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扁滑动靠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1824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扁滑动靠背,包括背靠定位套、背靠连接座、背靠支架和背靠垫,所述背靠定位套设置连接块,所述背靠连接座开有与所述连接块形状相对应的凹槽,所述连接块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凹槽内设置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设置弹性件,所述连接块插入所述凹槽内,所述连接块与所述背靠连接座连接,所述背靠连接座与所述背靠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背靠支架与所述背靠垫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背靠垫就能够上下左右扭转,当人的背部倚靠在背靠垫上时,可以根据倚靠地压力自动调整与人体背部贴合的角度和位置,使得人们在倚靠靠背是更加的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扁滑动靠背
本技术涉及椅子
,具体涉及一种圆扁滑动靠背。
技术介绍
可升降椅子实在普通固定板面椅子的基础之上增加了板面可调节功能,现在已经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生活用品之一。为了便于生产、运输及仓储,现有技术中可升降椅子大都采用分体式结构,将椅子大致分为椅面、立柱及底座三个部分,使用时,立柱的下端连接在底座,椅面沿立柱上下滑动,实现椅面高度的调节。椅子背部部分不独立,且不能根据人体的倚靠来调节靠背的位置、角度等,达到贴紧人体背部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扁滑动靠背,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或缺陷之一。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圆扁滑动靠背,包括背靠定位套、背靠连接座、背靠支架和背靠垫,所述背靠定位套设置连接块,所述背靠连接座开有与所述连接块形状相对应的凹槽,所述连接块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凹槽内设置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设置弹性件,所述连接块插入所述凹槽内,所述连接块与所述背靠连接座连接,所述背靠连接座与所述背靠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背靠支架与所述背靠垫固定连接。优选,前述的一种圆扁滑动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支架为弹性硅胶材料制成的背靠支架。优选,前述的一种圆扁滑动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设置第一连接孔,所述凹槽设置第二连接孔,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和所述凹槽。优选,前述的一种圆扁滑动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连接座两端均设置所述背靠支架,每个所述背靠支架分别固定连接背靠垫。优选,前述的一种圆扁滑动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垫包括背靠硬垫和背靠软垫,所述背靠硬垫与所述背靠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背靠硬垫远离所述背靠支架一端与所述背靠软垫固定连接。优选,前述的一种圆扁滑动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定位套设置定位螺栓孔。优选,前述的一种圆扁滑动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橡胶等材质制成的弹性件。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效果:本技术在背靠定位套和背靠连接座连接处设置弹性件,在背靠连接座和背靠垫之间设置弹性硅胶材料的背靠支架,弹性件加上背靠支架,如此设置背靠垫就能够上下左右扭转,当人的背部倚靠在背靠垫上时,可以根据倚靠地压力自动调整与人体背部贴合的角度和位置,使得人们在倚靠靠背是更加的舒适;背靠定位套可在椅子定位柱上上下运动,当达到所需高度是螺栓穿过螺栓定位孔,将背靠定位套固定,从固定整个靠背的高度,这样满足不同身高人们使用靠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去除靠背垫);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靠背垫结构示意图;其中:1-背靠定位套、2-背靠连接座、3-背靠支架、4-背靠垫、5-弹性件、101-连接块、102-第一安装孔、103-第一连接孔、104-定位螺栓孔、201-凹槽、202-第二安装孔、203-第二连接孔、401-背靠硬垫、402-背靠软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圆扁滑动靠背,包括背靠定位套1、背靠连接座2、背靠支架3和背靠垫4,背靠定位套筒1上设置有连接块101,背靠连接座2开有与所述连接块101形状相对应的凹槽201,连接块101设置第一连接孔103,凹槽201设置第二连接孔203,当连接块101插入所述凹槽201内,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103和第二连接孔203,连接块101和凹槽201固定连接,从而背靠定位套筒1和背靠连接座2固定连接。连接块101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02,凹槽201内设置第二安装孔202,第一安装孔102和第二安装孔202在同一轴线上,第一安装孔102和第二安装孔202内设置弹性件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5包括弹簧、橡胶等材质支撑柱状弹性件5。这样做的目的是背靠定位套筒1和背靠连接座2之间有轻微转动时,弹性件5可以让前述两者回到原始位置。背靠定位套1还设置定位螺栓孔104。背靠连接座2两端均设置背靠支架3,每个背靠支架3分别固定连接背靠垫4,背靠垫4,分为背靠硬垫401和背靠软垫402,背靠硬垫401与背靠支架3固定连接,背靠硬垫401远离背靠支架3一端与背靠软垫402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就是使得背靠垫4更加符合人体背部曲线,使得人体倚靠上去更加舒适。背靠支架3的材料是弹性硅胶,如此设置的目的是前述连接块101和凹槽201连接处有上下的变形,背靠支架3为弹性硅胶材料这样背靠垫4就拥有左右位置变化的能力,两者结合背靠垫4就可以上下左右的移动,当人体倚靠在背靠垫4上时,可以背靠垫4可以自动的根据人体背部曲线找到最贴紧人体背部的角度,使得人们倚靠背靠时更加舒适。由技术常识可知,本技术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技术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技术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技术包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扁滑动靠背,其特征在于,包括背靠定位套(1)、背靠连接座(2)、背靠支架(3)和背靠垫(4),所述背靠定位套(1)设置连接块(101),所述背靠连接座(2)开有与所述连接块(101)形状相对应的凹槽(201),所述连接块(101)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02),所述凹槽(201)内设置第二安装孔(202),所述第一安装孔(102)和所述第二安装孔(202)内设置弹性件(5),所述连接块(101)插入所述凹槽(201)内,所述连接块(101)与所述背靠连接座(2)连接,所述背靠连接座(2)与所述背靠支架(3)固定连接,所述背靠支架(3)与所述背靠垫(4)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扁滑动靠背,其特征在于,包括背靠定位套(1)、背靠连接座(2)、背靠支架(3)和背靠垫(4),所述背靠定位套(1)设置连接块(101),所述背靠连接座(2)开有与所述连接块(101)形状相对应的凹槽(201),所述连接块(101)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02),所述凹槽(201)内设置第二安装孔(202),所述第一安装孔(102)和所述第二安装孔(202)内设置弹性件(5),所述连接块(101)插入所述凹槽(201)内,所述连接块(101)与所述背靠连接座(2)连接,所述背靠连接座(2)与所述背靠支架(3)固定连接,所述背靠支架(3)与所述背靠垫(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扁滑动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支架(3)为弹性硅胶材料制成的背靠支架(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扁滑动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101)设置第一连接孔(103),所述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
申请(专利权)人:丹阳市康成未来智能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