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交界部位止血的超声下可视的球囊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177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交界部位止血的超声下可视的球囊导管,所述球囊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多个球囊、超声显影涂层;所述球囊设置于所述导管本体的末端;所述超声显影涂层涂覆于所述导管本体的末端的外表面;所述球囊为可充气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球囊导管采用超声下可视的球囊导管,使操作过程全程可视,且直接加压在交界部位出血位置没有力的衰减,相比体表压迫止血,提高了止血的有效性和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交界部位止血的超声下可视的球囊导管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交界部位止血的超声下可视的球囊导管。
技术介绍
对于浅表部位出血,压迫止血是最有效、最便捷的止血方法,其本质是是血管外加压止血。在交界部位出血时,由于出血部位位置较深,体表的压迫止血力度在传导过程中会出现大幅度衰减,无法有效传导至深部出血部位,因此会出现加压不够,无法有效止血的现象。同时,由于交界部位出血的具体位置不确定容易造成体表加压位置的偏差,影响加压效果。以上两点是造成交界部位致命性大出血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为了克服体表压迫止血的缺陷,目前出现了一些采用导管内部加压止血的技术方案。公开号为CN201840755U的技术专利请求保护的“B超可视引流导管”,采用在导管管壁内植入螺旋状金属丝的技术方案。该方法明显增强了导管管壁的反射及散射信号;但由于声束的明显衰减,其后方形成声影,导致导管管壁成像不连续。此外,该技术方案还存在加工工艺复杂,成本高,成型导管抗折却不抗拉等缺点;同时,现有工艺还不能实现在导管锥形尖端植入金属丝,不利于尖端的显影。公开号为CN101227862B的专利技术专利“超声波用穿刺针”,以及公开号为CN103623493A的专利技术专利“一种超声显影导管及成型工艺”,均为在针体表面或软管管壁内、外表面进行粗糙化加工,设置凹孔或蚀纹,以增强穿刺针针体或导管管壁超声反射及散射信号。但此种方法工艺复杂,并且降低了导管管壁的强度,增加了穿刺及拔管的阻力;更重要的是,粗糙的表面容易粘附血栓等物质,增加了治疗的风险。公开号为CN101040790B的专利技术专利“穿刺针”,为在内针表面进行粗糙化加工。这种方法避免了外针针体或导管管壁表面粗糙化加工的弊端,但外筒针造成的超声波两次衰减,部分抵消了内针表面粗糙化加工所增加的反射及散射信号,使得超声成像质量无实质性改善。此外,还有些现有技术采用医用软质导管制备超声显影导管。在管体的管壁内设置高分子材料纤维丝。这些高分子材料纤维丝之间相互重叠交叉形成网状的编织网层,使管体与编织网层之间形成密度不一的超声显影区。这种方式会导致导管的拉伸和屈曲性能改变,且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综上所述,现有体表压迫止血方法并不能适用于交界部位深部血管出血。导管材料本身适用范围具有局限性、制造成本高、超声显影能力低;导管末端端显影力低和导管力学形状改变。除了上述缺陷,现有的导管均无末端球囊,因此无法用于交界部位压迫止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交界部位止血的超声下可视的球囊导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交界部位止血的超声下可视的球囊导管,所述球囊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多个球囊、超声显影涂层;所述球囊设置于所述导管本体的末端;所述超声显影涂层涂覆于所述导管本体的末端的外表面;所述球囊为可充气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球囊导管还包括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用于给所述球囊进行充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球囊处于未充气状态时回缩于所述导管本体;此时,设置有所述球囊的导管本体的末端的直径与所述导管本体的直径一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球囊的外表面涂覆有超声显影涂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多个所述球囊邻接排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球囊导管主要应用于交界部位止血。虽然该球囊导管主要用于超声引导下,但是只需要在导管本体的末端设置有超声显影涂层即可,而不是像传统的超声下显影导管那样需要将整个管壁做成显影材料。这样做在保证了显影效果的前提下,大大节约了成本;且在交界部位出血止血时,导管本体的末端显影的意义大于管壁显影。目前现有技术中主流的压迫止血技术的本质是血管外加压止血。当交界部位出血时,往往出血部位位置较深,作用于体表的压迫止血力在传导至深部出血部位时已经大幅度衰减,因此会导致对出血部位加压不够,无法有效止血。同时,由于交界部位出血具体位置不确定造成体表加压位置的偏差,会进一步影响加压止血效果。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采用血管内加压,压力直接作用于需加压止血的部位,无力的衰减。此外,现有技术是根据体表出血点预估深部交界性出血部位,在非可视化条件下进行,是主观操作,缺乏精准性;而在本专利技术中,导管本体是在超声引导下置入的,采用可显影的导管球囊,全程可视化操作,是客观操作,精准度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交界部位止血的超声下可视的球囊导管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专利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专利技术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图1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交界部位止血的超声下可视的球囊导管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球囊导管包括:导管本体1、多个球囊3、超声显影涂层2。其中导管本体1起引导作用,主要用于将其末端4的球囊3送至交界部位的出血部位。所述导管本体1的末端4的外表面上涂覆有超声显影涂层2。超声显影涂层2可在超声下显影,可用于超声引导下监测导管本体1走形,并准确地将球囊3放置到需压迫止血位置。更为优选的,为了使球囊3的定位更准确,在所述球囊3的外表面也涂覆有超声显影涂层。所述球囊3设置于所述导管本体1的末端。为了提升压迫止血的效果,并使压力能够均匀分布,因此,优选的,多个所述球囊3邻接排布,即一个接一个按顺序排布。所述球囊3为可充气结构,在需要进行压迫止血时,向所述球囊3进行充气。在未进行充气操作时,所述球囊3回缩于所述导管本体1,此时,设置有所述球囊3的导管本体1的末端4的直径与所述导管本体1的直径一致。也就是说,导管本体1的末端4的球囊3在未充气状态时是一个隐藏的间隙整体,其和导管本体1的直径一致。在置入操作进行时,导管本体1整体的直径是一致的,有利于导管本体1的顺利置入。到达需压迫止血位置后,向球囊3内充气,使球囊3体积增大。充气后的球囊3作用于血管内壁,在对血管内壁施加压力,阻断血流。即充气后的球囊3鼓起,用于对交接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因此,优选的,所述球囊导管还包括充气装置,利用所述充气装置给所述球囊3进行充气,并对充气的速度、流量、时间等参数进行控制。具体地,当出现交界部位出血时,将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的球囊导管在超声引导下置入相应交界部位出血位置;通过充气撑开球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交界部位止血的超声下可视的球囊导管,所述球囊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多个球囊、超声显影涂层;其特征在于,/n所述球囊设置于所述导管本体的末端;/n所述超声显影涂层涂覆于所述导管本体的末端的外表面;/n所述球囊为可充气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交界部位止血的超声下可视的球囊导管,所述球囊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多个球囊、超声显影涂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球囊设置于所述导管本体的末端;
所述超声显影涂层涂覆于所述导管本体的末端的外表面;
所述球囊为可充气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导管还包括充气装置;
所述充气装置用于给所述球囊进行充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发勤刘义灏黎檀实吴盛正武杜杜黄钰清李柯研赵媛媛单雪霞张冰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