金属氧化物计。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酸性盐溶液为酸性铝盐与酸性活性金属盐的混合溶液,其中所述的酸性铝盐为AlCl3、Al2(SO4)3或Al(NO)3一种或多种,酸性铝盐水溶液的浓度以Al2O3计为10~100g/100mL,所述的酸性活性金属溶液浓度为10~30g/100mL,以金属氧化物计。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碱性盐溶液为碱性铝盐和碱性活性金属盐的混合溶液,其中所述的碱性铝盐为NaAlO2和/或KAlO2,碱铝盐水溶液的浓度以Al2O3计为10~100g/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振辉,朱慧红,金浩,刘璐,杨涛,杨光,彭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