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内注射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1796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眼内注射辅助装置,包括固定部、标定部;固定部为中空环状结构,其底部为与眼球相适配的圆弧状;固定部其上设有可以调节开合距离的开合连接部,以调节固定部其弧度开口大小;所述固定部其上还设有手柄,手柄与固定部成60度夹角,方便眼球固定,又不会对眼球产生较大的压力;其标定部为柔性片构成的柔性部,采用透明医用硅胶材料制成,与固定部底部相连,其上设有成递进式变宽的刻度标定;所述标定部其上设有注射空腔,所述注射空腔用于提供注射位;其优点在于,既能固定眼球又能同时对玻璃体腔注射部位进行精准定位的眼内注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内注射辅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眼内注射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玻璃体腔注射是一种向玻璃体内注射各种药物的途径,可适用于下列患者:确诊的眼内炎;高度怀疑的眼内炎;内眼术后低眼压需升高眼内压者;视网膜脱离手术和玻璃体切割手术后需注入气体固定视网膜者。近年来,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糖尿病患者的激增,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和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已成为致盲的主要眼底疾病,目前,抗VEGF药物的玻璃体腔注射已成为nAMD和DME的主流治疗手段,这部分患者大多需要每月进行眼内注射。玻璃体腔注射一般在表面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睫状体平坦部是玻璃体腔注射的部位,睫状体平坦部长约4mm,形成一环,成人可在角膜缘后3.5~4mm处,幼儿在2.5mm处,无晶体眼在3.0mm处。而由于进行玻璃体腔注射时多采用表面麻醉,患者在术中由于紧张常伴有眼球不自主的运动而导致注射过程中发生眼局部损伤,如角膜上皮划伤,结膜裂伤和出血。对于初学者及操作不熟练的医生不恰当注射部位的选择也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如注射部位靠前会伤及晶状体,术后发生白内障导致视力下降;注射部位靠后会伤及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裂孔甚至视网膜脱离。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既能固定眼球又能同时对玻璃体腔注射部位进行精准定位的标尺,本专利技术可填补这一空白,有效地解决这一临床问题。中国专利申请CN207605063U公开了一种眼球固定器,包括手柄,手柄末端与U形支架相连,U形支架的两条边末端呈圆弧状弯曲,且通过转轴与半圆形第一压环和半圆形第二压环活动连接;所述U形支架的两条边包含波纹段;所述第一压环的端面上有半圆形凹槽,其外周面上设置有与转轴同轴的调整螺母。其压环部分可在圆形与半圆形间快速切换,压环可相对支架旋转,便于调整角度,同时,支架能够提供额外的下压力,整个固定器调整更方便,握持更舒适。但是其仅仅只能对眼球进行固定,并不能辅助玻璃体的注射。综上所述,亟需一种既能固定眼球又能同时对玻璃体腔注射部位进行精准定位的眼内注射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固定眼球又能同时对玻璃体腔注射部位进行精准定位的眼内注射辅助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眼内注射辅助装置,包括固定部、标定部;所述固定部其底部为圆弧状,与眼球相适配;所述标定部为柔性部,与所述固定部底部相连,其上设有刻度标定。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部为中空结构,其弧度开口大小可调节。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部其上设有开合连接部,所述开合连接部其上适配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用于调节所述开合连接部的开合距离。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标定部其上设有注射空腔,所述注射空腔用于提供注射位。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标定部为间隔式设置的若干柔性片,所述注射空腔为相邻柔性片间的间隙。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标定部采用透明医用硅胶材料制成。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部其上设有手柄。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所述眼内注射辅助装置其固定部底部为与眼球相适配的弧形球台面结构,其可配合手柄固定眼球,其采用中空环状的设计能有效地保护角膜上皮。2、本专利技术所述眼内注射辅助装置其标定部为柔性部,可有效贴合患者眼球表面,其采用透明材质,有利于手术操作时对手术区域的观察,避开血管减少出血。3、本专利技术所述眼内注射辅助装置其标定部上不同的刻度标定配合注射空腔可以对不同年龄患者的睫状体注射部位精准定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本专利技术所述眼内注射辅助装置其固定部的弧度可调节,可以适应不同患者的眼球大小,以完成个性化精准治疗。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眼内注射辅助装置立体示意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眼内注射辅助装置与眼球配合示意图。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眼内注射辅助装置立体示意图。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又一种眼内注射辅助装置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1.固定部2.标定部11.开合连接部12.手柄21.注射空腔22.刻度标定111.调节螺栓请参看附图1,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眼内注射辅助装置立体示意图。一种眼内注射辅助装置,包括固定部1、标定部2;所述固定部1为未封闭的中空环状结构,其底部为与眼球相适配的圆弧状;所述固定部1其未封闭区设有开合连接部11,所述开合连接部11其上适配有调节螺栓111,用于调节所述开合连接部11的开合距离,以调节固定部1其弧度开口大小;为了防止影响操作视野,本实施例中其开合连接部11还可向上设置;所述固定部1其上还设有手柄12,手柄12与固定部1成60度夹角,方便眼球固定,又不会对眼球产生较大的压力。请参看附图3,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眼内注射辅助装置立体示意图。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其开合连接部11即未封闭区可以有若干个,增加调节的灵活性。本专利技术所述眼内注射辅助装置其标定部2为柔性片构成的柔性部,采用透明医用硅胶材料制成,与固定部1底部相连,其上设有刻度标定22,包括2.5mm、3mm、3.5mm、4mm标记位,成递进式变宽;所述标定部2其上设有注射空腔21,所述注射空腔21用于提供注射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注射空腔21为未封闭柔性片间的间隙,且与所述固定部1其未封闭区相对齐。请参看附图4,附图4是本专利技术又一种眼内注射辅助装置立体示意图。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标定部2还可为间隔式设置的若干柔性片或开有环形孔的柔性片,且其环形孔对应着相应的刻度标定22;以提供更多的注射位。请参看附图3,附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眼内注射辅助装置与眼球配合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式:使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眼内注射辅助装置时,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后,通过调节螺栓111调节固定部1圆弧大小,使其大小适配于患者眼球大小,令固定部1底部与患者眼球相贴合,对角膜缘进行定位、固定,所述标定部2其柔性片贴合患者睫状体,其刻度标定22清楚的反映了注射位距角膜缘的位置,注射时,根据不同的患者,选取对应的注射位,进行玻璃体腔注射。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眼内注射辅助装置可以有效固定患者眼球,辅助进行玻璃体腔注射,防止患者在术中由于紧张使得眼球不自主的运动,进而导致注射过程中发生眼局部损伤的情况发生;本专利技术所述眼内注射辅助装置还可以提供注射位提示辅助医护人员进行注射,防止初学者及操作不熟练的医生判断失误,选用不恰当注射部位,导致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如注射部位靠前伤及晶状体,术后发生白内障导致视力下降,注射部位靠后伤及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裂孔甚至视网膜脱离等情况的发生;本专利技术所述眼内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眼内注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标定部;所述固定部其底部为圆弧状,与眼球相适配;所述标定部为柔性部,与所述固定部底部相连,其上设有刻度标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内注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标定部;所述固定部其底部为圆弧状,与眼球相适配;所述标定部为柔性部,与所述固定部底部相连,其上设有刻度标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内注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中空结构,其弧度开口大小可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内注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其上设有开合连接部,所述开合连接部其上适配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用于调节所述开合连接部的开合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耘丽荣翱李厚硕韩雯婷马凌云吴顺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同济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