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兴达专利>正文

桌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179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桌子,包括桌面板、支承腿和第一电源轨道,支承腿与桌面板连接;第一电源轨道包括第一轨道盒和第一电源芯线,第一轨道盒与桌面板连接,第一轨道盒具有第一轨道槽;第一插座设有第一插头和第一插孔,第一插头能够通过第一轨道槽与第一电源芯线电性连接。桌面板上设有第一电源轨道,当需要插接电子设备的时候,第一插头通过第一轨道槽插接在第一轨道盒上,使第一插头与第一电源芯线导通,电子设备即可通过第一插孔与第一插座插接配合实现供电;同时,第一插座能够沿第一轨道槽移动,从而满足不同位置的插接需求,另外,如果人数较多,则可以相应增加第一插座的数量,满足多人多位置的插接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桌子
本技术涉及家居器材
,特别是涉及一种桌子。
技术介绍
办公桌或会议桌是指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为工作方便而配备的桌子,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对办公桌有了新的功能要求,如办公人员通常需要插接电子设备(笔记本、投影仪等),以进行工作报告、设备演示等。因此,办公桌尤其是会议桌通常需要配备插座,以提供插接电源的接口。然而,带有插座的办公桌或会议桌上的插座所能够提供的插接口的数量通常极其有限,当需要插接的器件数量较多时,则无法满足插接的需要,该工作带来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桌子,该桌子能够提供便捷式的插接服务,满足不同位置的插接需求。其技术方案如下: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桌子,包括:桌面板;支承腿,所述支承腿与所述桌面板连接,所述支承腿用于支承所述桌面板;第一电源轨道,所述第一电源轨道包括第一轨道盒和第一电源芯线,所述第一轨道盒与所述桌面板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芯线设在所述第一轨道盒内,所述第一轨道盒具有第一轨道槽;及第一插座,所述第一插座设有第一插头和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头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轨道槽与所述第一电源芯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插头能够沿所述第一轨道槽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插座沿所述第一电源轨道移动。上述桌子,桌面板上设有第一电源轨道,第一轨道盒上设有第一轨道槽,当需要插接电子设备的时候,第一插头通过第一轨道槽插接在第一轨道盒上,使第一插头与第一电源芯线导通,电子设备即可通过第一插孔与第一插座插接配合实现供电;同时,第一插座能够沿第一轨道槽移动,从而满足不同位置的插接需求,另外,如果人数较多,则可以相应增加第一插座的数量,满足多人多位置的插接需求。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桌子还包括第二电源轨道和第二插座,所述第二电源轨道包括第二轨道盒和第二电源芯线,所述第二轨道盒设在所述支承腿上,所述第二轨道盒沿所述支承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电源芯线设在所述第二轨道盒内,所述第二轨道盒上具有沿所述支承腿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轨道槽,所述第二插座设有第二插头和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头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轨道槽与所述第二电源芯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插头能够沿所述第二轨道槽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插座沿所述第二电源轨道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承腿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支承腿呈间隔设在所述桌面板的下部,至少一个所述支承腿上设有所述第二电源轨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桌面板的形状为多边形,所述第一电源轨道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电源轨道沿所述桌面板的板边设置,所述第一插座设有至少两个;或所述桌面板的板边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电源轨道呈弧形设置并沿所述桌面板的板边设置,所述第一插座设有至少两个。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轨道盒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轨道盒的一端相通,使所述第一电源芯线和所述第二电源芯线电性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座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插座上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插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源轨道还包括第一束线带,所述第一束线带设在所述第一轨道盒上;所述第二电源轨道还包括第二束线带,所述第二束线带设在所述第二轨道盒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轨道盒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所述第一电源芯线进行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轨道还包括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盖板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轨道盒上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开口;或所述第二轨道盒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用于所述第二电源芯线进行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轨道还包括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第二开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盖板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轨道盒上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开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承腿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所述支承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轨道盒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安装槽对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桌面板为矩形板,所述支承腿设有四个,四个所述支承腿分别设在所述桌面板的四个边角位置,每个所述第一电源轨道对应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插座,每个所述第二电源轨道对应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插座;所述第一轨道盒上设有至少两条所述第一轨道槽;或所述第二轨道盒上设有至少两条所述第二轨道槽。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桌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中桌子的整体结构俯视图;图3为图1实施例中桌子的整体结构正视图;图4为图1实施例中桌子的桌角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1实施例中桌子的中部结构截面图;图6为图1实施例中支承腿和第二电源轨道的装配图(第二盖板打开状态);图7为图1实施例中支承腿和第二电源轨道的装配图(第二盖板关闭状态);图8为图1实施例中支承腿和第二电源轨道的中部位置截面图;图9为图1实施例中支承腿和第二电源轨道上位于第二盖板位置的截面图。附图标注说明:110、桌面板;120、支承腿;121、安装槽;200、第一电源轨道;210、第一轨道盒;211、第一轨道槽;300、第二电源轨道;310、第二轨道盒;311、第二轨道槽;312、第二开口;313、安装部;320、第二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桌子,尤其可以作为办公桌或会议桌使用,请参照图1至图4,该桌子包括桌面板110、支承腿120、第一电源轨道200和第一插座。桌面板110和支承腿120形成的桌子的基本框架,第一电源轨道200设在桌面板110上,而第一插座能够在第一电源轨道200上滑动并通过第一电源轨道200获取电能的来源。由于第一插座能够在第一电源轨道200上滑动,从而无论与会者在桌子的哪个位置,均可通过调整第一插座的位置,以使第一插座能够靠近与会者的位置,提供插接的位置。当具有多个与会者的时候,则可以在第一电源轨道200上配置两个或多个(三个以上)第一插座,以满足多个与会者的插接需要。具体地: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桌子,其特征在于,包括:/n桌面板;/n支承腿,所述支承腿与所述桌面板连接,所述支承腿用于支承所述桌面板;/n第一电源轨道,所述第一电源轨道包括第一轨道盒和第一电源芯线,所述第一轨道盒与所述桌面板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芯线设在所述第一轨道盒内,所述第一轨道盒具有第一轨道槽;及/n第一插座,所述第一插座设有第一插头和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头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轨道槽与所述第一电源芯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插头能够沿所述第一轨道槽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插座沿所述第一电源轨道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桌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桌面板;
支承腿,所述支承腿与所述桌面板连接,所述支承腿用于支承所述桌面板;
第一电源轨道,所述第一电源轨道包括第一轨道盒和第一电源芯线,所述第一轨道盒与所述桌面板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芯线设在所述第一轨道盒内,所述第一轨道盒具有第一轨道槽;及
第一插座,所述第一插座设有第一插头和第一插孔,所述第一插头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轨道槽与所述第一电源芯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插头能够沿所述第一轨道槽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插座沿所述第一电源轨道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桌子还包括第二电源轨道和第二插座,所述第二电源轨道包括第二轨道盒和第二电源芯线,所述第二轨道盒设在所述支承腿上,所述第二轨道盒沿所述支承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电源芯线设在所述第二轨道盒内,所述第二轨道盒上具有沿所述支承腿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轨道槽,所述第二插座设有第二插头和第二插孔,所述第二插头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轨道槽与所述第二电源芯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插头能够沿所述第二轨道槽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插座沿所述第二电源轨道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桌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腿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支承腿呈间隔设在所述桌面板的下部,至少一个所述支承腿上设有所述第二电源轨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桌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桌面板的形状为多边形,所述第一电源轨道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电源轨道沿所述桌面板的板边设置,所述第一插座设有至少两个;
或所述桌面板的板边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电源轨道呈弧形设置并沿所述桌面板的板边设置,所述第一插座设有至少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兴达
申请(专利权)人:吴兴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