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胆囊鞘管乳头切开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1950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7
一种新型胆囊鞘管乳头切开刀,包括前手柄,所述前手柄的前端设有外管,所述前手柄上设有与所述前手柄滑动连接的后手柄,所述外管内设有导丝通道、输液通道和刀丝通道,所述外管的前端与刀丝的一端连接,所述刀丝穿过所述刀丝通道与所述后手柄连接,所述后手柄上设有与所述刀丝连接的通电插头,所述外管上设有与所述导丝通道连通的导丝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人体正常腔道进行胆囊引流或胆囊结石的治疗,不损伤和破坏正常组织器官的情况,实现了超级微创,降低了手术难度和节约了大量手术时间,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胆囊鞘管乳头切开刀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胆囊鞘管乳头切开刀。
技术介绍
胆囊结石的外科治疗一百多年来一直是胆囊切除术占据主导地位,其开创者是德国医生Langenbuch教授,他提出了胆囊结石的温床学说,即“胆囊是产生结石的温床,那么胆囊切除就是非常必要的”。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外科医生多认为胆囊是可有可无的器官,所以对于患有结石的胆囊一概是一切了之。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一百多年前,对于胆囊结石的认识停留在胆囊切除的水平上无可厚非,胆囊切除手术也是治疗某些胆囊疾病的有效方法;但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人体器官功能的认识不断提高,对胆囊疾病的研究日新月异的今天,仍然遵循一百多年前的观念就显得落后了。胆囊是人体重要器官,不应随意切除,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器官的功能,这才是真正的微创治疗理念。裘法祖院士强调应该“重视胆囊的功能、发挥胆囊的作用、保护胆囊的存在”。近几十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胆囊切除后往往会对患者有一定程度的影响:1)就消化功能而言,胆囊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胆囊切除患者,时常因为缺乏浓缩胆汁的协助,导致进食高脂饮食后,出现消化不良、脂肪泻等症状。此外,胆囊切除术后,胆汁持续性地流入十二指肠,增加了反流人胃的机会,易造成碱性反流性胃炎及食管炎;2)胆囊还具有调节胆管内压力平衡的作用。胆囊切除术后,胆管代偿性扩张,使得胆管开口相对狭窄,此处的胆汁形成涡流,而这也是胆石形成学说之一。临床实践也证明了胆囊切除术后的胆总管结石发病率增高:3)对于有功能的胆囊而言,切除后造成的对肠肝循环和脂代谢的影响是无法完全代偿的。而且,初级胆汁酸持续不断地进人肠道,与细菌接触形成大量的次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能刺激结肠黏膜的有丝分裂,有增加结肠癌变危险的可能;4)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往往与胆囊切除后导致胆管压力增高以及免疫功能紊乱,引起Oddi括约肌炎症及功能障碍有关。此外,胆囊切除术所致的医源性损伤还未能完全避免。因此,胆囊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器官例。胆囊疾病随着微创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原本外科手术治疗转为创伤小的微创治疗。临床上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老年患者,进行内镜下经乳头胆囊引流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研究表明既往急性胰腺炎病史、慢性胆囊炎、术中胆囊显影、胆管金属支架置入、ERCP术前白细胞计数是ERCP术后胆囊炎发作高危因素,因此ERCP时同时对具有ERCP术后胆囊炎发生的高危因素患者行胆囊插管引流可很好预防ERCP术后胆囊炎发作,减少ERCP并发症,减少住院天数和治疗费用。Mirrizzi综合征患者ERCP时同时进行胆管和胆囊引流,可明显减少相关并发症,为后续外科手术创造条件。基于对胆囊功能认识的深入,人们也在不断挑战胆囊切除这一治疗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在去除结石的同时尝试保留胆囊功能,包括口服药物溶石、中药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等,但绝大多数方法都因结石复发率高而失败,这也为胆囊切除的盛行提供了佐证。保胆取石术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因此可通过ERCP胆囊插管并置入可回收金属覆膜支架进行治疗胆囊结石。但内镜下经乳头胆囊插管由于胆囊在胆总管开口的位置和走行不一等原因,胆囊经乳头插管非常困难并具有一定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胆囊鞘管乳头切开刀,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实际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胆囊鞘管乳头切开刀,包括前手柄,所述前手柄的前端设有外管,所述前手柄上设有与所述前手柄滑动连接的后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内设有刀丝通道,所述外管的前端与刀丝的一端连接,所述刀丝穿过所述刀丝通道与所述后手柄连接,所述后手柄上设有与所述刀丝连接的通电插头,所述外管上固定连接有鞘管锁紧螺丝,所述鞘管锁紧螺丝的前方所述外管外侧套设有胆囊鞘管,所述胆囊鞘管的一端通过医用胶水与鞘管锁紧螺母前端粘接,所述鞘管锁紧螺母与所述鞘管锁紧螺丝螺纹连接,所述刀丝至少有一部分处于所述外管的外部。进一步的,所述外管内还设有导丝通道、输液通道,所述外管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导丝通道连通的导丝孔,所述外管侧壁还设有与所述输液通道连通的注液孔。进一步的,所述前手柄上设有定位块,且所述定位块处于所述后手柄的后方。进一步的,所述鞘管锁紧螺母与所述鞘管锁紧螺丝之间设有鞘管锁紧密封圈。(三)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人体正常腔道进行胆囊引流或胆囊结石的治疗,不损伤和破坏正常组织器官的情况,实现了超级微创,降低了手术难度和节约了大量手术时间,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图;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图;图4为图1中B处放大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鞘管锁紧螺母1、鞘管锁紧螺丝2、鞘管锁紧密封圈3、胆囊鞘管4、导丝孔5、注液孔6、前手柄7、后手柄8、定位块9、刀丝10、外管11、通电插头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胆囊鞘管乳头切开刀,包括前手柄7,前手柄7的前端设有外管11,前手柄7上设有与前手柄7滑动连接的后手柄8,其特征在于:外管11内设有导丝通道、输液通道和刀丝通道,外管11的前端与刀丝10的一端连接,刀丝10穿过刀丝通道与后手柄8连接,后手柄8上设有与刀丝10连接的通电插头12,外管11上设有与导丝通道连通的导丝孔5,外管11还设有与输液通道连通的注液孔6,外管11上固定连接有鞘管锁紧螺丝2,鞘管锁紧螺丝2处于注液孔6和导丝孔5的前方且鞘管锁紧螺丝2的前方外管11外侧套设有胆囊鞘管4,胆囊鞘管4的一端通过医用胶水与鞘管锁紧螺母1前端粘接,鞘管锁紧螺母1与鞘管锁紧螺丝2螺纹连接;前手柄7上设有定位块9,且定位块9处于后手柄8的后方,定位块9可以对后手柄8在前手柄7上来回滑动起到一个限位提示的作用;鞘管锁紧螺母1与鞘管锁紧螺丝2之间设有鞘管锁紧密封圈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新型胆囊鞘管乳头切开刀,该切开刀具有常规乳头括约肌切开刀所用功效,同时设计切开刀具有旋转功能,以利于胆囊插管。ERCP时,通过十二指肠镜工作通道将胆囊鞘管4和切开刀一并插入并首先进行经乳头胆管插管。经乳头胆管插管成功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胆囊鞘管乳头切开刀,包括前手柄(7),所述前手柄(7)的前端设有外管(11),所述前手柄(7)上设有与所述前手柄(7)滑动连接的后手柄(8),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1)内设有刀丝通道,所述外管(11)的前端与刀丝(10)的一端连接,所述刀丝(10)穿过所述刀丝通道与所述后手柄(8)连接,所述后手柄(8)上设有与所述刀丝(10)连接的通电插头(12),所述外管(11)上固定连接有鞘管锁紧螺丝(2),所述鞘管锁紧螺丝(2)的前方所述外管(11)外侧套设有胆囊鞘管(4),所述胆囊鞘管(4)的一端通过医用胶水与鞘管锁紧螺母(1)前端粘接,所述鞘管锁紧螺母(1)与所述鞘管锁紧螺丝(2)螺纹连接,所述刀丝(10)至少有一部分处于所述外管(11)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胆囊鞘管乳头切开刀,包括前手柄(7),所述前手柄(7)的前端设有外管(11),所述前手柄(7)上设有与所述前手柄(7)滑动连接的后手柄(8),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1)内设有刀丝通道,所述外管(11)的前端与刀丝(10)的一端连接,所述刀丝(10)穿过所述刀丝通道与所述后手柄(8)连接,所述后手柄(8)上设有与所述刀丝(10)连接的通电插头(12),所述外管(11)上固定连接有鞘管锁紧螺丝(2),所述鞘管锁紧螺丝(2)的前方所述外管(11)外侧套设有胆囊鞘管(4),所述胆囊鞘管(4)的一端通过医用胶水与鞘管锁紧螺母(1)前端粘接,所述鞘管锁紧螺母(1)与所述鞘管锁紧螺丝(2)螺纹连接,所述刀丝(10)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俊韦建宇邹晓平王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鼓楼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