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射科用X射线投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1931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放射科用X射线投影装置,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投影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二轴调节的方式单独分置,使得驱动部分易裸露在外部,影响设备使用安全,此外外部的光线照射对X射线成像过程中的边缘位置影响较大,易使得边缘部分模糊的问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后端边沿处垂直向上固定安装有升降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由于升降机构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倒置的升降电机,可通过电动气缸带动射线发生器进行前后移动,从而使得前后之间的距离调整更加具体化,并且又能够与升降机构相互配合,使得平移机构部分能够在升降机构的带动下进行升降移动,便于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上下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射科用X射线投影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放射科用X射线投影装置。
技术介绍
X射线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X射线的波长比可见光的波长更短,约在0.001~100纳米,医学上应用的X射线波长约在0.001~0.1纳米之间,它的光子能量比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大几万至几十万倍;由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于1895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x射线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领,能透过许多对可见光不透明的物质,如墨纸、木料等;X射线应用于医学诊断,主要依据X射线的穿透作用、差别吸收、感光作用和荧光作用;由于X射线穿过人体时,受到不同程度的吸收,如骨骼吸收的X射线量比肌肉吸收的量要多,那么通过人体后的X射线量就不一样,这样便携带了人体各部密度分布的信息,在荧光屏上或摄影胶片上引起的荧光作用或感光作用的强弱就有较大差别,因而在荧光屏上或摄影胶片上将显示出不同密度的阴影;根据阴影浓淡的对比,结合临床表现、化验结果和病理诊断,即可判断人体某一部分是否正常;于是X射线诊断技术便成了世界上最早应用的非刨伤性的内脏检查技术。如专利申请书201920366022.8中一种放射科用X射线投影装置,涉及医疗设备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与X光机相匹配的独立存在的辅助投影等装置较多,使用时花费时间较多而且操作较为繁琐的问题。所述主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移动轮,且移动轮有四个,所述支撑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旋转站台,所述主支撑架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垂直自动轨道,所述垂直自动轨道的一侧设置有副支撑架,所述副支撑架的一端设置有X射线影像增强器,所述X射线影像增强器的内部设置有X射线增感屏,所述X射线增感屏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的一侧设置有荧光体层,所述荧光体层的另一侧设置有反射层,所述反射层的另一侧设置有基层。在放射科X射线投影过程中,首先对于病人本身进入较阴暗的环境就较易处于一种较压抑的氛围中,极易影响病人的情绪,虽然对病人照X光没有多大影响,但也不能排除情绪可能会对照X光有影响的情况发生,更重要的是,现有的投影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二轴调节的方式单独分置,使得驱动部分易裸露在外部,影响设备使用安全,此外外部的光线照射对X射线成像过程中的边缘位置影响较大,易使得边缘部分模糊。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放射科用X射线投影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放射科用X射线投影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投影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二轴调节的方式单独分置,使得驱动部分易裸露在外部,影响设备使用安全,此外外部的光线照射对X射线成像过程中的边缘位置影响较大,易使得边缘部分模糊的问题。本技术放射科用X射线投影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放射科用X射线投影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后端边沿处垂直向上固定安装有升降板;所述底座包括踏台,所述底座顶部平面的中部靠前处固定安装有圆盘状的踏台;所述升降板背部平面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上方的升降板上垂直贯穿安装有平移机构;所述升降板的上端垂直向前固定安装有中部上凸的顶支撑架;所述顶支撑架的前端棱边处垂直向下固定安装有成像机构,其成像机构上的下端边沿与控制箱的上端棱边处相平齐;所述升降板的背部平面上竖向安装有升降机构,其升降机构的下端与平移机构相螺接。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板包括行程孔和滑轨,所述升降板中部靠上的部分开设有竖向的前后贯穿的行程孔,所述升降板前侧壁上行程孔左右两侧的位置处竖向安装有滑轨。进一步的,所述平移机构包括电动气缸、安装座、射线发生器、导向杆和套块,所述平移机构的后端垂直向后固定安装有电动气缸,其电动气缸穿过升降板的行程孔,而平移机构的主体则通过滑块滑动安装在升降板上的两个滑轨上,所述电动气缸的活塞杆的前端穿过平移机构主体固定连接有安装座,而安装座的前端则固定安装有射线发生器,所述安装座背部平面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垂直向后固定安装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滑动穿过平移机构主体,且导向杆的长度大于电动气缸的活塞杆的长度,所述电动气缸的右端侧壁与升降板背部相接处固定安装有套块。进一步的,所述顶支撑架包括防尘格栅,所述顶支撑架的上端封盖有门状的防尘格栅,其防尘格栅呈纵向间隔均匀排列。进一步的,所述成像机构包括输出屏、避光板和X射线增感屏,所述成像机构的前端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输出屏,而成像机构的后端侧壁上则固定安装有X射线增感屏,所述X射线增感屏与输出屏通过内置在输出屏中的光学图像分配器通过电性相连接,所述成像机构背部平面的左端棱边处和右端棱边处分别固定安装有楔体状的避光板,其避光板向外扩张。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电机和螺杆,所述升降机构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倒置的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的下端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有螺杆,且螺杆的下端通过端块固定安装在升降板的背部平面上,而螺杆则与电动气缸上的套块相螺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升降机构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倒置的升降电机,升降电机的下端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有螺杆,且螺杆的下端通过端块固定安装在升降板的背部平面上,而螺杆则与电动气缸上的套块相螺接,平移机构的后端垂直向后固定安装有电动气缸,其电动气缸穿过升降板的行程孔,而平移机构的主体则通过滑块滑动安装在升降板上的两个滑轨上,电动气缸的活塞杆的前端穿过平移机构主体固定连接有安装座,而安装座的前端则固定安装有射线发生器,安装座背部平面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垂直向后固定安装有导向杆,导向杆滑动穿过平移机构主体,且导向杆的长度大于电动气缸的活塞杆的长度,电动气缸的右端侧壁与升降板背部相接处固定安装有套块,可通过电动气缸带动射线发生器进行前后移动,从而使得前后之间的距离调整更加具体化,并且又能够与升降机构相互配合,使得平移机构部分能够在升降机构的带动下进行升降移动,便于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上下位置。由于升降板中部靠上的部分开设有竖向的前后贯穿的行程孔,升降板前侧壁上行程孔左右两侧的位置处竖向安装有滑轨,可通过升降板升降部分和移动部分的传动机构均阻挡在背后,减少裸露部分,保障其运行的安全性,并且,成像机构的前端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输出屏,而成像机构的后端侧壁上则固定安装有X射线增感屏,X射线增感屏与输出屏通过内置在输出屏中的光学图像分配器通过电性相连接,成像机构背部平面的左端棱边处和右端棱边处分别固定安装有楔体状的避光板,其避光板向外扩张,可避免外部光线对边缘部分的影响,可减少外部环境因素对X射线投影的影响。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右前上方轴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左后上方轴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右前下方轴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射科用X射线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后端边沿处垂直向上固定安装有升降板(2);所述底座(1)包括踏台(101),所述底座(1)顶部平面的中部靠前处固定安装有圆盘状的踏台(101);所述升降板(2)背部平面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控制箱(3);所述控制箱(3)上方的升降板(2)上垂直贯穿安装有平移机构(4);所述升降板(2)的上端垂直向前固定安装有中部上凸的顶支撑架(5);/n所述顶支撑架(5)的前端棱边处垂直向下固定安装有成像机构(6),其成像机构(6)上的下端边沿与控制箱(3)的上端棱边处相平齐;所述升降板(2)的背部平面上竖向安装有升降机构(7),其升降机构(7)的下端与平移机构(4)相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射科用X射线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后端边沿处垂直向上固定安装有升降板(2);所述底座(1)包括踏台(101),所述底座(1)顶部平面的中部靠前处固定安装有圆盘状的踏台(101);所述升降板(2)背部平面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控制箱(3);所述控制箱(3)上方的升降板(2)上垂直贯穿安装有平移机构(4);所述升降板(2)的上端垂直向前固定安装有中部上凸的顶支撑架(5);
所述顶支撑架(5)的前端棱边处垂直向下固定安装有成像机构(6),其成像机构(6)上的下端边沿与控制箱(3)的上端棱边处相平齐;所述升降板(2)的背部平面上竖向安装有升降机构(7),其升降机构(7)的下端与平移机构(4)相螺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放射科用X射线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2)包括行程孔(201)和滑轨(202),所述升降板(2)中部靠上的部分开设有竖向的前后贯穿的行程孔(201),所述升降板(2)前侧壁上行程孔(201)左右两侧的位置处竖向安装有滑轨(20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放射科用X射线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机构(4)包括电动气缸(401)、安装座(402)、射线发生器(403)、导向杆(404)和套块(405),所述平移机构(4)的后端垂直向后固定安装有电动气缸(401),其电动气缸(401)穿过升降板(2)的行程孔(201),而平移机构(4)的主体则通过滑块滑动安装在升降板(2)上的两个滑轨(202)上,所述电动气缸(401)的活塞杆的前端穿过平移机构(4)主体固定连接有安装座(402),而安装座(40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登华吴荷芬喻石光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