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2021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位器。它解决了现有腿脚不方便的病人通常需要使用拐杖进行移动在病床与椅子之间的移动较为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病人通过将双脚放置在转动环上,通过双手握持在内扶手与外扶手上,通过上肢带动转动环相对底板进行转动实现人体位置的移动,且使用时通过高度相对较低的外扶手贴靠在椅子上,病人转动至合适的位置后通过双手支撑在外扶手上将人体移动至椅子上,能够单人在病床与椅子之间移动,在转动环与底板之间设置的滚轴将转动环与底板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使转动环的转动更加顺畅,且通过在转动环与底板之间设置的减速机构对转动环提供一定的阻力,使转动环始终以一个较低的速度转动,安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位器
本技术设备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移位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老年化,老年人及体能虚弱的病患的比例越来越高。很多老年人和手术患者疼痛、体能虚弱,需要有人搀扶或借助器械改变位置。为了方便行动不便的病人移动,可以通过器械进行支撑和改变方向,让腿脚不方便的病人能够改变当前位置,如从床上转移至座椅上,但现有的移位器通常类似于拐杖,实际使用时仍需要使用者站立后通过拐杖进行支撑,对于腿脚不方便的病人较为不适,且对于病人的来说需要通过无法正常使用的双脚进行移动,病人的上肢无法进行充分的利用,现有技术存在可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设备针对腿脚不方便的病人使用拐杖时移动较为不便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独自使用时移动较为方便的移位器。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移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及活动设置在底板上且能相对于底板进行转动的转动环,所述底板上分别固定设置有便于支撑的内扶手与多个外扶手,所述内扶手的高度大于外扶手的高度,上述转动环位于该内扶手与外扶手之间,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环状凹槽,所述凹槽由内向外逐渐向底板下端倾斜,所述凹槽上开设有多个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呈环状间隔设置在环状凹槽上,该转动槽内活动设置有滚轴,所述转动环下端开设有与上述凹槽相配合的滑动槽,该滑动槽的上端面贴靠在上述滚轴上,所述底板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内挡环与外挡环,所述内挡环贴靠在上述滚轴朝向底板中心的端面上,所述外挡环套设在滚轴外周,所述转动环下端分别开设有用于卡接上述内挡环与外挡环的内卡槽与外卡槽,所述转动环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减速机构。作为优选,所述减速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转动环外周的凸沿及开设在底板上的导向槽,该导向槽位于上述凸沿的正下方,所述导向槽内活动设置有多个滚珠及用于分隔两个相邻滚珠的挡板,所述导向槽的深度大于滚珠的直径,所述滚珠贴靠在上述凸沿的下端面上。作为优选,所述外扶手间隔设置在底板上。作为优选,所述外扶手设置有三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使用时病人通过将双脚放置在转动环上,通过双手握持在内扶手与外扶手上,通过上肢带动转动环相对底板进行转动实现人体位置的移动,且使用时通过高度相对较低的外扶手贴靠在椅子上,病人转动至合适的位置后可通过双手支撑在外扶手上将人体移动至椅子上,使用时较为方便,能够单人在病床与椅子之间移动,且通过在转动环与底板之间设置有滚轴将转动环与底板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大幅减少摩擦力,使转动环的转动更加顺畅,且通过在转动环与底板之间设置的减速机构对转动的转动环提供一定的阻力,使转动环始终以一个较低的速度转动,安全性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视图;图2为转动环与底板内部的整体结构视图;图3为转动环的仰视图;图4为转动环与底板安装后的剖切视图;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标记:1、底板;2、转动环;3、内扶手;4、外扶手;5、环状凹槽;6、转动槽;7、滚轴;8、滑动槽;9、内挡环;10、外挡环;11、内卡槽;12、外卡槽;13、减速机构;14、凸沿;15、导向槽;16、滚珠;17、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表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的一种移位器,包括底板1及活动设置在底板1上且能相对于底板1进行转动的转动环2,所述底板1上分别固定设置有便于支撑的内扶手3与多个外扶手4,所述内扶手3的高度大于外扶手4的高度,上述转动环2位于该内扶手3与外扶手4之间。使用时病人通过将双脚放置在转动环2上,通过双手握持在内扶手3与外扶手4上,通过上肢带动转动环2相对底板1进行转动实现人体位置的移动,且使用时通过高度相对较低的外扶手4贴靠在椅子上,病人转动至合适的位置后可通过双手支撑在外扶手4上将人体移动至椅子上,使用时较为方便,能够单人在病床与椅子之间移动。所述外扶手4设置有三个且间隔设置在底板1上。使用时可直接将下肢翻越外扶手4后放置在转动环2上或穿过相邻两个外扶手4之间的间隙后放置在转动环2上,使用时较为方便。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底板1上开设有环状凹槽5,所述凹槽由内向外逐渐向底板1下端倾斜,所述凹槽上开设有多个转动槽6,所述转动槽6呈环状间隔设置在环状凹槽5上,该转动槽6内活动设置有滚轴7,所述转动环2下端开设有与上述凹槽相配合的滑动槽8,该滑动槽8的上端面贴靠在述滚轴7上,所述底板1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内挡环9与外挡环10,所述内挡环9贴靠在上述滚轴7朝向底板1中心的端面上,所述外挡环10套设在滚轴7外周,所述转动环2下端分别开设有用于卡接上述内挡环9与外挡环10的内卡槽11与外卡槽12,所述转动环2与底板1之间设置有上减速机构13。转动环2通过内卡槽11与外卡槽12卡接在内挡环9与外挡环10实现转动环2与底板1之间周向的固定,通过将开设在转动环2上的滑动槽8贴靠在滚轴7上实现转动环2与底板1之间的相对转动,将转动环2与底板1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大幅减少摩擦力,且通过倾斜设置的滚轴7使滚轴7在重力作用下向底板1外周移动,使滚轴7下端始终贴靠在外挡环10上,有效避免滚轴7的上端与内挡环9接触,使滚轴7的转动更加顺畅,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减速机构13包括固定设置在转动环2外周的凸沿14及开设在底板1上的导向槽15,该导向槽15位于上述凸沿14的正下方,所述导向槽15内活动设置有多个滚珠16及用于分隔两个相邻滚珠16的挡板17,所述导向槽15的深度大于滚珠16的直径,所述滚珠16贴靠在上述凸沿14的下端面上。转动环2转动时带动滚珠16在两个挡板17之间移动直到滚珠16与挡板17接触,将滚珠16与底板1之间的滚动摩擦转变为滑动摩擦增加转动环2转动的阻力,使转动环2始终以一个较低的速度转动,安全性较高。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及活动设置在底板上且能相对于底板进行转动的转动环,所述底板上分别固定设置有便于支撑的内扶手与多个外扶手,所述内扶手的高度大于外扶手的高度,上述转动环位于该内扶手与外扶手之间,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环状凹槽,所述凹槽由内向外逐渐向底板下端倾斜,所述凹槽上开设有多个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呈环状间隔设置在环状凹槽上,该转动槽内活动设置有滚轴,所述转动环下端开设有与上述凹槽相配合的滑动槽,该滑动槽的上端面贴靠在上述滚轴上,所述底板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内挡环与外挡环,所述内挡环贴靠在上述滚轴朝向底板中心的端面上,所述外挡环套设在滚轴外周,所述转动环下端分别开设有用于卡接上述内挡环与外挡环的内卡槽与外卡槽,所述转动环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减速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及活动设置在底板上且能相对于底板进行转动的转动环,所述底板上分别固定设置有便于支撑的内扶手与多个外扶手,所述内扶手的高度大于外扶手的高度,上述转动环位于该内扶手与外扶手之间,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环状凹槽,所述凹槽由内向外逐渐向底板下端倾斜,所述凹槽上开设有多个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呈环状间隔设置在环状凹槽上,该转动槽内活动设置有滚轴,所述转动环下端开设有与上述凹槽相配合的滑动槽,该滑动槽的上端面贴靠在上述滚轴上,所述底板上分别固定设置有内挡环与外挡环,所述内挡环贴靠在上述滚轴朝向底板中心的端面上,所述外挡环套设在滚轴外周,所述转动环下端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乐霞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