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内障手术用晶体核娩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179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逐步收夹的白内障手术用晶体核娩出器,包括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顶端设置有弹性球囊,所述弹性球囊与中心管连通;所述中心管的下端设置有负压吸盘,所述负压吸盘与中心管连通;所述滑动管下方的套管外还设置有缓冲筒,所述缓冲筒的上端开口下端封闭;所述滑动管的下端伸入缓冲筒与套管之间并构成滑动配合;所述缓冲筒底部的两侧还设置两个泄气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螺旋弹簧的弹力施放进行缓冲,使得曲杆的动作呈现出快→慢→持续变慢的夹持趋势,防止螺旋弹簧释放后曲杆直接对晶体核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内障手术用晶体核娩出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内障手术用晶体核娩出器。
技术介绍
白内障是最为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角膜和晶状体是人眼最主要的屈光结构,正常情况下晶状体是透明的,光线通过晶状体和其他屈光介质到达视网膜,才能清晰地看到外界物体,一旦晶状体因某些原因发生混浊就会影响视网膜成像,使人看不清东西,即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产生白内障。手术是目前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白内障手术一般采用透明角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混浊的晶状体。但若是患者角膜内皮计数偏低、超硬核、晶状体半脱位或者超乳术中出现后囊破裂等情况下则不再具备超乳条件,需手动娩出晶状体核。现有的晶状体核娩出器使用效果无法保证,可能导致白内障晶状体核掉落,一旦坠入玻璃体腔,会造成二次伤害,影响白内障手术的进程,甚至会导致眼内炎症、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给患者视功能恢复造成极大威胁。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通过辅助夹持对晶体核进行固定的方式,参见专利号为202020147748.5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白内障晶体核娩出器,其在吸附并拖出一定距离后,通过施放弹簧,弹簧带动短管朝下运动,依次通过短管斜杆驱动驱杆动作,从而将晶体核夹住,实现了辅助夹持,防止晶体核掉落。然后由于这种方式直接采用弹簧驱动,弹簧在施放瞬间,瞬间力过大,曲杆容易对晶体核造成击打,进而导致晶体核受损,影响后续病理研究,严重时甚至直接将晶体核击碎,导致碎屑掉落,影响娩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逐步收夹的白内障手术用晶体核娩出器。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白内障手术用晶体核娩出器,包括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顶端设置有弹性球囊,所述弹性球囊与中心管连通;所述中心管的下端设置有负压吸盘,所述负压吸盘与中心管连通;所述中心管外固定套设有套管,所述套管的上端设置第一端头,所述套管外还套设有与套管构成滑动配合的滑动管,所述滑动管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端头,所述第一端头与第二端头之间的套管外套设有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的两端抵靠在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上;所述第一端头的侧面还设置有拐臂,所述第二端头的侧面设置有挡块;所述拐臂的中部与第一端头铰接,拐臂的下部设置有弯钩,所述挡块的位置与弯钩相对;所述负压吸盘的两侧还对应设置有两个曲杆,所述曲杆的中段通过短杆与负压吸盘两侧的边沿铰接,曲杆的上端与连杆的下端铰接,所述连杆的上端与固定设置在第二端头下方的、滑动管侧壁上的连接座铰接;所述滑动管下方的套管外还设置有缓冲筒,所述缓冲筒的上端开口下端封闭;所述滑动管的下端伸入缓冲筒与套管之间并构成滑动配合;所述缓冲筒底部的两侧还设置两个泄气孔;所述滑动管的下端对应泄气孔设置有两根竖向的封堵杆,所述封堵杆由大尺寸的上段和下尺寸的下段构成,且封堵杆的上段由下至上逐渐变粗。优选的,所述滑动管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导块,所述套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导块相配合的、竖向的导槽,所述导块卡设在导槽内。优选的,所述套管上方的中心管外固定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一侧设置有握把,所述握把位于拐臂的上方。优选的,所述安装块与套管之间通过加强杆连接,所述加强杆设置有多根,且多根加强短杆呈环形均匀分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能够对螺旋弹簧的弹力施放进行缓冲,使得曲杆的动作呈现出快→慢→持续变慢的夹持趋势,防止螺旋弹簧释放后曲杆直接对晶体核造成损伤。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先挤压弹性球囊,并利用负压吸盘与晶体核接触,然后施放弹性球囊,利用弹性球囊产生的负压对晶体核进行吸附拖拽,待晶体核娩出一定距离后。用手指扣动拐臂,拐臂弯钩与挡块脱离,此时在螺旋弹簧的作用下,滑动管朝下运动,进而通过连杆带动曲杆转动实现对晶体核的夹持,防止晶体核掉落。因此,曲杆的夹持速度完全取决于滑动管的下移速度。在滑动管下移的过程中,其需要排出缓冲筒内的气体,在滑动管下移前段,泄气孔完全打开,此时缓冲筒内的气体可顺畅的排出,不影响滑动管的正常运动。随着滑动管的下移,封堵杆的小尺寸的下段开始进入泄气孔中,泄气孔的泄气量减少,滑动管下移速度变慢,直到封堵杆的大尺寸段开始进入泄气孔后,随着泄气孔的泄气量进一步逐渐降低,最终呈现出逐渐闭合的形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的,一种白内障手术用晶体核娩出器,包括中心管1,所述中心管1的顶端设置有弹性球囊2,所述弹性球囊2与中心管1连通。所述中心管1的下端设置有负压吸盘3,所述负压吸盘3与中心管1连通,在吸附初期,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式与传统吸附式的娩出器相同,通过挤压弹性球囊2产生负压进行吸附。所述中心管1外固定套设有套管4,通常所述套管4直接与中心管1粘接固定,所述套管4的上端设置第一端头5,所述套管4外还套设有与套管4构成滑动配合的滑动管6,滑动管6能够沿着套管4上下运动,动过滑动管6的运动带动对晶体核的辅助夹持,为了提高滑动管6移动的稳定性,所述滑动管6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导块,所述套管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导块相配合的、竖向的导槽,所述导块卡设在导槽内,在图中本专利技术未示出导块及导槽,该结构较为简单,设计人员可参考现有的方案进行适应性设计。具体是,所述负压吸盘3的两侧还对应设置有两个曲杆12,所述曲杆12的中段通过短杆13与负压吸盘3两侧的边沿铰接,曲杆12的上端与连杆14的下端铰接,所述连杆14的上端与固定设置在第二端头7下方的、滑动管6侧壁上的连接座15铰接。至于如何驱动滑动管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滑动管6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端头7,所述第一端头5与第二端头7之间的套管4外套设有螺旋弹簧8,所述螺旋弹簧8的两端抵靠在第一端头5和第二端头7上。滑动管6上移后,压缩螺旋弹簧8即可积蓄弹性势能,进而作为滑动管6的驱动力。至于如何对滑动管6进行锁止,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端头5的侧面还设置有拐臂9,所述第二端头7的侧面设置有挡块10。所述拐臂9的中部与第一端头5铰接,拐臂9的下部设置有弯钩11,所述挡块10的位置与弯钩11相对,通过弯钩11构筑挡块10实现锁止,当然为了保证锁止的稳定性,拐臂9的铰接位置可设置一个扭簧。本专利技术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中所示,所述滑动管6下方的套管4外还设置有缓冲筒16,所述缓冲筒16的上端开口下端封闭。所述滑动管6的下端伸入缓冲筒16与套管4之间并构成滑动配合。所述缓冲筒16底部的两侧还设置两个泄气孔17。所述滑动管6的下端对应泄气孔17设置有两根竖向的封堵杆18,所述封堵杆18由大尺寸的上段和下尺寸的下段构成,且封堵杆18的上段由下至上逐渐变粗。本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先挤压弹性球囊2,并利用负压吸盘3与晶体核接触,然后施放弹性球囊2,利用弹性球囊2产生的负压对晶体核进行吸附拖拽,待晶体核娩出一定距离后。用手指扣动拐臂9,拐臂9弯钩11与挡块10脱离,此时在螺旋弹簧8的作用下,滑动管6朝下运动,进而通过连杆14带动曲杆12转动实现对晶体核的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内障手术用晶体核娩出器,包括中心管(1),所述中心管(1)的顶端设置有弹性球囊(2),所述弹性球囊(2)与中心管(1)连通;所述中心管(1)的下端设置有负压吸盘(3),所述负压吸盘(3)与中心管(1)连通;/n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1)外固定套设有套管(4),所述套管(4)的上端设置第一端头(5),所述套管(4)外还套设有与套管(4)构成滑动配合的滑动管(6),所述滑动管(6)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端头(7),所述第一端头(5)与第二端头(7)之间的套管(4)外套设有螺旋弹簧(8),所述螺旋弹簧(8)的两端抵靠在第一端头(5)和第二端头(7)上;所述第一端头(5)的侧面还设置有拐臂(9),所述第二端头(7)的侧面设置有挡块(10);所述拐臂(9)的中部与第一端头(5)铰接,拐臂(9)的下部设置有弯钩(11),所述挡块(10)的位置与弯钩(11)相对;/n所述负压吸盘(3)的两侧还对应设置有两个曲杆(12),所述曲杆(12)的中段通过短杆(13)与负压吸盘(3)两侧的边沿铰接,曲杆(12)的上端与连杆(14)的下端铰接,所述连杆(14)的上端与固定设置在第二端头(7)下方的、滑动管(6)侧壁上的连接座(15)铰接;/n所述滑动管(6)下方的套管(4)外还设置有缓冲筒(16),所述缓冲筒(16)的上端开口下端封闭;所述滑动管(6)的下端伸入缓冲筒(16)与套管(4)之间并构成滑动配合;所述缓冲筒(16)底部的两侧还设置两个泄气孔(17);所述滑动管(6)的下端对应泄气孔(17)设置有两根竖向的封堵杆(18),所述封堵杆(18)由大尺寸的上段和下尺寸的下段构成,且封堵杆(18)的上段由下至上逐渐变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内障手术用晶体核娩出器,包括中心管(1),所述中心管(1)的顶端设置有弹性球囊(2),所述弹性球囊(2)与中心管(1)连通;所述中心管(1)的下端设置有负压吸盘(3),所述负压吸盘(3)与中心管(1)连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1)外固定套设有套管(4),所述套管(4)的上端设置第一端头(5),所述套管(4)外还套设有与套管(4)构成滑动配合的滑动管(6),所述滑动管(6)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端头(7),所述第一端头(5)与第二端头(7)之间的套管(4)外套设有螺旋弹簧(8),所述螺旋弹簧(8)的两端抵靠在第一端头(5)和第二端头(7)上;所述第一端头(5)的侧面还设置有拐臂(9),所述第二端头(7)的侧面设置有挡块(10);所述拐臂(9)的中部与第一端头(5)铰接,拐臂(9)的下部设置有弯钩(11),所述挡块(10)的位置与弯钩(11)相对;
所述负压吸盘(3)的两侧还对应设置有两个曲杆(12),所述曲杆(12)的中段通过短杆(13)与负压吸盘(3)两侧的边沿铰接,曲杆(12)的上端与连杆(14)的下端铰接,所述连杆(14)的上端与固定设置在第二端头(7)下方的、滑动管(6)侧壁上的连接座(15)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田芳王秀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